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闭环绿洲

刘宇站在thE LINE的顶层观景台,手指轻抚胸前的金质工牌。六个月前他接受NEom首席环境官职位时,没想到会亲眼见证这个五千亿美元项目的最终蜕变。窗外,沙漠的落日将NEom的镜面外墙染成血红色,而脚下这座未来之城的内核,已经融入了最古老的智慧。

“温度稳定在21.3c。”塔里克走进观景台,白袍一尘不染,手中的平板显示着全城热力图,“即使外面49c,我们的‘三明治外墙’依然完美运行。”

刘宇点点头。最终方案确实像块巨大的三明治——外层是可变反射率的智能镜面,中层改良气凝胶掺入火山玻璃颗粒,内层则是贝都因工艺的陶土砖。这个设计让建筑表面温度比环境低9c的同时,候鸟撞击率降为零。

“珊瑚礁报告看了吗?”刘宇问道。

塔里克划动屏幕调出红海水下画面:“3d打印的珊瑚基质已经覆盖12公顷,掺入热泉细菌后,幼体附着率比天然礁石高30%。”画面中,五彩斑斓的鱼群在打印珊瑚的枝杈间穿梭,丝毫看不出半年前白化的痕迹。

刘宇的卫星电话震动起来。是陈曦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发来的消息:“UNEp将NEom列为全球示范区。你提到的星空-气候模型引起轰动,能否尽快提交详细论文?”

他望向窗外。远处沙漠边缘,几个贝都因监察员正骑着骆驼巡查绿洲,驼峰上的太阳能板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这些游牧民如今拿着每月5000里亚尔的薪水,用祖传星象知识配合卫星数据监测生态。

“告诉陈曦,论文共同作者要加上阿米尔。”刘宇回复道,“没有贝都因星图,就没有那个模型。”

塔里克突然咳嗽一声:“殿下希望您参加今晚的竣工庆典。优素福说……”他略显尴尬地停顿,“研究中心的设计图已经通过最终审核。”

刘宇没有立即回答。3天前,优素福给他看的所谓“研究中心”实际上是座小型宫殿,附带私人机场和武装护卫。王储的用意很明显——用黄金牢笼留住这位中国科学家,为沙特新能源战略背书。

“我会去的。”刘宇最终说,“但首先得完成最后一项检查。”

刘宇的越野车驶离NEom主城区,向西北方向的沙漠驶去。副驾驶座上放着两样东西:一个密封的样本箱,里面装着热泉细菌培养体;一份辞职信,用阿拉伯语和中文双语书写。

月光下的沙漠泛着银蓝色,像冻结的海浪。阿米尔的营地比半年前扩大了许多,新增的太阳能板阵列和淡水净化器整齐排列在传统黑帐篷旁边。刘宇停下车时,几只安装着传感器的骆驼发出低沉的咕噜声。

阿米尔独自坐在篝火旁,正在往皮质星图上标记什么。看到刘宇,他指了指地上的陶壶:“最后的沙漠甲虫样本,按你要求的干燥处理。”

刘宇打开陶壶,里面是几十片精心保存的甲虫壳,每片背面都刻着微小的采集日期和地点。这是他与贝都因部落的私下合作——研究甲虫外壳的冷凝特性,但不申请专利,所有发现公开发表。

“决定好了?”阿米尔突然问,琥珀色的眼睛映着火光。

刘宇点点头,取出样本箱:“这是热泉细菌的纯培养体,能在极端环境下净化水质。你们监察队以后可以自己培育,不需要通过NEom实验室。”

阿米尔接过箱子,嘴角微微上扬:“优素福不会喜欢这个。”

“所以我明天就辞职。”刘宇掏出信封,“然后去阿曼成立'游牧科学实验室',研究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应用。陈曦已经帮我联系了联合国小额资助。”

篝火噼啪作响。阿米尔从怀中掏出一块巴掌大的铜牌,上面刻着复杂的星座图案:“部落送你的离别礼物。星图导航仪,比GpS可靠。”

刘宇翻转铜牌,背面用阿拉伯文刻着一行小字:“给那个既懂得阅读星空,又懂得低头看路的人。”

NEom的竣工庆典奢华得令人窒息。主宴会厅的天花板是全息投影的星空,每颗星星都对应着NEom的某个环保技术指标。刘宇穿着熨烫平整的西装,胸口别着金质工牌,在人群中机械地举杯微笑。

“刘博士!”王储特使优素福像条黑鳗鱼般滑到他身边,“殿下对星空-气候模型非常满意。想想看,如果我们将这套系统推广到所有海湾国家……”

刘宇抿了一口石榴汁:“那需要培训大量懂得传统星象的气候观察员。”

“钱能解决一切。”优素福压低声音,“殿下批准了您研究中心的追加预算。5亿美元,足够买下整个阿曼的游牧部落知识。”

刘宇望向大厅角落。那里站着几位受邀参加庆典的贝都因长老,他们的星盘和驼铃在香槟与晚礼服中显得格格不入。阿米尔不在其中——他拒绝参加这种“炫耀财富的表演”。

“我需要考虑——”

“没什么可考虑的。”优素福打断他,递来一个纯金U盘,“研究中心的设计方案和首批资金授权书。签个字,明天你就是沙特新能源领域的第二号人物。”

U盘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像条诱惑夏娃的蛇。刘宇想起红海岸边漂浮的死鱼,想起阿米尔给他的“海火之年”壁画,想起那些刻着日期的甲虫壳。五千亿美元可以建造最先进的城市,但买不来沙漠千年的记忆。

“请代我向殿下致歉。”刘宇摘下金质工牌放在优素福手中,“真正的气候解决方案不应该有国界,更不应该成为政治筹码。”

优素福的笑容僵在脸上:“你知道拒绝的后果。”

刘宇已经转身走向出口。背后传来U盘落地的清脆声响,但他没有回头。

黎明时分,刘宇驾驶着装满样本和仪器的越野车,驶向阿曼边境。副驾驶座上放着阿米尔送的星图导航仪,后座是半年来收集的各种传统技术记录——从泥屋配方到骆驼鞍具设计。

后视镜里,NEom的镜面外墙开始随着日出变换反射率,像一片巨大的鳞甲缓缓呼吸。这座曾经差点杀死沙漠的未来之城,如今学会了与自然共处的语言。智能外墙保护候鸟,热泉细菌修复珊瑚,贝都因监察员守护绿洲...每一个问题都在传统与科技的碰撞中找到答案。

卫星电话响起。是陈曦:“辞职了?”

“嗯。去阿曼建个小型实验室。”刘宇调整方向盘避开一只横穿公路的沙狐,“联合国那边怎么样?”

“疯了。”陈曦的声音带着笑意,“你发来的星空-气候模型初步数据让气象学家们吵成一团。挪威代表团想邀请贝都因星图师参加下届气候大会。”

刘宇微笑起来。在后视镜看不到的地方,阿米尔可能正骑着骆驼巡查绿洲,用星盘核对GpS数据;红海的热泉细菌在3d打印的珊瑚礁上繁衍生息;NEom的“三明治外墙”在烈日下保持恒温……所有这些碎片,拼出了一条人类与自然和解的可能路径。

“对了,”陈曦突然说,“沙特今早向UNEp提交了动议,要求将170号决议全文刻入NEom奠基石。你猜他们用的什么材料?”

刘宇想起那个陶土样本:“不会是……”

“贝都因工艺的陶土砖,掺了火山玻璃。”陈曦证实了他的猜测,“决议内容用激光刻在砖内部,据说能保存一万年。”

越野车驶过边境检查站。阿曼的沙漠在晨光中呈现出金粉色,与沙特那边并无不同,但刘宇知道,这里的沙粒将见证一种全新的尝试——不是用科技征服自然,也不是回归原始,而是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导航仪突然发出提示音。刘宇低头查看,发现铜牌上的星座图案变成了动态投影,显示前方50公里处有沙暴。这是阿米尔没提到的功能。仔细看时,铜牌边缘有个几乎不可见的凸起——按下后,背面刻字下方浮现出一组坐标。

刘宇将坐标输入车载GpS,地图显示那是沙漠深处的一处无名绿洲。阿米尔留给他的最后礼物,或许正是游牧科学实验室的理想选址。

太阳完全升起时,越野车后方的NEom已经缩小为地平线上的一个光点。而在前方,热浪扭曲的空气中,隐约可见几只骆驼的剪影,和更远处的一片绿色——那是最初承诺的补偿绿洲之一,如今已长出第一排棕榈树。

刘宇调整方向盘,向着坐标,向着那片绿色,向着科技与古老智慧最终交融的地平线驶去。在他的背包里,那片刻着“沙漠记得所有深埋的秘密”的甲虫壳,正随着车身轻轻颤动,像一颗重获自由的心。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