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你太急躁啦,”老王痛心地说。
在宋朝有两大禁忌的话题,地与税。
说说没关系,那怕象李觏、张载、程氏兄弟公开说,实施古代的井田制度,但不能上书,强求朝廷通过。
包括王安石,对这两个话题也避之不及。
顶多实施了一下方田均税法,似乎沾到这个地与税了。
但始终贯彻得不彻底,而且只是让豪强如数报出隐田数量,不是让他们将耕地交出来均分给平民百姓,更不是让他们从此以后停止兼并。
然而就是这样,因为方田均税法,让多少豪强憎恨之。
更不要说齐商税了,宋朝有多少官员经商,为何,因为宋朝制度,或者所谓的祖宗家法,是禁止官员行商的。
然亦当时风俗,以诈清高,养名誉为事……所以呢,大家都在找代理人经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主动出面的,那么如何公正地去记载。但就是这样,在相关宋史资料里,还能看到n个大臣在经商,并且多有不法现象,包括赵普。
就连苏东坡这样在蜜罐里长大的乖宝宝,还带着几船私盐回巴蜀,以谋取钱帛。结果因为什么不懂,连经营暴利般的私盐,居然还亏本了。
所以这孩子……还是去写大江东去吧,当官好,理财好,都不是这孩子的强项。
就象宿州城吧,位于大运河汴水要道上,因此商业日益繁华,城中百姓挤不下去了,因此知州周秩应广大百姓请求,向朝廷反应此事。宋哲宗拨下一万贯钱帛。让周秩扩建宿州城。
这是好事儿。
一个扩城,能增加多少挤地皮。
又解决了城中百姓房屋紧张的局面,并且扩建后会使宿州变得更繁荣。然而苏东坡打了小报告。说是劳民伤财。此事不了了之,甚至在后来抗金中。作为最重要的城池,因为那次未及时扩建,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苏东坡是好心,可因为不懂,反而办了坏事情。
但其他大臣不是浪漫天真的苏东坡,他们颇有心计,特别是那些来自权贵豪门富商的后代,比如富弼。富家在洛阳本来就是一个巨富之家,加上他本身有才学,因此没有中进士,晏殊依然赏识富弼,将女儿嫁给了富弼。
文彦博就不牵连了,至少现在补偿老程一个追赠吧。非是一定要追赠老程,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认可。
可能赵顼没有多想吧,因此没有想到此节。仅是按照王巨提议去做了,果然查出来,是一个姓李的胥吏所为。然后让开封府派人通知程家人,与李师中、文彦博无关,你们不要再闹了,这个抚恤朝廷补放给你们吧。
暗黑开始……
一个死去好几年的太监翻了出来,可能这终于使一些人动怒。
他们也集中力量对付王巨,包括种种调查,然后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不知道文彦博从哪儿听来的消息,不过他没有出面,而是暗中派了仆人通知了一些官员。这些官员也不敢断定真假,不过这事儿大条了,一些官员又对王巨不满,于是上书,隐晦地说出。
那就是王巨与大长公主有染,并且那个赵天赐就是两人的亲生孩子。
时间上也对得上,正好那时王巨在京城,还没有去庆州。然后王巨去了庆州,赵念奴去了杭州,大约就是在杭州生下了这个孩子。随后赵念奴返回京城,再派府上婢女将这个孩子抱回来放在她府上的门口,于是顺其自然地就收养了。
但是不是有此事呢?
其实赵顼那天在赵念奴府上就怀疑了。
然而让他说什么?
于是接到这些奏章时,赵顼一直沉默着。
事情泄露了,王巨就不能否认了,听到一些风声后也沉默着。
其实这种沉默,已经代表着一种承认。随后在大朝上孙固当着群臣的面,就厉声责问王巨:“坊间传言,你与大长公主有染,可有此事。”
王巨想了想,说:“有。”
一个有字,使得所有大臣一起哗然起来。
“陛下,这是千古未有之丑闻哪。”孙固几乎歇斯底里地吼叫着。
“孙固,勿用那么痛心疾首,干嘛呢,既然我做了,我就会负责任。不就是看我不顺眼嘛,不就是我齐商税让你们不高兴了吗,用得着调动这么多资源,连这个隐蔽的事都查了出来!”王巨讥讽一声,然后又冲赵顼说道:“陛下,臣有负陛下重望了。”
说完后,离开朝殿。
赵顼嘴张了张,想说一句,你怎么就承认了呢。
不提别的吧,银行司肯定是离不开王巨了,而且赵顼国库内库积攒了价值一亿多贯的各种财富,以及大量粮食,是为了什么?不是真的敛财,对付西夏啊。这更离不开王巨了。
但这事儿,让他怎么开口。
高兴的未必高兴到最后,最后说不定会哭。
离开的也未必真的会离开,最后说不定会笑……并且这成为宋朝史册上最大最诡异的疑案。(未完待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