第40章 李祺教子

锦衣卫在江南杀疯了!

自蓝玉案后,锦衣卫已经一年多不曾大规模出动,此番如同嗅到了骨头的狗,在江南大开杀戒。

李祺虽然没有亲身参与,但这些时日以来,国子监中不时便有直隶、江西、浙江三省籍贯的学生被锦衣卫带走。

其中还有几个被记在明史上的官员,李祺不禁感慨蝴蝶效应真猛,扇扇翅膀直接把人吹没了。

他本来是不关注这些事的,却没想到他的弟子王艮登门求他救一个人,而此人在史书上可谓大名鼎鼎,正是明初三杨之首的杨士奇!

他前后在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担任内阁辅臣,担任内阁首辅二十一年,整个明朝无出其右者。

至于杨士奇为何会与王艮相识,原因非常简单,杨士奇虽有谋国的大才,但却没有功名,他年少家贫,依靠教学自给,王艮曾经跟随杨士奇学习过一段时间。

至于家贫的杨士奇为何会被牵连到针对富民大户的“胥吏案”中,李祺即便不去了解也能猜到,无非就是被有心人借着这个机会构陷。

每次死在大案中的人,至少一半以上是冤死的,这是古代制度固有的缺陷,没人能解决的了。

幸运的如同杨士奇,能有王艮这样的人去救他,不幸运就只能成为大案的牺牲品。

胥吏案虽然是由锦衣卫主办,但三法司在其中亦有不小的权责,李祺往陈英处去信一封,说明情况,第二日杨士奇就从牢中出来,而后跟随王艮一起来到公主府中拜谢李祺。

“你的老师是王叔英?”

“有幸曾追随王公修过几年书。”

杨士奇有些好奇,他不过是一介布衣,李祺堂堂驸马,又高居士林之顶端,如何会知晓自己的过往之事。

李祺又询问杨士奇治史、时策之事,杨士奇皆能对答如流,他经年于乡间游历,对民间疾苦之事非常清楚,每言皆能切中时弊。

及至日暮西山,杨士奇才从公主府中离去。

临安公主牵着李显穆的小手,从后堂中走出,好奇问道:“驸马似是很欣赏此人,为何不留下他。”

李祺沉吟,“是因为王叔英。”

杨士奇能以布衣的身份入仕建文朝,就是王叔英举荐,而王叔英能在建文元年从知县一跃为翰林,则是因为他是方孝孺的至交好友。

在建文帝**、南京陷落后,王叔英和王艮一样,举家自杀为建文帝殉国了,虽是一介文人,却相当的有骨气,不是软弱卑贱之人。

“王叔英是方孝孺的人,而杨士奇的倾向还不能确定,一个人再有才华,可若是站位不对,也不能用。”

作为一路相伴从江浦县回到京城的妻子,临安公主对李祺的谋划最是清楚不过,当即了然的点头。

李祺复又望向儿子李显穆。

如今的李显穆已然三岁多,日趋聪颖,他每日的课程都安排的非常满。

不同于其他人只学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在确认了李显穆的聪颖之后,李祺便给他制定了完全不同的学习内容。

首先是每天一个时辰的儒家经典学习,这毕竟是儒学昌盛的古代。

虽然未来儒学不可动摇的地位,一定会被推翻,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李显穆未来是要做圣贤的人,不可不学。

以李显穆的天资,每天一个时辰的学习已经足够他胜过其他人。

其次便是数学、天文、地理的学习,李祺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向李显穆传输知识。

这些是为了让李显穆有理性的思维,以及对世界有大致的认知。

当一个人有了超出时代的眼界,他的智慧就会极大的提高。

最后,李祺为李显穆大量的讲解了朱元璋的《洪武大诰》,在这个时代应该叫做《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以及《大诰武臣》。

他为李显穆详细的讲《大诰》自然不是为了培养李显穆忠君爱国,而是——“穆儿,这大诰中的内容,便是未来你要改革的大明制度。”

李祺永远记得当时李显穆难以置信的神情,但李祺必须要打破李显穆的幻想。

“大诰中几乎所有案件的爆发,你皇外祖父都推到了臣子身上,但这是不对的,这一切背后都有我大明制度缺陷的影子。

等你皇外祖父不在了,后世的皇帝一定不会再按照大诰做事,但大诰中的制度依旧是危害天下的毒瘤,你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

剩下的要一代代的传下去。

还记得横渠四句吗?

虽然为万世开太平很难,但总要去做,你每改正天下的一件错事,就是在推动万世太平的路上,行进了一步。”

“可父亲您比我更加聪慧、有力,为何不去做呢?”

李祺望着并不在眼前的宫城,认真道:“因为你的皇外祖父还活着,他镇压天下,没有人能够去做这些事。”

李显穆想到皇外祖父对自己的疼爱,心中有些难受,“难道皇外祖父是大奸大恶之人吗?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他去世才可以做,为家族平反是这样,想要改变天下也是这样。

既然是有利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规劝呢?”

“你的皇外祖父当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人上了年纪后,就会固执,失去了承认错误的勇气,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不可以因此而怪责你的外祖父。

只不过因为他是皇帝,一言一行能够影响的人太多了。

为父知道你想要为你外祖父尽孝,但真正的孝顺便是将他真正在意的东西发扬光大,他在乎大明的繁荣昌盛,你就送他一个昌盛的大明,如此而已。”

如此,春去秋来,寒暑周转,时间大步向前。

————

洪武二十七年的冬日,对李显穆而言,弥漫着肃杀萧瑟之意,在这一日,他的父亲为他揭开了大明王朝的真相,那些温暖的、繁盛的、煊赫的,只是满目疮痍下的装饰,往来的权贵、巍峨的皇宫,深埋着小民的血泪,他还很小却只觉肩上有千斤重,他看到了父亲眼中的希冀和期望,家、国、天下,尽在此间。——《圣贤之路》

大明世家五百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