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能全怪赵顼。
孙固弹劾后,王巨南下了。
赵顼也知道,但认为在这个风头上,避一避也好,因此没有阻拦,但不是想王巨弄到海外去。不但军事,还有银行司呢。
再说,这事儿有点大条,他也不知道怎么用王巨了。
西北消息传来后,赵顼才想谘询王巨,但这个南下的范围有点大,也不知道王巨是去了杭州,还是扬州,不过韩韫仍呆在京城,主持着那个旅行社,顺便替王巨看着宅子。
赵顼将韩韫召到宫中问,这才知道王巨是南下,但南下的是广州,这时候大约已经借助西南风,乘舟东渡到吕宋岛上了。也不要再找了,就算找到了,大约西北风也起来了,那么王巨会借助西北风,抵达更遥远彼岸的那个丰市。
那就没有办法谘问了。
不要说王巨,就是在云南路的章楶也因为太遥远,来不及询问。这个枢密使就是仿佼驸马王贻永与曹国舅曹佾的那个枢密使,也算是差官,但是没有实权的枢密使。
这样呢,不妨碍国家礼制,就当是朝廷多了一个莫明其妙的驸马了,然而国家有重大事务时,也等于有了一个重要的智囊可供谘询。
赵顼认为这是一个好建议。
吕公著又说道,正好北风正烈,各市舶司还有少数海船因为交易耽搁了时间,还没有向南方启航,陛下可以立即派两个中使去彼岸下诏,那么到明年夏天,说不定王子安就能回到京城了。
赵顼这才下诏,以太子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判枢密使兼秦国公、观文殿大学士等一大长串官职,让黄和与章全忠为中使,去彼岸召王巨回来。
都是最顶级的官员,但别当真,如文彦博,他身上背负的顶级职官比王巨还要多上好几个。
两个中使迅速南下,但很快京城又有了一些传言。
五十万军民去了西北战场,死了二十余万,有陕西的百姓,以及陕西的保捷、蕃兵,少量的河东百姓,还有许多是来自京城地区,或者洛阳、应天等京畿地区的禁兵。
活着的战士,立即通过邮驿司给家人报平安。
然而死掉的战士,则没有任何音讯了。
这也包括了来自京城的三四万士兵,如果不是王韶王巨,还能说什么以和为贵,宋军就是很弱的,因此不能打。但对比这两人的战绩,这句话怎么能说出口?
想一想死了这么多军民,什么能力,也挡不住或扭转舆论的议论了。
并且有许多官员对王巨是认可的,只是他们力量很小,不能帮助王巨。
但不妨碍他们的议论,因此韩韫在朝堂上的回答,便从他们嘴中传了出去。
为什么败得这么惨,就是没有选好主帅。但宋朝没有好的主将吗?
有,并且有两个不亚于卫青霍去病的人物。但这两个人呢?一个因为士大夫的排挤,连连被贬,气急之下,患了背疽,听说如今去世了。
还有一个被弄到海外彼岸了。
是谁弄的,百姓儿自己开始“人肉搜索”了,于是一个个顶级士大夫的姓名出现在百姓的议论声中。
特别是王巨罢废市易法。
宋朝开封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一个商业中心。可能因为提出齐商税,许多顶级权贵对王巨持着恨之入骨的想法,但中小商贾则十分感谢王巨的。
真相揭开,因此许多百姓自发地反思,就是碰了大长公主,又能怎么的?
再说,王巨临行前责问,如此隐蔽的消息,文彦博与孙固是如何能查出来的,难道他们要一手遮天了吗?
这种舆论随着大败的消息同样在迅速扩散中。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会渐渐平息。但莫急,这事儿同样没有完……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好戏呢。(未完待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