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沙与星谈判
刘宇的临时办公室门被敲响时,他正在比对两张截然不同的地图。一张是NEom最新的卫星热力图,显示绿氢工厂周边地表温度的异常分布;另一张是贝都因部落的羊毛毯星图,上面用彩色线绳标记着“热风路径”和“冷沙区”。
“进来。”
门开了,王储特使优素福悄无声息地滑入房间,黑色长袍散发着沉香气味。他放下一只镶金边的皮革文件夹:“殿下送给您的礼物。”
刘宇打开文件夹,里面是一份“NEom首席环境官特权清单”:年薪280万美元,私人飞机使用权,直接向王储汇报的权力...翻到最后一页,附着一张照片——利雅得郊外占地20公顷的\"环保科技园\"规划图,标注着“刘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殿下很欣赏您的实用主义。”优素福的声音像丝绸般柔滑,“改造排水管道既保住了工厂,又平息了国际舆论。这种...灵活的环保主义正是沙特需要的。”
刘宇合上文件夹,手指在烫金徽章上摩挲。3天前他勉强接受了环境官职位,但要求给予完全的技术自主权。没想到王储的\"回报\"来得如此之快。
“我需要考虑——”
“当然。”优素福微微鞠躬,“不过有件事很紧急。”他调出平板上的新闻页面,“《卫报》正在准备报道红海珊瑚白化,他们拿到了死鱼照片。”
刘宇的胃部一阵紧缩。虽然改道工程已经开始,但那些最初的破坏影像一旦公开,仍会引发轩然大波。
“殿下建议,”优素福继续道,“或许可以宣布一个补偿性项目?比如...与当地部落合作的环境修复计划?”
刘宇突然明白了这份“礼物”的时机。他指向桌上并排的两张地图:“有趣的是,我们的卫星数据和贝都因人的星图对热岛边界的标注只差0.7公里。”
优素福挑了挑修剪完美的眉毛:“游牧民懂什么热力学?”
“他们不懂热力学公式,但知道哪里的沙子在正午时还能保持清凉。”刘宇站起身,“安排我和阿米尔会面,就在他的营地。”
特使的黑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那个抗议领袖?殿下希望他远离媒体。”
“要么和他合作,要么等着看他登上《卫报》头版。”刘宇将文件夹推回去,“告诉殿下,真正的权力不是控制反对者,而是让他们变成盟友。”
优素福沉默片刻,突然笑了:“您开始像个沙特人了。”
贝都因营地的篝火比上次更旺。阿米尔坐在一块手工编织的深红色地毯上,黑袍下露出锃亮的军靴——刘宇认出那是沙特特种部队的标配。看来王储已经先一步“招安”了这位部落首领。
“所以,”阿米尔用匕首削着一根橄榄枝,“沙漠之鹰变成了笼中金丝雀?”他指了指刘宇胸前的NEom金质工牌。
刘宇盘腿坐下,接过侍从递来的薄荷茶:“我更想当信鸽。在两座悬崖间传递消息的那种。”
营地里响起低低的笑声。十几个贝都因长老围坐在火堆旁,浑浊的眼睛反射着跳动的火光。刘宇注意到他们腰间都别着崭新的卫星电话——王储的“礼物”显然不止给了他一人。
“我带来了提案。”刘宇打开全息投影器,NEom的3d模型悬浮在篝火上方,“每消耗1万吨绿氢,我们修复3公顷传统绿洲。”
长老们骚动起来。阿米尔纹丝不动,匕首尖插进沙地:“具体指什么?”
“3条承诺。”刘宇竖起手指,“第一,恢复古井灌溉系统,种植耐旱棕榈;第二,雇佣贝都因人担任生态监察员,月薪3000里亚尔;第三……”他调出图纸,“用骆驼运载移动监测站,巡查沙漠生态。”
投影切换成一种特殊的鞍具设计——驼峰两侧安装轻型太阳能板,驼铃换成空气质量传感器,传统羊毛毯下藏着水质检测仪。
“你们要给我们心爱的骆驼装追踪器?”一位缺牙长老嗤笑道。
“不。”刘宇从包里取出块仪器,“是给你们的星图装数字眼睛。监察员既用祖传知识判断,也用传感器验证。比如这个……”他按下按钮,仪器播放出28赫兹的次声波,“能预警沙狐不适应的频率。”
阿米尔的匕首突然停住。火堆噼啪作响,远处传来小沙狐的呜咽声。
“为什么是1万吨换3公顷?”阿米尔终于开口。
刘宇调出计算模型:“根据热泉细菌的净化能力,这是维持红海盐度平衡的临界比例。你们祖先的星图里其实有暗示……”他放大羊毛毯星图的边缘符号,“这个波浪加沙丘的图案,在三个绿洲遗址的星图上都出现过。”
长老们凑近观看,窃窃私语。刘宇心跳加速——他其实在虚张声势,那些符号的含义纯属猜测。但有时候科学需要一点古老的谜题来点缀。
阿米尔突然起身走进帐篷,回来时捧着个陶土罐子。他掀开盖子,倒出一堆黑色甲虫壳,每片都有拇指大小,在火光下泛着虹彩。
“沙漠甲虫。”他将甲虫壳撒在刘宇面前,“我的曾祖父收集的。它们背上的凸起能凝结露水,在最干旱的年份也能存活。”
刘宇拾起一片甲虫壳,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微观结构显示其背部布满纳米级的凹槽和凸起,就像……他猛地抬头:“微型冷凝器!”
阿米尔露出谈判以来的第一个微笑:“1万吨换4公顷。外加甲虫技术的专利收益分成。”
“成交。”刘宇伸出手。当两只手握在一起时,篝火突然爆出一串火星,像某种古老的见证。
改造成果展示会上,刘宇的仿生冷凝器成了明星产品。基于沙漠甲虫外壳结构的铝硅合金板,覆盖在NEom的淡水厂屋顶,使冷凝效率提升65%。王室代表们围着模型啧啧称奇,王储甚至通过视频连线询问能否用于麦加朝觐区的供水系统。
“刘博士!”塔里克挤过人群,白袍上沾着机油,“绿氢工厂第一批生态补偿绿洲的选址确定了。”
刘宇跟着他走到卫星地图前。三块棕红色的荒漠区域被绿色光圈标注,恰好位于传统商队路线上。
“阿米尔选的?”
“不,”塔里克压低声音,“是根据您发现的星图符号定位的。神奇的是……”他调出地下水扫描图,“这3处的地下含水层确实比其他地方丰富20%。”
刘宇若有所思地看着地图。也许贝都因祖先早就通过植物分布或动物迁徙路线,掌握了判断地下水的方法。现代科技不过是用卫星和地震波验证了这些经验。
展示厅突然骚动起来。阿米尔带着六个贝都因监察员入场,他们穿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制服——手工编织的黑色羊毛外袍,内衬是NEom特制的降温面料;腰间别着星盘与GpS定位仪;骆驼鞍具上的传感器闪着蓝光,与胸前的银质护符相映成趣。
“监察队准备好了。”阿米尔向刘宇点头,“今天就开始巡查。”
王室摄影师们一拥而上。刘宇退到角落,看着阿米尔在镜头前演示如何用智能星盘比对卫星数据。这个曾经带领族人抗议的硬汉,现在成了沙特新能源战略的活广告。
“精彩的表演。”优素福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递来一杯冰镇石榴汁,“殿下很满意。您的研究中心预算增加了30%。”
刘宇接过杯子没说话。窗外,贝都因监察员骑着骆驼缓缓走向沙漠,驼铃与传感器发出的电子音奇怪地和谐。他不知道这种结合能持续多久,但至少此刻,科技与传统没有互相吞噬,而是达成了某种脆弱的共生。
深夜,刘宇在临时宿舍整理数据时,门铃突然响起。监控屏幕显示阿米尔独自站在门外,黑袍兜帽遮住了半张脸。
“紧急情况?”刘宇开门问道。
阿米尔闪身进屋,从怀中掏出一卷皮质画卷:“不是公务。是这个。”
画卷展开后,刘宇倒吸一口冷气。那是一幅古老的洞穴壁画拓片,描绘着红色海洋中燃烧的黑色太阳,岸边堆满鱼骨。画底部的符号与绿氢工厂排水口出现的荧光藻华形态几乎一致。
“‘海火之年’。”阿米尔的手指拂过壁画,“部落传说记载,每当海洋开始夜间发光,就是大灾变的预兆。这幅画来自公元750年。”
刘宇的卫星电话突然震动,陈曦发来最新研究报告:热泉细菌的dNA测序显示其与121章中永冻土微生物存在基因相似性,可能通过某种未知途径交换过遗传物质。
“你们还知道什么?”刘宇抬头问道,“关于这种会发光的海水?”
阿米尔卷起壁画:“只知道一点——当海火熄灭时,沙漠会吞没沿海的所有城市。”他走向门口,又回头补充,“包括镜子之城。”
门关上后,刘宇呆立良久。他打开电脑调出排水管道的实时监控——热泉区的蓝绿色生物膜正在稳定扩张,像一片缓慢生长的森林。数据显示溴化物浓度持续下降,珊瑚白化已经停止。
科学数据与古老预言,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刘宇看向桌上王储赠送的金质NEom模型,镜面外墙反射着冷冽的月光。他突然想起阿米尔握手时塞给他的东西——一片沙漠甲虫壳,背面用针尖刻着微小的阿拉伯文:
“镜子只能照见表面,而沙漠记得所有深埋的秘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