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抱歉的看着来借书的华人留学生:“不好意思,图书馆没有购买你说的kungfu-story(功夫故事,代指武侠小说),你可以借其它本,这里有很多你们华人爱看的kungfu-story。”
图书管理员指着一本书名为“倚天屠龙记”的小说,对华人留学生说。
这本《倚天屠龙记》已经被翻破了,书边角都起了褶皱。
“不会吧,竟然还没有买《天龙八部》?算了算了,我还是自己去华人街一趟,看看那边的书店里有没有……天啊,我都看了四遍《倚天屠龙记了》,谭张的所有小说,我都快要背下来了。”
华人留学生抱怨着离开,自从出国来到斯坦福大学留学,他的生活就变得很狭窄,因为性格的原因,只有几个要好的华人学生,在一起交流。常年的孤寂,让他们都喜欢上了看中国小说,打发时光,也缅怀遥远的中国文化。
东亚图书馆里,收集了很多中日韩的书籍,其中就包括谭张的小说,这无疑让华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精神食粮。”朱军点完了菜,问了够不够吃,接着又说,“不介意我叫你小谭吧?”
“小张、小谭都可以。”张谭笑笑,“谭张是笔名,张谭是本名,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没所谓的。”
朱军想了想,小谭这是名字,没熟悉到这个程度,随便称呼别人的名字不太好,还是称呼姓比较普遍一点:“那还是小张吧。”
接着,话题也就拉开了。
不多时朱军就提到了《艺术人生》的访谈,希望张谭能参加,录制一期节目。
张谭没有矫情到惺惺作态的推辞,点头说:“我很喜欢看《艺术人生》,能被邀请很荣幸。不过朱哥,我能问问都访谈什么话题吗?我去年参加了《杨-澜访谈录》的录制,拼拼凑凑把我一生的故事都快抖完了,我这年纪,没什么故事好聊的。”
“那就聊小说,聊创作背后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未来的思考。”朱军比划着说。
他做的这档节目,为何叫艺术人生,就是要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换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要熬一晚陈年鸡汤。
张谭对这些个话题,说实话,不感兴趣。
原因很简单,他是重生之人,外人眼里的成长,并非是他自己真正的成长经历。聊人生、聊未来、聊小说,就相当于编故事。
为什么创作小说?因为抄书方便呗。但话不能这么说,只能换成兴趣、爱好、手痒、读书多了自己想写之类。
对人生有什么思考,装逼、享受算不算?
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抄完书了就去抄电影么……
虽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但总编故事也累啊。张谭希望《艺术人生》能聊一些新鲜的东西,譬如聊一聊创业的心情,聊一聊拍电影的激情,聊一聊全世界有多喜欢谭式武侠,都怎么吹捧他。
奈何这就是一个“走心”的节目,总要聊什么人生、聊悲惨、聊出几滴眼泪出来。
“我的泪腺可一点不发达,走心还不如扯段子,耍耍嘴皮子!”张谭心不在焉的想着。
朱军不知道张谭的心思,他对自己的节目定位,一向很自信,多少人来到他的节目,都被熬成了一碗鸡汤:“我们可以深入的挖掘一下你的成长经历,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或多或少会留下印痕,这些印痕对人生的影响甚远,你写小说如此精彩,想必童年、少年时期,会有很多印痕。”
张谭呃了一声:“印痕真不多,伤痕倒是不少,小时候摸鱼逮虾、捣黄蜂抓鸟窝,没少蹭破皮。”
朱军接口:“这也是故事,可以突出你的童年生活,是非常的贫苦。正是在农村的这些贫苦经历,造就了你现如今对艺术求索的孜孜不倦,对吧。”
联想力很丰富啊。
张谭稍稍沉吟一会,果断的点头:“确实是这样子,小时候爬上树,会幻想着拥抱整个天空。”(未完待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