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厂长人选

赵小海和伏龙芝两人达成私下协议,接下来聊起更细节的东西,比如苏联那边需要什么商品,赵小海这边能提供什么商品,而苏联那边又有什么赵小海这边需要的。

“我们需要轻工产品,说实话,我们的轻工业真的很滞后,完全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国内刚有点东西就要大半夜开始排队去抢,为了满足国内需要,每年都要想办法大量进口,从日本韩国东南亚来进口。我只是众多贸易经理人之一,至于说需要什么,那太多了。”

“毛纺产品、服装、鞋帽、罐头食品、打火机、火柴、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砂糖、白酒、香烟等等,我能说出几百样。”

“那我们怎么结算?”赵小海问。

“美金,苏联的卢布不具备国际结算功能,在外面根本买不到商品。”伏龙芝无奈道。

赵小海心说人民币—样—样的。

都是在自己国内使用。

“那你的资金充裕吗?”

伏龙芝耸耸肩,开口说道。

“没有人的钱是够花的,何况一个国家,我们国家赚取外汇的能力也不强,挣点外汇也要想办法省着花,不精打细算不行啊。”

赵小海忽然想到什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问道。

“伏龙芝,你也负责出口商品吗?”

伏龙芝顿了顿,接着说道。“那是理所当然的。”

“既然我们国家赚外汇不容易,那我们不如来交换货物,至于结算,我们两家公司走一下账面。”赵小海提出了自己的大胆想法。

简单来说就是以物易物。

双方都没有美元,那就不用美元了。

还省事。

双方商品定一个都认可的价格,然后交换同等价值的货物,而价值走账面,回头双方都获得自己想要的物品。

而这其中,

赵小海有很多操作空间。

“伏龙芝,你能弄来化肥吗?”

现在中国化肥奇缺,自己的化肥生产企业还很少,化肥很多依赖进口,每年都需要从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进口大量化肥,同时也会花掉大量外汇。

所以化肥不止不愁卖,而是有人抢着买,求着买。

“化肥,没问题,化肥是我们出口大宗商品之一,其实我手里现在就有一批,正在找买主,货物就放在海参崴,随时可以运来香港,最多半个月。”伏龙芝道。

赵小海大喜。

“是什么化肥,有多少?”

“尿素,5000吨。”

“什么价格?”赵小海道。

“出口120美元一吨,这已经是补贴价。”伏龙芝多说了一句。

既然是补贴价,那就是比正常价格低,国内出口商品也有补贴一说,主要是为了降价后好能找到市场,卖出去才是钱,卖不出去什么也不是。

国内尿素价格赵小海不是很清楚,他决定明天打个长途电话问问,不过他相信这里面一定有利润。

“伏龙芝,除了毛巾袜子,你还有什么想订购的吗,我回头给价一个产品名录你看看。”赵小海道。

“确实有不少商品,主要是国际价格太贵,你知道,其实国家很困难,我们要多为国家着想不是吗。”伏龙芝道。

两人对视笑笑,举杯共饮。

“叫两个妞?”赵小海提议。

“好啊。”伏龙芝欣然答应。

搂着妞,喝着酒,唱着歌,跳着舞,男人之间的友谊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增进。

……

翌日。

赵小海给国内打长途电话,询问化肥的价格,得到的答案是从日本、加拿大进口的尿素大概320元人民币一吨。

这个时期中国是化肥进口大国,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每年都要进口几百万吨尿素,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实现自给自足,转而开始出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迫切希望增收资产,对化肥极度渴望,不用化肥每亩只有二三百斤,用了化肥可以产到四五百斤,你说你用不用。

有时候粮食不仅仅是钱,还是命啊。

人们真的饿怕了。

对粮食无比珍惜,一场丰收能让一家人吃饱不饿肚子,这简直太重要了。

赵小海想了想,

给杨市长打过去。

这个时候通讯质量很不好,需要接线员来回转接才行。

折腾好半天才接通,赵小海扯着嗓子开始喊,没办法,不这样对方听不到。

“领导,有件事向您汇报?”

杨市长也在办公室里扯着嗓子喊。

“小赵啊,你说什么事。”

“香港这边的贸易公司,联系到另一家贸易公司,他们手里有一批苏联化肥出售,后来我了解到,对方也在购买日用品,我就趁机推销咱们的产品,后来商量,是不是可以以物易物。”赵小海道。

“怎么个以物易物法?”杨市长还不是很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化肥作价多少,走贸易公司账目,我们出同等价值的商品,都以美元作价计算。”赵小海说道。

杨市长作为一地执政官,自然知道化肥对农业的重要,也知道现在国家化肥的紧缺程度,春耕时,可是有不少干部为了多分到一些化肥吵得不可开交。

用物资换化肥,他觉得这个买卖可以。

“他们要什么货?”杨市长问道。

“大致就是衣服鞋袜毛巾牙膏这些。”赵小海回答道。

杨市长马上在心里算计起来,以物易物,也就是说卖出去的商品换不回外汇,但能换回国内奇缺的化肥,其实每年国家也会用大量外汇购买进口化肥,其实用物资换化肥,也是节省了外汇。

“小赵,这件事我要请示一下,毕竟以前没有这样操作过。”杨市长道。

“好,我等领导回话。”赵小海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是欣喜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赵小海忙碌起自己的事情,熟悉墨镜厂建设生产的人才,猎头公司已经帮他找到,赵小海决定去见见。

出门前吩咐李铭,“老李,把咱们的产品目录单给伏龙芝先生送去一份,昨天我们聊得不错,他决定在订购一批物资。”

李铭赶紧答应。

赵小海打车回到自己住的酒店,和猎头公司约定的是,对方会在上午11点来酒店见他。

回到酒店时间还早,赵小海拿出—本书看起来。

叮咚,

门铃响起。

抬手看看时间,十点五十八分。

打开门。

门口站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头发微微有些花白,这人看到赵小海恭敬问道:“请问是赵先生吗?”

“我是,是陈先生吧。”

“我是陈天成。”

“请进吧,里面聊。”

两人坐下,陈天成递给赵小海一份表格,”林先生,这是我的简历。”

其实他的简历赵小海已经看过,拿过来扫了一眼后说道:“陈先生是从内地过来的?”

“我老家广州的,六十年代来到的香港,因为这边有亲人,就定居下来,后来做过很多行业,文员、公司业务、公司中层,工厂管理,最后一个就是从事墨镜厂工作,从生产副厂长最后做到墨镜厂厂长。”陈天成道。

“为什么不做了?”赵小海好奇的问道。

“去年老板把厂子卖了,移民英国,新来的老板有自己的人,我就被辞退了。”说这些的时候陈天成神态很平静。

赵小海点点头。

用自己人,辞退原先工厂管理层很正常。

“我想建一家墨镜厂,你能跟我说说如何做吗?”赵小海开始考校对方。

对这个问题陈天成一点不虚,开始给赵小海从头到尾讲解起来,眼镜有几十道生产工序,设计、开模具、开料、加工、打磨、贴片、抛光、镀膜等等。

每一道工序陈天成都了若指掌。

“如果让你组建一家墨镜厂,你是否能胜任这个工作,又大概需要多久?”赵小海问道。

陈天成想了想,开口说道。

“建设厂房时间不算,剩下的就是购买机器,购买原材料,招聘工人,建立管理团队,建立销售团队等等,差不多三个月吧。”

赵小海心说,建厂房都不止三个月啊。

“最后一个问题,这家工厂将建在深圳,你愿不愿意过去?”赵小海道。

陈天成没有什么犹豫,“没问题,我家里孩子都成年了,不需要照顾,我过去也无所谓,再说深圳离香港这么近,想回家几个小时的车就可以回来。”

“那你对薪水有什么要求?”

“我希望除了工资,还有一定的股权利润分红。”陈天成道。

赵小海笑了笑,他原本就有这个想法,这样才能套住人才,有本事的人是看不上死工资的,”第一年百分之一,第二三年百分之二,第四五年百分之三,第六七年百分之四,第八年百分之五封顶。”

“还有另外会分出百分之二利润分成,奖励管理团队,这个由总经理负责分配,你觉得怎么样?”

陈天成直接站起来。

“老板,什么时候开工!”

赵小海站起来和陈天成握了握手,从现在开始,陈天成正式成为赵小海墨镜厂总经理。

“老板,咱们的眼镜有品牌吗?”

“当然,我已经想好了,就叫boss眼镜。‘boss眼镜国际知名品牌,享誉全球’,你觉得这句广告词怎么样?”

陈天成点头,“很不错的牌子,很不错的广告宣传语。”

“老陈,你抓紧时间做一份墨镜厂建设规划书出来,弄好后咱们就出发去深圳,找工业区贷款要地建厂购买机器。”赵小海道。

陈天成迟疑了一下。

“老板,您打算投资多大?”

“四百万。”

“四百万港币,老板真是大手笔,这可以开一家大型眼镜工厂了,应该能达到年产200万副眼镜。”陈天成道。

“我说的是四百万美元。”赵小海道。

“啊!”

陈天成惊讶的瞪大眼,四百万美元,那可是将近两千万港币啊,好大一笔投资。

赵小海不会告诉他。

他的目的可不止是开墨镜工厂,其实要想弄起一家作坊式的墨镜厂,现在投资10万人民币也能开起来,但这种小作坊,赵小海怎么好跟政府贷款。

不贷款钱从哪来。

饼画的大一点,吃起来才香。

地方政府就认这个,只要贷款到位,马上就建设全球最大的墨镜厂。

以国内劳动力价格的优势,称霸全球不是梦。

国内很多行业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

陈天成当他听到赵小海不仅给予他全权管理墨镜厂的重任,还承诺让他占到 5%的股份,相当于 100万时,内心的激动简直难以言表。在

这个年代,100万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不仅是财富,更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

陈天成努力抑制住内心的澎湃,清了清嗓子,目光中闪烁着兴奋与坚定,开始向赵小海阐述他的销售渠道建设规划。

“赵总,我认为墨镜这个产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咱们先从国内销售规划说起,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觉醒阶段,对时尚配饰的需求日益增长。

我们可以先从大城市入手,比如北京、上海、广州。

在这些城市的繁华商业地段设立品牌专卖店,打造高端时尚的品牌形象。

同时,和各大百货商场建立合作关系,铺货上架,扩大产品的覆盖面。”

赵小海微微点头,示意陈天成继续说下去,眼神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

陈天成受到鼓励,更加来了兴致,继续说道:“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我们可以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投放广告,邀请一些当时有影响力的明星或者社会名流佩戴我们的墨镜,进行宣传推广。

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时尚活动,比如墨镜时尚秀,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引领时尚潮流。这样多管齐下,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赵小海不禁露出赞赏的微笑,问道:“那国外销售渠道呢?你有什么想法?”

陈天成自信满满地回答:“国外市场方面,我打算先主攻欧美市场。

欧美地区的消费者对时尚和个性化产品的接受度很高,墨镜是他们日常出行和户外活动的必备配饰。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国际知名的时尚展会,如巴黎时装周的配饰展、米兰时尚配饰博览会等,在展会上展示我们的产品,吸引国外的经销商和零售商。”

“同时,我们要组建专业的外贸团队,负责与国外客户沟通、洽谈订单、处理物流等事宜。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定位。

比如在颜色偏好、款式设计上迎合当地市场需求。”

赵小海听着陈天成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心中十分满意。

他靠在椅背上,笑着说:“天成,你这规划很全面,也很有前瞻性。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墨镜厂一定能取得成功。”

陈天成激动地说:“赵总,您放心!这 5%的股份对我来说不仅是财富,更是责任。我一定会倾尽全力,把墨镜厂的销售渠道建设好,让咱们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墨镜厂未来的辉煌前景。

赵小海的投资与陈天成的才华激情碰撞,一幅宏伟的商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重生八十年代:野路子倒爷的暴富人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