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央视旧大楼的录音间里,张谭已经连续一个星期往来于此了,录制《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邀请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李立宏,李立宏毕业于北广播音系,声音浑厚深沉、音色稳健,有智者的韵味。主业是教授导演、表演的副教授,副业却是业内知名配音演员。
张谭在给纪录片寻找配音的时候,听到李立宏的声音后,立马拍板就是他了。
其实张谭自己的声音也很不错,干净清朗,只不过没那么浑厚,无法描绘出想要的感觉。
接到邀约,与中国最牛逼的作家、导演合作,李立宏二话不说,当即推辞掉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与张谭一起埋头录音间,一遍一遍念稿子,录制音频,寻找与纪录片最契合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九月的时候,央视也开始了对《舌尖上的中国》做宣传。
在中央一套、二套、七套、十套等频道,都有播放纪录片的习惯,在纪录片播放的结尾,纷纷打出了预告。
“衣食住行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选项,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食物永远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每一道食物,都是对文明、文化的承载。
这和平常央视制作的几十万、几百万成本纪录片,比起来风险大多了,好在张谭一拍就是十二集。有创意、有内容、有名导作保,韩志东向上面也好交代一些,只是压力会比往常大些。
这不,下午他就被训斥了。
“志东,不是我说你,现在是竞争的关键时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宁愿不做也好过乱做。”央视的一位副台长赵建军,在办公室里见了来汇报工作的韩志东,不客气的批评。
韩志东算是这位副台长的嫡系人马,虽然未曾受到多大的重视。
“台长,我如果不做,今年七套的总监位置,我争不过老钱他们,我是宁愿放手一搏,也不想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见韩志东驳斥自己,赵建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拼搏是应该的,但是也要分清楚情况,你要想振兴纪录片,可以从国外邀请优秀的纪录片团队,或者邀请国内的名导。但你现在,把机会交给一位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你觉得纪录片是那么简单的?”
“台长,谭张很有才华。”
“有什么才华!会写点武侠小说,上不了台面。”
“他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很不错。”韩志东语气渐渐有些生硬,他现在需要的支持,而不是呵斥。
他感觉到赵建军对他的态度有点问题。
“我比你清楚!”赵建军冷着脸说,“一部喜剧片,靠着耍小聪明,骗得了一时,还能骗得了一世?纪录片需要的是稳重,不是小聪明,一千五百万成本,够拍好几部纪录片了。这钱要是打了水漂,你别说争七套的总监,就是现在的位子,你都保不稳。”
顿了顿,赵建军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韩志东,你这是自断前程啊!”
……
从副台长的办公室出来,韩志东脸色很不好看。
一方面是被领导训斥一番,唱衰自己的举措,身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他面上当然不会高兴。另一方面,也是赵建军的态度问题,身为嫡系,不仅仅没有得到他的支持,反而有落井下石的苗头。
这让韩志东,察觉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内容。
“钱伟英最近在捧主持三农节目的小董,听说小董跟赵建军有一腿……看来赵建军是要敲打我,拉钱伟英上位了。”
能在央视厮混,都不是笨蛋,勾心斗角自有一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韩志东点了一根烟,嗅着尼古丁的味道,心想:“现在就看《舌尖上的中国》能不能突围,至少不要太差,不然我日子真要不好过了……妈的!赵建军这****的,往常没少替你做事,一点情面不讲了啊!”
一根烟抽完,韩志东又站起来。
“不行,我得再去看看谭张他们录制《舌尖》,不然心里不踏实。”
熄灭烟头,韩志东匆匆离开办公室,往录音间走去。(未完待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