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无言。
他不能说庆州大治,乃是王巨于庆州大捷后,从盐州得到大量的青盐,用青盐之利才将庆州变好的。
如果那样,泉州呢,泉州是海上贸易拉动起来的。
好吧,那么广南呢,那是打土豪,分田地,所以才全民狂欢。
都能说出一个主要的原因,可不管这些原因是能说得过去的,有争议的,让大家排斥的,但都让他找出来了,然后将各地治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其他的大臣就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不敢去做。
可惜范纯仁自视其高,未读过张载后来所写的那三篇文章,又未与王巨共处过,否则就会得出八个字的答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当然,得有那条件,比如如今宋朝最大的国中国,西南夷,王巨也怂了。
范纯仁呆了好一会儿又说:“太保,你有何良策,要知道秋天即将到来。如果太保今年春天回来,还好办一点,让百姓用丝料代交夏税……”
“今年春天回来,难道我长了翅膀不成?”王巨笑道。
不过也快了,再过两年,技术进一步发展,那么彼岸就可以用蒸汽机推动一些中小船舶。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不考虑季风的因素。虽然这个成本会很高,等候季风仍是很长时间的大海航行的主流,不过能在紧急时候,或者运输贵重商货时,可以逆风而行了。
“再说,在你心中的民是什么样的民,如果是所有的百姓,我想,你未必有我爱民吧。”
王巨又讥讽道。
民如象在司马光心中所指的大主户士大夫的啥。那什么也不用说了。如果这个民包括所有老百姓,恐怕范纯仁论爱民也不及王巨。
就凭这一条,王巨会做出范纯仁所担心的大规模科配之举?
“太保。那你打算怎么做?”
“范公,此乃中书之决策。好象你无权过问吧。”王巨似笑非笑地说。
范纯仁这才想起王巨回来的三个要求,让皇帝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支持,自己罗嗦啥哪。
于是郑重地施了一个礼:“太保,生民不易,我也是替他们着想。”
“知道了,至少我不会剥削平民百姓的,不然也不会发起这个银行司。而且我此举一旦成功,大宋会更加稳定,收益的不是我,我未来还要去陕西拼命呢。样品还没有拿出来,于是先行放了工笔画,再用王巨献上来的交子做实际的样品先行展示。
“怎么样?”王巨向两名堂吏问道。
张商英同样很紧张。
正是王巨提议,朝廷下诏,以张商英为未来银行司使。
这可能是未来宋朝一个无比重要的官职,关系到朝廷两千万贯以上的收益,甚至关健到许多百姓的产业安危。
一旦张商英做好了,那么从此以后在仕途上就会鲤鱼跃龙门了。
但做不好,说不定就会成为千古罪人。特别是它是千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产物,从任何史册里都找不到半点借鉴的经验。
而今天百姓对新交的认可,乃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王巨也知道,所以派堂吏刻意去相国寺观察了一会。
一名堂吏禀报道:“太保,张公,百姓一起被新交惊呆了,几乎所有人都惊叹万分。”
另一名堂吏说道:“许多百姓几乎都不相信这是交子,有人用手摸过后,不顾样品以后不能使用,居然要求用同样的铜钱将这些样品换回去。”
他感到好笑,这些样品换回去有什么用?
王巨也是一笑:“他们虽然好奇,但做得不傻,某带来的样品并不多,以后就是绝版了,颇有收藏价值。”
宋朝发展到今天,相对环境比较和平,因此开始出现了一些收藏,特别到了宋徽宗之时,甚至出现了“考古学”。
“不过无论他们出多少钱,也不会卖给他们的。”王巨又说道,这些样品会陈放很长时间,直到新交样品出来,才会用新交代替其展示,新交正式发行了,展示结束。
两名堂吏傻笑了一下,其中一人又说道:“还有的百姓发出疑问,认为朝廷如果发行十文二十文交子,会不会亏空。”
“不会亏空,但私人想伪造,必然亏空。”王巨道。
张商英一颗心也定了下来。
实际这才勉强算是第一步。
后面的事儿还有很多,如一些高利贷商人的反抗,还有便卖一些亏损商贾抵押宅地等固定资产所产生的争议,但也不是这些,同样不是丝料,今年只是将框架搭起来,即便丝料不足问题也不大,除非一点丝料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同样非是金银价格的变动,有了王巨那些文字的洗脑,在这几年内,只要王巨小心谨慎,金银是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大家包括张商英在内根本想不到的,那就是百姓对它的真正认可。
非是原来的旧交,它的数额终是不大的,而现在一旦正式发行,最少就是几千万贯!
必须让这几千万贯庞大的交子,都得到认可。
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前提所在。(未完待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