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广西藤县的山野间,一个瘦削的少年背着竹篓,在崎岖的山路上快步疾行。他叫陈玉成,年仅十四岁,却已听闻“拜上帝会”的义军正在招兵买马,誓要推翻清廷。
“玉成!你真要去投军?”同村的伙伴拉住他,眼中满是担忧。
少年回头,目光灼灼:“清狗欺压百姓,饿殍遍野,我等岂能坐视?”
当夜,他悄然离家,翻山越岭,终于在一处山谷中找到了太平军的营地。
翼王石达开正巡视新兵,见他年纪虽小,却目光坚定,便问:“小子,你为何投军?”
陈玉成挺直腰板,朗声道:“杀清妖,救苍生!”
石达开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从今日起,你便跟着我!”
1856年,天京城内血雨腥风。
陈玉成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火光冲天,耳边尽是喊杀声。
北王韦昌辉屠戮东王府,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转眼刀兵相向,他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玉成,快走!”一名老兵拽住他,“翼王已离京,再不走,你我性命难保!”
他咬牙点头,翻身上马,率领残部突围。
一路上,他目睹无数太平军将士死于内讧,心中悲愤交加。
“天国若亡,必亡于自相残杀!”他仰天长叹。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清军趁机反扑。陈玉成被洪秀全紧急召回,授以重任。
“玉成,如今天国危在旦夕,唯有你能力挽狂澜。”,天王沉声道。
陈玉成单膝跪地,抱拳道:“臣定不负所托!”
他迅速整顿兵马,以雷霆之势击溃围困天京的清军。
在桐城之战中,他亲率三千精锐,夜袭清军大营。
“兄弟们,随我杀敌!”他高举长刀,率先冲入敌阵。
火光中,他如猛虎下山,刀锋所向,清军溃不成军,此战大捷,太平军士气大振。
1858年,清军重兵围困庐州,城中粮草将尽。
“硬拼必败,唯有智取。”陈玉成凝视地图,忽然计上心头。
当夜,他令士兵在城外点燃火把,擂鼓呐喊,佯装大军来袭。清军主帅大惊,急调主力迎战。
谁知陈玉成早已亲率精兵,从侧门潜入城中。
“开城门!”他一声令下,埋伏在城内的太平军瞬间杀出,内外夹击,清军猝不及防,全军覆没。
此战过后,陈玉成威名远扬,湘军闻风丧胆。
咸丰十年(1860年)春,长江水涨。陈玉成站在安庆城头,望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湘军战船,眉头紧锁。
三河大捷后,曾国藩调整战略,派其弟曾国荃率重兵直扑安庆,这座天京上游的最后屏障。
\"英王,城内粮草仅够支撑两月。\"守将叶芸来忧心忡忡地报告。
陈玉成拍了拍城墙垛口,灰尘簌簌落下。\"无妨,本王自有破敌之策。\"他转身对副将吩咐:\"传令集结各部,三日后开赴桐城,与捻军会师。\"
五日后,桐城郊外旌旗蔽日。陈玉成与捻军首领张乐行并辔而行,身后是十万联军。
这支由太平军精锐和捻军骑兵组成的庞大军队,正浩浩荡荡向安庆外围的挂车河挺进。
\"多隆阿、李续宜已在挂车河布防,号称'铁壁合围'。\"探马禀报道。
陈玉成冷笑一声:\"铁壁?本王偏要撞碎这铁壁!\"他转头对张乐行道:\"张兄,今夜借你三千轻骑一用。\"
当夜,月黑风高。三千捻军骑兵衔枚疾走,绕过清军正面防线,直扑其粮草大营。与此同时,陈玉成亲率主力佯攻清军正面,吸引多隆阿注意力。
\"报——粮营起火!\"清军传令兵慌慌张张冲入中军大帐。
多隆阿拍案而起:\"陈玉成小儿,安敢如此!\"他急调精兵回援,却不料正中陈玉成下怀。
太平军伏兵四起,将回援的清军截为数段。混战中,陈玉成单骑突入敌阵,直取多隆阿帅旗。
\"保护大帅!\"清军亲兵拼死抵抗,用身体组成人墙。多隆阿趁机脱身,但清军已阵脚大乱。
次日黎明,陈玉成站在挂车河边,望着溃退的清军,却没有丝毫喜色。
虽然此战歼敌万余,但多隆阿主力尚存,安庆之围未解。
更令他忧心的是,探马来报,曾国藩已派鲍超率新募湘勇前来增援。
\"传令收兵,退守桐城。\"陈玉成沉声道。他知道,必须重新谋划。
桐城临时王府内,烛火通明。陈玉成盯着地图,手指在安庆与桐城之间来回移动。
突然,他眼睛一亮,指着地图上一处名为\"小池驿\"的地方。
\"此处乃湘军粮道必经之路,守备如何?\"
\"回英王,仅有五百湘勇驻守。\"参军答道。
陈玉成猛地合上地图:\"明日寅时出兵,夺小池驿!\"
两日后,当鲍超率援军赶到小池驿时,迎接他的是空荡荡的营寨和满地烧焦的粮草。
与此同时,陈玉成已率主力绕道潜山,再次逼近安庆。
\"声东击西,此子用兵如神啊!\"曾国藩在武昌接到战报,不禁感慨。
他立即修书给曾国荃:\"务必死守长壕,不可出战。待陈玉成师老兵疲,再图歼灭。\"
安庆城外,湘军挖掘的壕沟纵横交错,如巨蟒般缠绕着城池。
陈玉成数次强攻,皆因湘军炮火猛烈而受挫。更糟的是,城内粮草将尽,守军开始宰杀战马充饥。
\"英王,天京来使!\"亲兵引着一位风尘仆仆的信使进入大帐。
信使跪地呈上密函。陈玉成拆开一看,脸色骤变——洪秀全命他立即回援天京,清军江南大营正猛攻雨花台。
帐内鸦雀无声,众将屏息等待英王决断。陈玉成缓缓抬头,眼中血丝密布:\"安庆乃天京门户,若失安庆,天京危矣!\"他猛地起身:\"传令,明日拂晓,全军突击湘军东垒!\"
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安庆城外尸横遍野。陈玉成率领的最后一次解围行动以惨败告终。
湘军凭借深沟高垒和西洋大炮,让太平军付出惨重代价却未能突破防线。
\"英王,城内已...已升起白旗...\"副将哽咽着报告。
陈玉成握剑的手微微发抖。安庆陷落意味着天京西大门洞开,太平天国危在旦夕。
他望着远处湘军阵营中飘扬的\"曾\"字大旗,咬牙切齿:\"曾国藩,你我之仇,不共戴天!\"
就在此时,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竟是干王洪仁玕。
\"英王,天王有令,命你即刻回援天京!\"洪仁玕满脸焦急,\"清妖已攻破九洑洲,天京危在旦夕!\"
陈玉成沉默良久,终于点头:\"传令,轻装简从,连夜东进。\"
当夜,一支千余人的骑兵队伍悄然离开大营,向东疾驰。
陈玉成冲在最前,夜风扑面,带着长江特有的湿气。他知道,此去凶险万分,湘军必定沿途设伏。
但为了天国,为了那些追随他的将士,他必须杀出一条血路。
\"报——前方十里发现湘军关卡!\"
陈玉成勒住战马,抬手示意部队停下。他环顾四周,突然指向一条崎岖的山路:\"改道走小路,天亮前必须渡过裕溪河!\"
马蹄声渐远,消失在茫茫夜色中,长江依旧奔流不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