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势在必行

“景和,陛下若是之后将察查野皇帝之事交于我,那可如何是好,我去哪里给他找野皇帝去,你真不该在陛下面前说那些惊世之语。

倘若又是一起郭桓案,那可如何是好。

你又不是不知当今……”

李祺立刻厉声打断道:“集英慎言!”

复又低声道:“有何愤懑之言,只在心中即可。”

陈英顿时住了嘴,有些不自觉的张望周围几眼,见没人听到,才松了口气。

李祺能看出来,陈英明显是急了,说起郭桓案时,满是掩饰不住的恐惧和慌张。

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六部以下官吏皆坐死,杀戮在五万人以上,受刑、下狱、流放之人十倍不止,等于至少有五十万,甚至高达百万人,被这件案件牵连,可谓洪武年间第一大案。

二人快步向宫外走去,陈英越想越觉得恐惧,“景和,你有惊世之才,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纵然有些事不妥,为何非要在本朝做呢?

你有临安公主庇佑,陛下不会牵连你,但我们这些人甚至可能会无辜死难。

算我求你,日后莫要再这般大动干戈了。”

说到最后,陈英甚至露出哀求之状。

李祺心中微微叹气。

陈英之言,代表了当今绝大多数官员的想法,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在洪武朝按部就班混下去,并不想节外生枝。

原因很简单,后期的朱元璋不讲道理,偏偏权力还至高无上的皇帝。

洪武后期,不好好办事的自然要死,但给朱元璋好好办事的也要死,完全不知道哪件事会触动皇帝的神经,就会让他大开杀戒。

李祺也正是利用朱元璋的这一点,才在朝堂上纵横交错,杀的三位尚书,一位侯爵片甲不留。

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他是驸马!

若没有这个身份的话,李祺什么也不会做。

“集英莫要自惧,若是没有郭桓案发生在前,我也不会提出此事。

陛下虽然在大诰中将郭桓案牵连之事归咎于臣民,但他自己心里清楚,郭桓案牵连那么多人,是因为他的过错。

所以他不会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是以方才在殿中,他没有直接发下谕令,而是让锦衣卫前往江南三省查办。”

“真是如此?”

“自然如此!你是知道的,我从不做无把握之事。”

从恐惧中拔出后,聪明的才智再次占领了陈英大脑,他和李祺相交数年,对李祺已然相当的了解,低声问道:“景和,既然你早有考虑,想必是有所准备。

江南大族多数乃是诗书簪缨之族,你这是又要对江南士族下手?”

李祺知道瞒不过陈英,微微颔首,“当今陛下权威甚重,若是不借着此时多多打压,待太孙登基,便难以抑制了。”

陈英沉吟了一瞬后,还是低声劝道:“景和,你做的这些只能暂时压制而已,最终都是无用功,江南强势,乃是定数。”

李祺当然明白陈英为何这样说,这是个经济问题。

读书是个脱产的事情,在古代,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就越好。

而江南富甲天下,甚至从未来穿越而来的李祺明白,即便是在未来,这里依旧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一旦未来大明走进大航海时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南方将会彻底腾飞,唯有珠三角可与长三角一拼。

“你虽然有南北弥合的大愿,但南人大多不会理解你,只会记恨你,乃至于祸及你的子孙,差不多便算了。”

陈英是真的为李祺考虑,但李祺的想法却完全不同。

正是因为南方经济发达,江南文人一定会坐大,才要持续不断的打压,否则天下哪里还有北方人的活路。

明朝打压两百多年,最后东林党、浙党、楚党还能坐大,清朝打压两百多年,最后还能搞出东南互保,这要是不打压,岂不是直接分裂国家了?

“集英,天下大势,随时而易,你焉知未来的大势就不会站在我的身后呢?

至于祸及子孙……”

谁都想不到建文帝会废物到让燕王靖难成功!

而燕王靖难成功后就会迁都北京,后世对迁都北京之事,虽然多有批评,可事实上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是一步极好的棋。

这一步棋几乎定下了往后明清两代五百年,以北制南的国策,对南北交流平衡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至于祸及子孙,我的子孙本就会继承我的遗志,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是胜是负,都要未来说了算!”

听着李祺斩钉截铁的言语,陈英知道自己劝不动,李祺这种要做圣贤的人,和常人是不一样的,心智坚如钢铁,只要是认为正确的事情,就算是头破血流都要去做。

“况且。”

李祺施施然道:“集英你想太多了,我可是风光霁月的大贤,陛下怎么可能让我去做这种脏事,我只是提一嘴有野皇帝而已,至于谁是可不是我说的,自然有锦衣卫代劳。”

陈英感觉自己真是傻了,竟然忘记了此事,实在是李祺在自己心中“立志打压江南文人”的人设太稳了。

“李祺!”

二人刚刚走出宫,便听到了一声怒喝,转过身去一看,竟然是方孝孺。

他满脸通红,明显是怒极,“李祺,我等江南文人已然于你为善了,为何你还要如此的咄咄逼人,你知不知你一番话,将会让多少人家为此家破人亡?

你就非要如此不死不休吗?”

李祺顿在原地,厉声道:“宫门之前,还请正学先生慎言,我李祺所言皆为大明江山社稷,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利,野皇帝的存在难道是我虚构的吗?

他们无视朝廷的法度,而藏匿犯人难道是我逼迫的吗?

他们将百姓置于自己的麾下,而不能朝廷统治,难道也是我编造出来的吗?

正学先生有在这里指责我的功夫,还不如去好好查查自己族中,有没有这样的事,若是有提前处理掉,以免被当成野皇帝而牵连。

此事父皇交予了锦衣卫去查,于我无甚关系,纵然有心为读书人遮掩一二也做不到,只能希望你们本身就是干净的。

我言尽于此,正学先生可莫要再自误!”

方孝孺被李祺一顿连珠炮的怒怼,直接噎住了,“你!”

真不愧是李景和啊,陈英在一旁暗赞,言辞之锐利,朝中无人可出其右者。

李祺自己却觉得,不是他言辞锐利,而是因为他每次都说的对,那些小人被震慑心虚,自然便说不出什么话来。

“正学先生,既然父皇让你辅佐东宫,本官劝你还是好好做好本职之事,少掺和这些事,以免你这一生清誉,如同李原名李贼一般,毁于一旦。”

说罢,李祺上了停在宫外的马车。

“方孝孺,洪武朝还剩下四年,你可要给我安分一点,若是你死在了洪武朝,还有谁够分量作为我献给朱棣的礼物呢?”

车厢之内。

李祺瞳眸之中满是森寒之色,方孝孺两番寻衅他都没发作,自然是有原因的。

天下儒宗!

真是上好的资材,足以为李氏在永乐朝烧个锦绣的前程出来!

好好活着吧!

大明世家五百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