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一代巨擘

陈力的哥们叫王大刚,原名王刚,嫌弃叫王刚的人太多,就自己跑去改成了王大刚。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正忙着编排一个舞台剧,周围有小姑娘陪着,不愿意来。

后来听到陈力说,写《射雕英雄传》的谭张也在,王大刚才慌忙说,等下带几个表演系的女生,过去唱歌,认识认识谭张。

不认识张谭的人,私底下都喜欢叫张谭为谭张。

就和当初别人都叫金庸为金老先生,而不是査老先生一样,笔名代替了本名。

张谭无意去纠正,反正叫张谭、谭张都是在叫他,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

因为要去唱歌,吃烧烤时三人没喝多少啤酒,都准备留着清醒的头脑,等下在表演系女生面前,好好的显摆显摆。

表演系的女生。

想想都令人热血沸腾,这些女生,说不定以后就有演艺圈的小花旦,若是能拔得头筹,滋味不要太爽。

结账,走人,盛唐ktv门口集合。

王大刚果然如约带着三位漂亮的女生,从出租车上下来。

“大刚。”陈力招手。

“阿力。”王大刚快步走过来,一眼就望向张谭,热络的要跟张谭握手,“探长!你好你好,我是王大刚,导演系大三学生,真高兴能认识你。”

他喊的是探长,探长是张谭的外号,粉丝一般都是这么称呼张谭。

张谭跟他握了手:“你好。”

随即王大刚就给三人介绍同来的三位女生。

干练短发、瓜子脸的女生叫苏莎,大二表演系学生;长头发染成紫红色、有成熟御姐气质的女生叫朱丽丽,也是大二表演系学生;短裤、衬衫打扮,头发斜着甩在一边,青春活力的女生叫刘茜薇,大三表演系学生。

三位女生。气质不同,梅兰竹菊,各擅胜场。

很显然。三位女生是知道张谭的。

现在《射雕英雄传》实在是太火了,折江卫视播出之后。其它电视台也开始陆续播放。这时候还没有什么“一剧两星”的政策,看到《射雕》火了,全国七八家电视台,都抢着播放,想不火都难。

可以说是在电视上刷屏。

在导演系学习的同时,张谭还是要兼顾小说的写作。

小说的书迷,是他人气的支撑。

如今他的新书《四大名捕逆水寒》,已经上架了第三册,反响非常好。

不过也产生了一个不太和谐的现象。

那就是射雕三部曲的粉丝,和四大名捕的粉丝,之间有很大的隔离。诚然张谭的文笔是相同的,但两个系列的风格,多少有一些差别,特别是小说的立意上,不太一样。这就造成了,一批书迷更喜欢射雕三部曲,一批书迷更喜欢四大名捕,经常开撕。

当然,更多的读者,两个系列都喜欢。

……

台弯的汶采乐就更喜欢四大名捕这个系列,他是四大名捕的最早一批读者,那时候《四大名捕震关东》刚刚在台弯发行繁体版,汶采乐看得如痴如醉,冷血和追命令他着迷。还在班里大肆推销,引导了大批同学,一起喜欢上四大名捕。

再后来《四大名捕会京师》出版,四位名捕一起出场,更是惊才艳艳。

谭张成了汶采乐最喜欢的一位武侠作者。

此后谭张宣布缓缓头脑,《射雕英雄传》的出版了,这部小说在台弯造成的轰动也不小。

但是汶采乐总觉得没有四大名捕来的干脆利落。再然后《神雕侠侣》没在台弯出版,只能看香巷出版的版本,承接《射雕》的《神雕》,同样是一本好书,风格与《射雕》一样,却不够对汶采乐的味。

但他们班的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射雕三部曲,并认为四大名捕差了一筹。

这让汶采乐心里留了一个结,生怕谭张眼看射雕三部曲太成功,不再写四大名捕系列了。

令他欣慰的是,谭张并未失信,带着《四大名捕逆水寒》又回来了。

才把第一册看完,汶采乐就要大呼心脏受不了。

相比于前两部四大名捕,这一部的剧情,实在是太精彩了。出场人物很多,节奏很快,但是却一个一个人物血肉饱满,故事的起承转合、五味搭配,全都是顶级的。书的立意也十分深刻,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每个角色都随着利益变幻自己的角色。

“谭张绝对是开创武侠新潮流的一代巨擘!”汶采乐想起了叶洪生,点评谭张时,说的一句评论。

叶洪生是以点评武侠小说为职业,基本上新旧武侠他都看过,很多武侠小说迷,都根据他的推荐来看武侠小说。

但是这样的点评语言,叶洪生此前几乎没有过。

现在的港台名家张非凡、李铁臂,人气也很高,叶洪生也只是认为这两人,继承了六七十年代新派武侠的衣钵,从未认为两人能开创潮流。

骤然出世的张谭,却在弱冠之年,就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未完待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