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雅文化出版的繁体版《四大名捕震关东》、《四大名捕会京师》,与鲜鲜文化出版的繁体版,都已经经由港台,流转到东南亚不少华人地区。两部小说的质量是有保证的,具有一定的市场冲击力。
在东南亚华人地区,成功捕获了不少书迷。
不过他们除了知道张谭是大陆的年轻作家之外,就对谭张一无所知。出版社也没有替张谭如何宣传,在张谭没有累积一定的读者基础时,宣传他只会让人觉得是故意的噱头,高中生写小说,有点扯淡。
但是有了两部小说的累积,再宣传张谭的年龄,就是劲爆点了。
《羊城晚报》的报道,很快就被新雅文化和鲜鲜文化,联系港台报纸转载了过去,一时间,整个港台地区、东南亚华人地区喜欢武侠小说的人,就有许多关注到了这篇报道。
读过四大名捕的读者,看到报道后,无不发出惊叹。
“什么叻,四大名捕竟然是高一学生写的,要不要这么吊啊!”
汶采乐的沮丧只是一瞬间,很快就被报道的另一个内容所吸引,谭张的新书《射雕英雄传》即将出炉。
然后生出强烈的渴望阅读的冲动。
这种冲动,除了是喜欢张谭的武侠小说故事,更带着一点点的崇拜。在得知张谭十六就出书后,他的内心里就不可抑止的产生了倾斜,在谭张这个大陆阿共仔面前,摆不出任何的高姿态了。
社会的本质就是实力为王,瞧不起阿共仔是因为阿共仔穷,崇拜张谭是因为张谭小说写的好。就跟中国人讨厌日本人,但一票动画迷崇拜宫崎骏到不行,是一样一样的道理。
不止是汶采乐,四眼和麻花,也同样产生了丝丝崇拜的心理。
为了弄清真假,三个人合计,准备打电话去鲜鲜文化出版社,询问对方关于谭张的信息。
电话打进了鲜鲜文化,得到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肯定答案,张谭的确是十六岁的高中生,丝毫没作假。
“哇哦。”汶采乐只能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转而,又急忙问,“那他不继续写四大名捕了吗,故事还没写完啊。”
“四大名捕还会继续写,我们鲜鲜文化也会继续与谭张合作,出版他的小说。不过四大名捕要暂停一段时间,谭张需要整理一下思路,所以他准备写本新书《射雕英雄传》。”
“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出《射雕英雄传》呢?”
“这个需要看情况,我们出版社会尽快安排,一定及时让大家看到谭张的新书。”工作人员忽悠说。
事实上《射雕英雄传》的繁体版权竞争十分激烈,看到张谭创作的小说销量势头火爆,其它出版社都坐不住了,纷纷跟进。
随着老一批的武侠名家封笔的封笔、逝世的逝世,现在武侠市面上只有张非凡、李铁臂等有限几个人支撑。独木难成林,武侠小说已经呈现颓废的势头了,亟待新鲜的内容,来冲击这个市场,维持住繁荣。
张谭的出现,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
竞争激烈,也就理所当然。
挂断电话后,汶采乐等人,开始对《射雕英雄传》期待起来。
“我这次第一时间去买!”麻花信誓旦旦的宣布。
“如果是四大名捕系列就更好了,我已经被冷血给强烈吸引住了,如果我是女的,一定嫁给冷血。”四眼郑重的说。
汶采乐鄙视:“你可以把‘后亭花’献给他。”
四眼斜睨一眼对方:“冷血真的存在的话,我真敢献。”
“说不定《射雕英雄传》更好看呢,嘿嘿,到时候不射雕了,专门射你后亭花。”
“那我先射你一脸!”
几个人如此说说笑笑,投入到对四大名捕的讨论和射雕故事的憧憬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