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舅家门口,还没进院子,就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大舅,舅妈!”张卫国喊了一声。
帘子一挑,舅妈周翠莲走了出来,看到是张卫国和振华,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哎呀,是卫国和振华来了,快进来坐!”
进了屋,张卫国也没绕弯子,直接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连同山货的分子一共一千二百六十块,递到舅妈手里:“舅妈,这是这次卖银圆和山货的钱,您点点。”
周翠莲看着那厚厚一沓钱,手一哆嗦,差点没拿稳。
她愣愣地看着钱,再看看张卫国,眼圈一下子就红了,捏着钱的手指关节都有些发白,眼泪毫无征兆地就吧嗒吧嗒掉了下来。
“哎呀卫国,”她哽咽着,一时间话都说不囫囵,“这让我们怎么谢你才好啊……”
她抬起袖子胡乱抹了把眼泪,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卫国啊,舅妈是真不知道该说啥了!这次,可真是多亏了你!”
“以后家里要是有啥事,需要用人的地方,你可千万得开口。”
“云峰别的本事没有,就是肯下力气,讲义气,你喊一声,他保管随叫随到!”
大舅和振华两人坐在一旁喝水,小声聊着天。
张卫国看着舅妈真情流露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感触:“舅妈,您看您说的。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就外道了。不过,还真有件事想跟您和舅舅提前说一声。”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不是手头稍微宽裕了点嘛,我就想着,过段日子,盖几间红砖瓦房。到时候砌墙上梁啥的,肯定得要不少人手,少不得要云峰过来搭把手,您看成吗?”
还没等舅妈开口,一旁的赵云峰猛点头:“哥,哪天开工,你喊一声,我就过去。”
周翠莲一听,脸上的泪痕还没干,笑容却立刻绽放开来:“你这手里有了钱,腰杆子就硬气!这些年雪梅跟着你,也没少吃苦受累,盖个红砖大瓦房,住着也敞亮,看村里谁还敢嚼舌根!”
她说着,又语重心长地对张卫国说:“不过卫国啊,舅妈得多句嘴,你可别嫌舅妈啰嗦。你这日子好过了,能赚钱了,是好事,但咱可不能光想着咱老张家这边光鲜。”
“雪梅娘家那边,该帮衬的也得帮衬着点,亲戚嘛,就得互相拉扯着。你对她娘家好点,雪梅心里头也舒坦不是?不然啊,她嘴上不说,心里该不落忍了。”
张卫国心里一暖。
这话,也就只有自家的实在亲戚,才会这般掏心掏肺地跟他讲。其他人,要么是羡慕嫉妒,要么就是看热闹,谁会真心实意地提醒他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他郑重地点点头,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哎,舅妈,我知道了,您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
舅妈见他听进去了,也欣慰地笑了,热情地招呼他们喝水吃瓜子。
从大舅家出来,张卫国蹬着自行车,张振华坐在后座上,兄弟俩都没怎么说话,但心里头都沉甸甸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
一千多块钱,就这么送出去了!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看着大舅、舅妈那激动得快要掉泪的样子,听着赵云峰那斩钉截铁的承诺,张卫国觉得,这钱给得值!
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
但关键时刻能拉你一把,能掏心窝子跟你说话的实在亲戚,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回老屋那边,还没进家门,一股浓郁的肉香就霸道地钻进了鼻孔。
是野鸡汤的鲜味,混杂着红烧肉特有的甜咸酱香,还有炖豆腐的味道。
“嚯!娘今儿是真下血本了!”张振华从车后座跳下来,眼睛放光地往院子里瞅。
果然,院子里的简易木桌上,已经摆满了菜。
正中间是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炖野鸡,汤色奶白,上面漂着几点翠绿的葱花。
旁边是一碗色泽红亮的红烧肉,肥瘦相间,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还有白嫩的炖豆腐、焦香的花生米、碧绿的炒豆角、油焖的茄子,满满当当一大桌子,几乎快要摆不下了。
老娘赵三妹正系着围裙,端着最后一盘菜从厨房出来,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气。
“回来了?”赵三妹看到两个儿子进院,笑得合不拢嘴。
“就等你们俩了,快,洗手吃饭。”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老爹张为民,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庄稼汉,此刻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拿了三个粗瓷海碗,看样子是准备倒酒。
“来,卫国,跃进。”老爹张为民拿起桌上的土陶酒瓶,给兄弟俩倒了满满一碗米酒。
“今天高兴,陪爹喝两盅!”
张卫国没有推辞,端起碗,跟老爹碰了一下:“好嘞,爹!我敬您!”
他仰头灌了一大口,辛辣中带着甘甜的米酒顺着喉咙滑下,一股暖意瞬间涌遍全身。
老爹也嘿嘿笑着喝了一大口,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吃菜吃菜!”老娘赵三妹招呼着,“跃进,振华,别光看着,动筷子啊!雪梅,你也多吃点,前段日子双抢,累坏了吧?”
李雪梅笑着应了,给张卫国夹了一块鸡肉:“卫国,你多吃点。”
张跃进和张振华早就忍不住了,筷子舞得飞快,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含糊不清地赞叹着:“娘的手艺可真好。”
两个小家伙更是吃得满嘴流油,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桌上的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红晕。
张卫国放下手里的酒碗,看着家人开心的样子,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他开口说道:“爹,娘,接下来,我有两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也是我已经决定要做的。”
老爹停下了夹菜的筷子,老娘也放下了碗,跃进和振华都暂时停了下来,好奇地看着自家大哥。
“第一件事,我想重新盖几间红砖大瓦房!”
“啥?!”老娘赵三妹第一个叫了起来,手下意识地就往张卫国胳膊上拍了一下,力道不重,更多的是一种嗔怪。
“你这孩子!手里刚有两个子儿就烧得慌是不是?那得花多少钱呐,钱是那么好攒的?”
她显然对这个提议非常不赞同,辛辛苦苦攒点钱不容易,以前是穷怕了,在她看来,钱得用在刀刃上。
张卫国没急着反驳,只是看向自家老爹。
张为民的眼神很亮,他沉声对赵三妹说:“老婆子,你听卫国把话说完。”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再说,盖红砖房,那是好事!咱们村子也就几户人家盖了红砖房。这卫国要是盖起来了,那是给咱老张家长脸的事,爹支持你!”
他感激地看了老爹一眼,然后转头,耐心地对老娘解释起来,把他之前说服李雪梅的那套说辞又搬了出来:
“娘,我家那两间小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孩子晚上睡觉都得盖两床被子才暖和。”
“再说了,妞妞和狗蛋一天天大了,总不能一直跟我和雪梅挤在一张床上吧?”
“男孩子女孩子,大了就得分开住,就一个房间,哪儿分得开?”
“还有,二妹和三妹她们,嫁出去了,可这儿永远是她们的娘家。”
“逢年过节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挤在您那屋,多不方便?我想着,多盖两间厢房,逢年过节她们带着孩子回来,也能舒舒服服地住上几天,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张卫国的声音不急不缓,条理清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