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浦东开发的金融黑洞IIII

1993年12月11日,上海外滩,和平饭店九楼。

谢一扬站在落地窗前,指尖轻轻敲击着威士忌酒杯。窗外,黄浦江上游弋的货轮拉响汽笛,声音穿透冬日的薄雾。他的目光越过江面,落在对岸那片如火如荼的工地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皇冠明珠。

“谢总,xxx银行的贷款合同已经签好了。”

张铁柱的机械音从身后传来,金属手指将一份烫金文件递到谢一扬手边。文件封面上“xxx银行”的烫金徽标在吊灯下闪闪发光。

谢一扬没有回头,只是将酒杯举到眼前,琥珀色的酒液在灯光下流转。

“五亿两千万,年息6.8%,以浦东d-12地块作抵押。”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着蓝光

“xxx产业银行那边也谈妥了,四亿八千万,同样的抵押物。”

酒杯在谢一扬手中微微一顿。他转过身,西装袖口的钻石袖扣在灯光下划出一道冷芒。

“同一抵押物,抵押了两次?”

“三次!”

张铁柱调出平板上的数据流。

“上周xx银行浦东支行已经批了五亿,用的是同一份土地证。\"

谢一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走到红木办公桌前,打开保险箱,取出三份几乎一模一样的土地证——同样的地块编号,同样的公章,只在签发日期上有细微差别。

钥匙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被张铁柱的机械手精准接住。金属手指轻轻一捏,钥匙齿纹便录入数据库——那对应的是工地某个特定区域的铁门,那里立着精心制作的\"浦东d-12地块\"标识牌,周围停满工程车辆,却永远不会真正开工。

谢一扬走到衣帽架前取下羊绒大衣。

酒杯被重重放在大理石台面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谢一扬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窗外,黄浦江上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刺破云层,将陆家嘴的塔吊群镀上一层金色。而谢一扬站在光影交界处,半边脸沉浸在阴影里。

三小时后,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

中岛翔皱着眉头翻看手中的“浦东d-12地块抵押物勘察报告”。这位四十出头的日本银行家风度翩翩,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反射着餐厅水晶吊灯的光芒。报告上的数据完美得令人不安——地块面积、规划许可、施工进度,每一项都符合贷款要求。

“谢先生,贵公司的材料很完善。但我注意到,d-12地块的施工进度比周边地块慢了不少。”

谢一扬微笑着给中岛斟满清酒。“中岛先生果然专业,浦东地质条件复杂,我们在做更充分的地基处理。您知道的,金融大厦这种百年工程,马虎不得。”

中岛点点头,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餐厅角落——那里坐着两个穿黑西装的壮汉,正警惕地扫视四周。谢一扬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轻笑一声。

“我的贴身保镖”

“最近生意扩张得比较快,业务太广,难免招惹些眼红的人。”

一周后,香港中环,长江中心35楼。

谢一扬站在全景玻璃幕墙前,俯瞰维多利亚港。他的脚下,十几块显示屏实时刷新着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过去七天,通过三家银行的贷款,他已经将12亿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通过85个离岸账户分散到开曼、bVI和新加坡。

谢一扬点点头。高层的十六条风声已经在外汇市场掀起波澜,黑市汇率开始剧烈波动。他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资金流向图——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蛛网,中心是浦东那块被抵押了三次的土地,延伸出的资金线辐射向全球各大金融中心。

“东京账户的1.2亿美金已经到账。”张铁柱汇报道,“但首尔那边出了问题,xxx产业银行冻结了转账。”

谢一扬的眼神一凛。“理由?”

“他们收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跨境贷款备案查询。”张铁柱调出一份加密文件,“韩国人发现d-12地块在中国银行也有抵押记录。”

谢一扬冷笑一声,拿起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首尔号码。三分钟后,韩国产业银行国际部部长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明显的慌乱。

“谢先生,这是个误会......”

“李部长。”谢一扬用流利的韩语打断他,“您儿子在济州岛的赌债,上周是不是涨到三百万美金了?”

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打翻的声音。

“明天中午前,我要看到资金解冻。”谢一扬的声音轻柔得像在讨论天气,“否则,那些照片会出现在《朝鲜日报》头版。您夫人知道您在清潭洞养的那个小明星吗?”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到酒柜前倒了杯威士忌。窗外,维多利亚港的夜色渐浓,霓虹灯在玻璃上投下变幻的倒影。他的倒影与城市灯光重叠在一起,像是一个巨大的、扭曲的金融怪兽。

当车门关上的瞬间,谢一扬的目光最后一次掠过黄浦江。江面上,一艘货轮正缓缓驶向大海,船尾拖出长长的白色浪痕,像是金融风暴过后的一道伤疤。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