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除了固定的主角,其他客串的大牌,来了又走了,都只待了极短的时间。
张谭在重慶住下来,从四月中旬开机,除了下雨天,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剧组。到了六月初,历时50天的辛苦拍摄,迎来了最后一场镜头。
这是一场追逐戏。
黑皮被困一天后终于从下水道里爬上来,饿的头昏脑胀,看到路边的面包店,一阵愣神之后,发挥一贯风格,砸碎玻璃拿了面包就跑。面包店的老板也是个狠人,骑着电瓶车,在后面追个不停。
这一段戏份主要分成两条来拍摄。
一条拍摄远景,黑皮和电瓶车,在环形高架桥上一前一后奔跑。重慶交通部门十分配合,安排了专门的交警,在高架桥入口执勤,疏通上桥车辆,防止影响拍摄。
而剧组的摄影组,则在高架桥边的一栋高楼上架起摄像机,将整个高架桥囊括其中。
另一条拍摄近景,给黑皮特写。
上午天气有些阴沉。
张谭站在大楼最高层的窗户边,他身旁就是冯绍庄在掌握着摄像机,镜头被固定住,对准高架桥。
“陈力,你那边准备好了没?”张谭拿起对讲机问。
陈力正带着演员在高架桥的一段,布置拍摄任务,听到张谭的问话,拿起对讲机回答:“已经可以了,我这就把道具车开走,导演你可以切换频道,直接给付成和董智下令。”
须臾。
陈力坐上道具车缓缓开离高架桥,桥上再没有多余车辆,黑皮的演员付成、面包店店长的演员董智,都带着对讲机,通过对讲机。
张谭并未被离别的愁绪纠缠多久,第二天也返回了北亰。回到北亰后仅仅休息了一天,就开始奔波电影的后期制作。
首先是剪辑。
这是一项比较耐心、细致的工作。一般商业片都是找专业剪辑师剪辑,专业剪辑师会按照观众的口味剪辑片子。不过很多导演更喜欢自己剪辑。因为能够剪出符合自己拍摄意图的内容。
通常导演拥有自己拍摄的电影的剪辑权,但是没有终剪权。导演会舍不得剪自己的素材,可能留下两个多小时的长度,这个长度显然对电影来说有点长。导演剪过了,制片方会再剪一遍,把时间和内容控制好。
即便是好莱坞大导演,享有终剪权的也不多。
围绕剪辑权,一直是导演和制片人的战争之一,然而对于张谭来说,没有这个烦恼。他想请人剪可以,自己剪也可以。有原版作为参考,他当然更放心自己来剪。
别的导演会因为想法太多,舍不得丢弃任何镜头,张谭却很简单,他原本就是参考原版拍摄镜头,自己的想法其实并不多。
减掉一点不可惜。
所以剪辑起来不要太快,咔嚓咔嚓手起刀落,不要三五天时间,片子就剪出来了。
与此同时,配乐、字幕、特效也开始制作,张谭全身心的投入到电影中,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说起来可能会有点霸道,但也可以说是对电影负责。
时光匆匆,六月初杀青,七月底电影制作完成,包括片头logo和片尾字幕,总时长控制在108分钟。从拍摄到成片,耗时三个半月时间,《疯狂的石头》制作完成,随后送去广电总局审核。
送审后,张谭才彻底放松下来。
他已经把自己能做的工作,全部做完,剩下就看华谊兄弟如何宣传发行了。
刮了胡子、剪了头发、做了次精油spa,恢复潇洒的张谭,搂着女朋友提议:“这段时间光顾着弄电影,该享受的生活都没有享受一点点。莎莎,准备准备,我们去旅行一个月吧。”
“好啊。”苏莎很干脆答应,她也很喜欢旅游。
这个暑假,苏莎从北电毕业了,然后顺利考上了北电的表演学院研究生,进修戏剧表演创作。踏出了她从演员向艺术家过度的一步。等拿到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的可能性就大增了,况且苏莎还有过演艺经历。
这样的老师,北电不会舍得放手的。
作为行动派,张谭决定旅游,立刻就让助理安排了行程。上一次出国旅游,是去了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这一次,张谭和苏莎决定去加拿大看枫叶,没有带父母,单纯的享受二人世界。
世界那么大,旅游既是享受快乐,也是增长见闻,拓展视野。
张谭很喜欢这样潇洒的放下工作,纵情山水。
这才是有质量的人生。(未完待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