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七 方略

内阁的排名从来没有正式文件加以规定,基本是按照“论资排辈”四个字来的。不过这个资历却不是当官的资历,而是从进入内阁开始算资历。哪怕仕宦资历比其他阁老都要低,但只要他入阁早一天,在内阁的排名就要高一等。

然而隆庆朝的内阁实在有点乱。

徐阶致仕之后,内阁中只有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三人。

徐元佐很快就厘清了思路,也知道了这些人果然都是徐党中坚——的家属。不是父子就是兄弟。绝对可靠。他之前只知道徐阶在江南德高望重,现在才算是有了直观的认识。

等徐阶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徐元佐方才道:“高新郑入阁之事,固然令人不乐见,但终究是大势使然。”众人听了更是不爽,只是碍于身份,没有表现出来。从徐元佐进来到现在开口说话,傻子都能看出他是徐阶安排来做最后陈词的人物。

“关键是这个吏部尚书才是令人恼火的。”徐元佐笑了笑:“咱们恼火,有人更恼火。”

“大洲公?”有人试探问道。

大洲是赵贞吉的号。

“大洲公固然比咱们恼火。但也不是最恼火的。”徐元佐说到这里就不用说下去了。

谁都能想到那个人是谁:正是引狼入室的张居正。

张居正需要的是盟友,却不需要说一不二的婆婆。否则他直接请徐阶出山不就行了?

“从当前态势看,隆庆四年必然是腥风血雨的一年。言官必然受挫最重。”徐元佐省略的中间过程,直接报出了答案,又道:“不过高拱真正要想报复到各位身上,还是得等到五年的大计。”

京官六年一考,为京察;外官三年一考,为大计。

这两个考察都是可以让五品以下官员直接卷铺盖走人的,是党同伐异的利刃。说来也巧,太祖高皇帝将这个考察权给了两个部门,一个是督察院,另一个就是高拱执掌的吏部。

“那如何是好?”有人失声惊叹。

这种人意志不坚定,要是让他处在北京言官的位置上,多半会变节。

徐元佐冷冷看了他一眼:“很简单,各家都韬光养晦,不结党,不站边,不叫高新郑抓住把柄。若是真的倒霉被高新郑咬了,就安安分分回乡小住两年,等到了壬申年下半年,必然有大转机。”

“什么转机?”又有人问道。

徐元佐看了看徐阶,见老爷爷没有任何态度,这足以表明态度了。

“自己想自己悟,很多话没必要说出来。”徐元佐一副无所谓的模样,并不介意别人是否能够相信。

——隆庆六年下半年皇帝就驾崩了,这事当然也没法跟你们说。

徐元佐心中暗道。

众人再看看徐阶,知道最终的通关秘籍就在“韬光养晦,回家休假”上了。反正每次朝争都有人请病假,等形势明朗之后再复出也好。虽然给人靠不住的感觉,但是总比被贬谪再起复要轻松多了。

何况这回是徐老先生默许的战略撤退,不用背上“怯弱无能”的包袱。

*

*(未完待续)

ps:求月票,求推荐票,求各种支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