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五个新任务
夜色渐深,一个身着五品官服的年轻人悄然入宫。他走路极轻,仿佛生怕惊动了谁,但每一处宫门守卫见到他,都默默放行。
";陛下,门下省郎中杨谦求见。";梁宇轻声通报。
";让他进来。";
杨谦快步入内,恭敬地跪下行礼:";臣参见陛下。";
";说吧。";赵汝安淡淡道。
";回陛下,今日门下省发生的事,想必陈大人已经禀报过了。";杨谦垂首道,";但臣要说的是余大人的打算。";
赵汝安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
";余大人今日在门下省大张旗鼓地查私盐案,让杨云祥留在门下省办公,还要调取江南六府的盐运记录......";
";他是真要查私盐?";赵汝安问道。
";回陛下,";杨谦压低声音,";依臣看,余大人此举怕是另有目的。他让人传话说要查私盐,但臣观其态度,似乎并不急切。反倒是......";
赵汝安嘴角微扬:";反倒是什么?";
";反倒是对户部的文书格外关注。";
";你做得很好。";赵汝安点点头,";继续盯着,有什么动静随时禀报。";
";臣遵旨。";
看着杨谦退出御书房,赵汝安轻轻敲着案几。这个不起眼的门下省郎中,是他多年前就埋下的一枚暗子。不止是他,朝中各个要害部门,都有这样的人在默默观察、汇报。
年轻的皇帝从不会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就算是他亲自提拔的余谨,也要有人盯着。这就是帝王之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该有的防范一样都不能少。
";有趣。";赵汝安低语,";余谨,你果然没让朕失望。";
------
余谨刚刚穿戴整齐,准备上朝,耳边就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新的主线任务已开启!";
";任务一:【肃清朝堂】";
";描述:协助皇帝赵汝安整顿朝纲,清除朝中结党营私、倚老卖老之辈,重塑朝廷新气象。";
";奖励:青天值,高级抽奖机会x2";
";任务二:【位极人臣】";
";描述:成为大安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掌控朝廷大权。";
";奖励:青天值,特级抽奖机会x1";
";任务三:【肃清吏部】";
";描述:彻查吏部贪腐案,清除吏部内的**分子,重整吏治。";
";奖励:青天值,中级抽奖机会x2";
";任务四:【私盐大案】";
";描述:查处江南私盐案,打击盐商与官员勾结,整顿盐政。";
";奖励:青天值,高级抽奖机会x1";
";任务五:【均田改革】";
";描述:解决大安土地兼并问题,推行均田制度,安抚民生。";
";奖励:青天值,特级抽奖机会x1";
余谨眼神一凝。这五个任务,每一个都不简单。尤其是";位极人臣";这个任务,更是直指他的未来。
看来系统是要让他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了。不过这些任务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查私盐案可以打击江南世家,查吏部可以削弱各派势力,而解决土地兼并则能得到百姓支持。
最终目标,就是帮助皇帝肃清朝堂,同时让自己成为那个权倾朝野的人物。
";有趣。";余谨轻笑一声,";既然如此,那就让这些人看看,这场风暴,究竟有多猛烈!";
天还未亮,京城的街道上已经车马纷纷。
余谨坐在青蓝色的马车里,身着正三品官服。这是他第一次以同中书门下的身份上朝,倒要看看这些人如何应对。
马车缓缓驶向皇城。晨雾中,那座巍峨的建筑若隐若现,朱红色的城墙在微光中透着庄严。
到了承天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有人骑马,有人乘轿,三三两两地说着话。当余谨的马车停下时,不少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
";那就是新任的同中书门下?";
";听说昨日在门下省就把陈元方给......";
";嘘,小声些......";
余谨下了马车,神色平静地向前走去。他注意到,不少人看到他,都下意识地避开了目光。昨日的事,显然已经传开了。
通过承天门,沿着御道向太极殿走去。清晨的寒风中,两旁的宫墙愈发显得高耸。
";卯时三刻,百官入朝——";
随着通传声响起,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太极殿内灯火通明,檀香袅袅。余谨站在文官的前列,能清晰地感觉到四周投来的目光。
吏部尚书张元站在不远处,面色阴沉。户部侍郎卢峻则是一脸傲然,似乎对这个年轻的同中书门下并不放在眼里。
";陛下驾到——";
文武百官齐齐跪下:";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汝安一身明黄龙袍,在内侍的簇拥下走上龙座。他的目光在殿内扫过,最后在余谨身上停留了一瞬,这才淡淡道:";平身。";
百官起身,早朝正式开始。余谨能感觉到,这些人虽然表面恭敬,但暗地里已经在打量、揣测,甚至盘算着如何对付这个突然崛起的年轻官员。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让这些人惶惶不安,猜疑不定,才好各个击破。
太极殿内,朝臣们开始依次进言。
";臣启奏陛下,近日北境传来消息,说是北蛮趁着天寒,又在边境集结兵马......";
";臣启奏陛下,江南大雪连绵,百姓缺粮少炭......";
";臣启奏陛下,今年冬粮收成不足,各地仓储告急......";
余谨站在班列中,微垂着眼帘,看似昏昏欲睡,实则将每个人的神态、语气都收入眼底。
吏部尚书张元说话时总是不自觉地捋胡须,这是他心虚时的习惯。定远侯卢峻虽无实职,却总是站在显眼位置,时不时瞥向司空卢颂,显然是在寻求对方的眼色。至于那些老臣,说话时总是带着一股倚老卖老的腔调。
有趣的是,但凡提到江南的事,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就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杆。而一说到边境军务,兵部的那些人就会交头接耳。
这些细节,都在向余谨透露着朝堂中的种种关系。
";陛下,";突然有人出列,";臣以为,朝廷当以吏治为先。近来听闻有些官员不守本分,仗着资历横行霸道,实在是......";
余谨眼皮微抬。说话的是御史中丞韩承业,正是昨日对诸葛亮、贾诩摆脸色的那位。此刻他却在弹劾那些倚老卖老的官员,显然是看出了皇帝的态度。
";陛下,";又有人出列,";臣以为,朝廷新政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这深冬时节,百姓生计艰难,还望陛下以民生为重......";
说话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清。余谨嘴角微扬,这位昨日还陪着陈元方去御前哭诉,今日就拿民生说事,可见是得了什么暗示。
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些人的立场,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看清楚,现在的形势到底是什么。
";报——";
突然,一个小黄门快步入殿:";北境急报!";
余谨眼神一凝。这个时节,北境传来急报,必然与北蛮有关。看来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太平。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