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期刊,一向以中国的意见领袖自居。
据上辈子的见闻,这家隶属于南方系的杂志,大概屁股一向歪在民主自由一派,崇尚欧美的资本世界。当然真假张谭并不清楚,他对政治一向没太多敏感性,属于人云亦云的那一类。别人说政府坏他跟着骂,别人说政府好他又跟着夸。
要让张谭去当官的话,大概办公室科员都能把他玩得团团转。
好在他有自知之明,不去参合任何政治。
就是追求一个潇洒随性的生活。
赚钱、花钱、享受,谁也别惹我,我也不惹谁。
《南方周末》派了记者过来专访他,这是扬名立万的好事,当然要答应下来。在拒绝了三剑客的相关问题之后,采访开始围绕张谭本身进行。
起初的采访并没有太多新意。
无非是询问张谭跟小说如何结缘,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平衡写作和学习,写小说这么成功是为什么,之类。
“你现在十六岁,但是小说已经畅销全国,在东南亚地区都有很大部分人,看到了你的小说。快乐是建立在物质基础的满足上,出名赚钱了,才能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去过得更快乐。既然我有这个写作的能力,能够让自己出名,为什么不去做呢?以我现在的这个年纪,还是有很多掣肘,很多乐趣无法施展,譬如考驾照……那我就只有先做准备工作,积蓄能量,努力写字了。”
“大陆武侠是一个比较新的武侠群体,落后港台很多,现在和你同一期有不少作家也已经崭露头角了,你对他们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如果武侠文化,尤其是武侠小说还能再延续二十年,不衰颓的话,我们这一批大陆武侠作者,起码能有十几位,承前启后留下经典。但是说实话,我不认为武侠能够支持那么久,武侠现在早就开始衰颓了。”
“你认为武侠要没落了吗?”
“我认为、个人认为,武侠还能再支撑个十年左右时间吧,这十年里,我反正尽量去多写一点。呵呵。”张谭笑说。
记者振奋了精神:“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之前张谭的回答,都太客套了,有种“官方”的味道,唯有现在这个武侠没落的话题,才吊起了记者的胃口。现在影视圈改编武侠名著成风,张谭竟然认为武侠会没落,这不得不说,是个有劲爆点的话题。
身为过来人的张谭,自然探索过武侠没落的原因,当下也没藏着掖着,很随意的说:“武侠小说为什么被归为一类?侠是什么?侠是一种理想,是一种目的。武是什么?武是一种手段,是达到侠这个目的的载体。所以说这种通过武达到侠的小说话本,被称为武侠,它是一种很特色鲜明的文学形式。”
顿了顿了,张谭继续说:“侠,自古就有了,《韩非子·五蠢》中说‘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史记·刺客列传》中说‘侠之大者,谓之刺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都是侠的体现,到了近现代梁启超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纵观中国的历史,侠文化是非常源远流长的,但值得考虑的是,侠的产生通常是伴随着,世道的混乱和崩坏。也就是说,民众没办法保护自己的时候,呼唤大侠,惩奸除恶,还大家一个朗朗乾坤。武侠它本不是主流文化,他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非主流文化。”
“现在国家逐渐强大,人心思定,大家渐渐的将不再呼唤大侠了,那么武侠迟早要从主流文化上面滑落下去,恢复它非主流的题材本色。再说细一点,武侠就是利他主义的体现,社会动荡,我们呼唤利他主义,当社会安定之后,大家都想自己发财,过人上人生活,这就变成了利己主义了,利己主义跟大侠是相背离的,我们渐渐就不会再呼唤大侠了。”
“同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眼界越来越开阔,各种各样的游戏、娱乐,都会冲击武侠这种非常单薄的、属于旧时代文人追求的题材。”
“当然啦,我这也就是杞人忧天,随便说说,至少现在我写的几本书,都卖得很火,但愿武侠文化经久不衰。”
张谭畅快的说了一大堆,最终在一片和谐客套的气氛中,结束了《南方周末》的专访。
没过几天,《南方周末》最新一期出版。
中页多了一篇标题为“谭张:我或许是武侠最后一位大家”的专访,标题很吸引眼球,但内容无疑就是复述了一下采访时的对话而已。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