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苍蝇

觥筹交错,跟陌生人,张谭提不起来兴致。

坐在饭桌上,很少说话。

而王局长一行,跟张谭攀谈了一会,说了些场面话,诸如“小张是长沣县的一张名片”、“这是我们教育局的重大硕果”、“你们双墩中学一定要努力解决好小张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小张同学再接再厉更创佳绩”云云。

之后就把略显沉默的张谭,丢到了一边,只顾着各自拍马屁的拍马屁、吹牛逼的吹牛逼,整个饭局热热闹闹。

张谭起初对这顿饭局还很期待,觉得自己现在是个名人了,能够跻身士绅乡望之列,与一干有身份的人谈笑风生。

但真到了现场,他反而发觉,自己并不喜欢这种场合。

人人带着虚伪的面具,做出一副明着豪爽、诙谐,实则丑陋的嘴脸。而且王局长这头死肥猪,压根就是草包一样的人,在饭桌上甚至都不顾及有张谭这个学生在,就直接开起了荤段子。他只是把张谭当作是一张牌,可以提升教育系统成绩的面子工程。

别的地方可没有教育出上高中就能写作的天才。

也就是他长沣县教育局下面的学校,才能教育出这样的少年作家。论功行赏,他王局长当然要分薄去一份功劳,以后报纸上提到张谭,少不得要提一句长沣县的教学,面子里子都赚到了。

否则的话,一个高中生,王局长理都不会理。

看出这一点,张谭最后一点应付的心情,都没有了。

也不管别人喝酒碰杯,只管挑好吃的菜下肚,匆匆吃完两碗白米饭,然后打了声招呼说:“诸位老师、领导,你们慢吃,我还有事,先回去了。”

“这么快就吃完了?”王局长随口问了一句。

张谭点了点头,直接离席。

而短篇小说,他并不打算用自己的笔名发表,而是另立一个笔名,来校验自己的水平。

范晔在《后汉书·岑彭传》里面记载,光武帝写信给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说:“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告诉岑彭,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就能转头攻打蜀地了,人总是不知足的,即便是我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想着蜀地。

后来岑彭虽然攻破了蜀地,但本人也在蜀地被刺身亡。

从此得陇望蜀成为一个贬义词,比喻贪心不足。

张谭的心态,正用一句得陇望蜀可以形容,借鉴经典正愉快,又想着检验真本事,要原创一些作品。这才有了几篇短篇,另立笔名,计划投给《武侠故事》这一番曲折。当然这只是张谭的一点心结,不妨碍他今后继续借鉴下去。

有得借鉴不借鉴,非要自己搞原创,张谭不觉得自己会这么有节操,或者说中二。

“我起个什么笔名呢?”

纠结间,灵光一乍:“我风格比较像金庸,为人比较俗,就叫金俗吧。”

于是,一封署名为“金俗”的投稿信,寄去了郑洲所在的《武侠故事》。

……

时间眨眼而过,进入了十一月份。

天气转凉。

马路边的杨树,叶子已经泛黄斑驳,校园里的几株柳树,早早就脱去一身绿色。《武侠故事》的编辑部有了回函,已经同意发表,给予千字八十的价格。价格张谭不在乎,只是转告编辑部,帮忙收集读者反馈。

而后,张谭就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沿着操场的跑道飞奔起来。

运动会,如期召开。

三天时间里张谭不负众望的再次取得了一千米、五千米冠军,并破了五千米记录。不过在四成一百米接力赛上折戟,队友全都是战五渣,甚至还在跑的时候摔了一跤……女生倒是很强,拿了很多项目的名次,不过有男生拖后腿,班级最终没能取得好名次,排名靠后。

但,谁关心名次。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飞过就好。

青春不在于获得多少,而在于参与多少。

双手插在兜里,看着活力四射的高中学生,张谭觉得自己也被感染了,激情常在。

“年轻真好。”

————————————

说点什么吧。

元旦这本书就上架了,现在求一点推荐票。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