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准备建厂

赵小海来到香港,立刻吩咐李铭。

“老李,你找找有没有懂墨镜厂事务的人,我要做一份投资计划书,或者干脆联系猎头公司,挖一个懂墨镜工厂建设生产的人才。”

“老板,您要投资墨镜厂?”

“对,准备在内地深圳特区建一家厂,现在墨镜在国内是个空白,未来很有钱途。”赵小海道。

“还有,这次我带来一些风衣、牛仔裤、喇叭裤,是我让内地制衣厂根据外国设计生产的,你让人拿着这些服装找找有没有买家。”

赵小海让吕厂长生产风衣、牛仔裤、喇叭裤,主要是想在国内卖货赚钱,可他承诺了吕厂长给他找一些外汇订单。

现在这些衣服,在香港也属正流行,让下面的业务员推销下,没准能找到订单,大不了稍微便宜点。

赵小海拿出那些衣服,李铭看了看,“还不错,我吩咐人让他们着重推一下。”

赵小海想了想,还有重要的事情没有安排。

赵小海坐在办公桌前,对面的李铭正专注地等待指示。

赵小海:“老李啊,咱们这一阵忙得晕头转向,不过现在贸易公司这边总算是诸事上了正轨。之前安排你寻找方便面等食品的销售渠道,进展得咋样了?”

李铭身子微微前倾,自信满满地回答:“老板,销售渠道的事儿还算顺利。

我跟不少大型经销商都接触过了,他们对咱们的产品概念很感兴趣。

只要咱们的产品一出来,凭借咱们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铺货上架问题不大。

不过,他们也提到对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很关注,希望咱们能有稳定的供应。”

赵小海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好。咱们可得抓住这些机会。

你也知道,咱们的方便面设备早就到了,一直搁在那儿,我之前实在腾不出手来去建厂。

现在我打算在绿城幸福镇建厂。

你对那边了解不?”

李铭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知道幸福镇,地理位置挺不错的。但为啥选那儿建厂呢?”

赵小海双手交叉在胸前,解释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中原省可是粮食大省,产出的小麦在全国排第一。

咱们把厂建在幸福镇,离原料产地近,运输成本能降不少。

而且把粮食深加工成方便面这类食品,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咱们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李铭露出赞同的神情:“老板,您这眼光真长远。

这么一来,咱们在原料供应和成本控制上就有很大优势。

不过建厂不是小事,手续、人力、设备安装调试,可得好好规划规划。”

赵小海靠在椅背上,目光坚定:“没错,这也是我找你商量的原因。

你在贸易这块经验丰富,接下来在销售渠道拓展上还得加把劲。

一旦工厂建成投产,咱们得保证产品能迅速推向市场。”

李铭连忙点头:“老板放心,我会加快和经销商的沟通进度,争取在工厂投产前就把销售网络搭建得更完善。

对了,工厂这边的规划,您目前有什么初步想法吗?”

赵小海坐直身子,拿起一支笔,在本子上随意比画着:“我打算先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工厂,满足初期市场需求。

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预计得花个几个月时间。

人员招聘方面,先从当地招一批有干劲的工人,再从咱们公司调一些技术骨干过去指导培训。另外,质量把控体系从一开始就得严格建立起来,这可是咱们产品的生命线。”

李铭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要点:“老板想得太周全了。

有了稳定的产品供应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咱们的方便面肯定能在市场上闯出一片天。不过,前期的市场推广费用,您看怎么安排?”

赵小海略作思考后说道:“推广费用这块,我打算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

一方面,和各大媒体合作做广告宣传;另一方面,搞一些线下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你那边在和经销商谈的时候,也可以探讨一下联合推广的模式,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

李铭眼睛一亮:“联合推广这个主意好,能整合各方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板,您就瞧好吧,我一定把销售渠道这块的事儿办得妥妥当当,就等着工厂开工生产,大干一场了!”

赵小海笑着站起身,拍了拍李铭的肩膀:“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咱们齐心协力,把这个项目做成!接下来,咱们就按计划一步步推进,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

李铭也站起身,坚定地说:“好的,赵老板!”

说完自己的事,赵小海问道:“最近公司这边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接到什么订单?”

“有,正等您回来向您汇报呢。”李铭说着从桌上抽出—本档案。

赵小海打开仔细看起来,

打火机,

竹编,

笔记本。

玻璃杯。

瓷碗瓷盘。

其中最大一项有人订购了10万双棉手套和10万双长绒棉袜子,赵小海觉得还不错,那些业务员很给力。

“这是谁订购的?”赵小海指着棉手套棉袜子订单问道。

李铭对这些订单了如指掌,不用翻看资料当即答道:“是一家叫‘向日葵国际贸易’的公司订购的,这家公司在香港已经开了两三年,听说老板是个苏联人,我在之前的公司时也和他们有过业务。”

听到‘苏联人’这几个字,赵小海心里顿时闪过好几个念头。

“对方老板叫什么?”赵小海问道。

“这个我要查—查。”

说着在文件里翻了翻,终于找到名字,“叫伏龙芝·安德列耶维奇·尼科诺夫,这些苏联人的名字真拗口。

赵小海记下这个名字。

“老何,这些订单你让人联系国内,尽快给他们发过去,我交代的那两件事情也尽快办。”赵小海吩咐道。

“好的,老板。”

李铭出去忙,赵小海拿起资料夹翻到‘向日葵国际贸易’订单那一页,看看名字又看了看联系方式。

手指敲打桌面,回忆着上一世看过的关于苏联的资料,说实话,对这个时期苏联的情况他了解的并不多,在他那个年代,苏联已经成为历史,埋没在尘烟中。

只知道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最后硬生生被美利坚给玩死了。

不过他后世也看过一些零星资料,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学习近代经济课程时,绝对绕不过美苏,美国的就不说了,能开一大章,苏联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解体,这段时间的经济运行情况也属于重要学习范畴。

苏联重工业非常发达,能够生产各种战机、坦克、航母等武器装备,长期的冷战使苏联严重倾向重工业,轻工业就要薄弱许多。

赵小海知道,从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北方就滋生出一群倒爷,他们大包小包带上中国的轻工产品,如衣服、鞋袜、手套、罐头、牙膏牙刷,坐着火车万里迢迢跑去俄罗斯贩卖。

而往往一趟能赚取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后世一些企业家,就是从这里起家的。

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牟其中,轻工产品一次运过去几百车皮,换回来飞机,一把赚上亿元,这个操作至今依旧让无数人津津乐道,甚至进了教科书。

那为什么两国不开展贸易呢?

有,

但不多。

原因归咎于政治,这里详细就不说了,此时中苏两国,还没有邦交正常化,贸易就更不可能大规模正常化了。

这也才给了倒爷机会。

中国现在的产品,想要挤进欧美日产品占主导的市场太难了,相对而言,苏联则是个白地。

轻工产品只要过去不愁销路。

别人觉得中国的产品傻大黑粗,苏联人不嫌弃啊,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在说好不好看的问题。

至于赵小海研究这个苏联人,因为他怀疑对方和自己差不多,也是给国家干活的,甚至比自己还纯粹。

向日葵国际贸易公司,

听听这名字。

向日葵可是苏联的国花,和斧头镰刀意义差不多。

如果对方是国家派来的,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因为国家采购通常量很大,如果两人能联合起来

拿起电话,拨通向日葵贸易公司的号码。

“喂哪位?”

电话很快接通。

“我是通四海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我想找一下你们公司的伏龙芝先生。”赵小海对着话筒道。

“好的,我把电话转给伏龙芝先生。”工作人员道。

时间不长,对面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用英语道:“你好,请问找我有什么事?”

“伏龙芝先生您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小海,是通四海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关于贸易的事我想和您聊一聊,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赵小海道。

“是我们定的那批货出了问题吗?”

“不,是想和您聊聊新业务,我觉得我们有更深入合作的可能。”

对方迟疑了一下,

“好,那约个时间见一面。”

当天下午。

香港某家酒吧包厢内。

赵小海见到了伏龙芝,伏龙芝个子很高,足有一米九,今年三十多岁,黑色头发眼窝很深,给人一种沉稳干练的感觉。

伸出手和赵小海握了握,赵小海感觉对方虎口位置有些粗糙,手臂很有力,可以判断出这人经过长期锻炼,而且摸过枪。

但是赵小海不怕,一是谈的是正当生意,

第二嘛,是空间里有五六半自动枪放着,大不了来上一梭子。

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双方坐下,

赵小海给对方倒了一杯酒。

“不知道赵先生说的更深入合作是什么意思?”伏龙芝喝了一口酒后说道。

“伏龙芝先生,我想问一下,您是不是在为您的国家工作?”赵小海问道。

听了赵小海的问话,伏龙芝微微皱眉看向他,“赵先生什么意思,这和我们的交易有关系吗?”。

“请伏龙芝先生不要误会,不瞒您说,我除了是通四海的业务经理,其实也是中国的中原省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赵小海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本证件。

伏龙芝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接过证件翻看了一下,觉得证件应该不是假的,随后还给赵小海。

“你在为你们国家做事?”

赵小海摆摆手。

“请别误会,严格来说我并不是政府人员,我原本只是一名商人,后来因为有海外关系来到香港,帮助国家企业寻找海外订单,在卖出产品后我也有利润,就这么简单,这里面绝不夹杂政治。”赵小海表明立场。

只有金钱没有政治。

“你和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伏龙芝道。

赵小海笑笑,”其实电话里我已经说了,我希望我们能深入合作。”

“怎么个深入法?”

赵小海笑笑,“伏龙芝先生也来香港有段时间了,我相信您对市场应该有充分的了解,香港是个自由港,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很多商品质量不错,但价格很贵,我们做贸易的,总是希望找到又好又便宜的商品,您说是吗。”

“当然。”伏龙芝点头。

“其实我们两个有着很好的互补性,我可以弄到大批中国产品,您后面也有广阔的市场,我们两人合作,相信一定能赚到不错的利润。”赵小海道。

“我开始感兴趣了,说说你的计划。”伏龙芝对赵小海说的赚到利润很感兴趣。

赵小海组织了一下语言。

“比如,您需要一批袜子,美国产、日本产、欧洲产甚至香港产的袜子,价格都比较贵,而我能弄来一批价格相对便宜的袜子,把他们运到香港来,贴上香港商标,以贸易公司的名义卖给你们,您就能拿到相对便宜的袜子了,而在规则上完全没有问题。”

“而这中间的价格,我们两个可以协商,因此产生的利润,我们两个人平分,你觉得怎么样?”

伏龙芝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他心动了。

赵小海猜的没错,他确实在为国家工作,其实这是必然的,都是公有制国家,和国内的情况差不多。

每年从他手上走过的贸易订单高达千万美元,可他自己却得不到什么钱,最多就是享受一下美酒美食。

“我可以帮你在瑞士、开曼群岛、巴拿马、苏黎世任何一个地方,开一个不记名账户,只有你自己掌握密码,盈利的钱我会定期打过去,那些钱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

赵小海再次说道。

伏龙芝的心脏砰砰砰的跳。

他曾经是个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

即便面对枪林弹雨都不会如此,可面对金钱,他的心脏控制不住的跳动。

赵小海说的操作方法。

确实合规,

至于价格,对方从中国拿货,价格他们自己说了算,伏龙芝采购商品,按照正常流程采购,这一切都是合理合规绝对查不出任何问题,唯一的交易是私下的,而他们两个人都有利益。

既然都有利益,就没人会去轻易破坏。

伏龙芝伸出手。

赵小海也伸出手。

两人紧紧握在一起。

“祝我们合作愉快,兄弟。”

“合作愉快,干杯。”

很多人觉得,情感交易、义气交易要比利益交易强,可真实情况是,往往单纯的利益交易更加稳固而长久。

重生八十年代:野路子倒爷的暴富人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