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速度即是正义,口径即是真理!【求订!求月票!】

自从回归校园生活之后,赵卫红卸下了选手形象大使校风督察队队长.新训大队教导员等一系列职务,专心的沉浸在学业之中。

时间一长,新入学的学员们,只知道赵卫红是科大的传奇人物,一尊活着的丰碑。

却极少有人知道,赵卫红曾经还是有能力对所有指挥类专业学员授课的教员!

此时此刻。

手握马克笔,立于白板之前的赵卫红,找回了当初立于三尺讲台之上的感觉。

而他身上随之爆发而出的那股气势,更是让在场众人为之侧目!

赵卫红仅仅是简单的站在那里,便是对“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最好的诠释!

苗院士等人纷纷收起了脸上或是欣赏,或是认可的目光,转而露出了身为一代泰斗常常挂在脸上的严肃与凝重,显得非常正式!

他们并不是在对赵卫红表示尊重。

而是在对赵卫红言语间展露出的学识,表示尊重!

从此刻开始,这场谈话的性质,便从长辈对于晚辈的考校与审视,变成了“同道中人”之间的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

“卫红啊你确定你没有写错吧?”

在短暂的沉默过后,作为众人之中,陆军军事思想理论造诣最高的谢国良,率先向赵卫红提出了问题。

“炮坦协同.你是不是想表达步坦炮协同的意思?”

步坦炮协同与炮坦协同,仅有一字之差。

但前者已经是一套相当成熟的陆军战术了,从坦克这种装备在战场上出现时,便已经存在。

这套战术发展到最后,成为了炎国陆军的看家本事,凭借各兵种之间的精密配合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算是“步坦协同”战术发展到最高境界的直接体现。

作为出现已久的老战术,步坦炮协同战术不管是战术战法,还是思想理念,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此刻正在向赵卫红发问的谢国良,便是这一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可赵卫红方才,已经表述的很清楚了。

这是他推演而出的全新作战方式,只不过暂时命名为炮坦协同战术。

对比传统的步坦炮协同战术,可以说有着翻天覆地的区别!

“当然没有!”

面对谢国良抛出来的问题,赵卫红笑了笑,身上弥漫着一股从容的自信。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的这套作战方式,也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步坦炮协同战术。”

“并且我要强调的是,传统的步坦炮协同战术,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部队的作战需要,必须要做出改变!”

此时的赵卫红,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谈话才刚刚开始。

赵卫红便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质疑.不,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步坦炮协同战术,端的是“胆大包天!”

苗院士等人,并没有急着训斥赵卫红的“狂妄”,而是愈发集中精神,准备聆听赵卫红接下来的观点。

晏文渊和谢国良,是对赵卫红的学识有着充足的了解,知道赵卫红不是一个会信口胡诌的人。

苗院士等人,则是清楚一个满嘴空话的狂徒,绝对不可能获得谢国良的认可,更不可能成为谢国良的关门弟子。

是以,不管赵卫红的想法与理念,有多么的惊世骇俗,他们都会给予最大程度的耐心与尊重!

而赵卫红也将用实际行动证明,谢国良绝对没有看错人!

“步炮坦协同,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环节,便体现在步兵上。”

说着,赵卫红提笔,在白板上写下了“步炮坦协同”的字样,随即又在“步”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都仅仅是充当辅佐作用的配角。”

“所有战术举动与尝试的最终目的,都体现在对步兵提供掩护这一方面。”

“在传统的地面战争中,步兵能够凭借灵活与全面的优点,成为步炮坦协同战术中的核心,左右战场的胜负。”

“但在信息化战争中,步兵,尤其是徒步步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战场之上的核心。”

“现有的,以步兵为核心的步坦炮协同战术,已经严重违背了信息化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最大的区别。”

“那就是速度!”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

赵卫红身上,已经隐隐有了一些“返璞归真”的气象,对于信息化作战的研究,可谓是更上一层楼。

速度。

简单二字,便直指信息化战争的本质。

而赵卫红随后抛出的观点,更是对这近乎于“大道至简”的本质,进行了精准而又生动的阐述!

“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命中!”

“这所谓的三先原则,便是信息化作战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信息化作战的本质在实战中最直观的体现!”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所有以徒步步兵为核心的战术战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话音落下。

满座皆惊!

“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命中!?”

“好!好!好!”

谢国良不断重复着赵卫红首次提出的“三先原则”,愈咂摸,便愈是觉得有味道!

随后的一连三声“好”,更是充分暴露出了他此刻心中的激动,与对赵卫红这套理念的认可!

曾几何时。

炎国,凭借独步天下的轻步兵,以极端落后的武器装备,挫败了鹰酱的野心,在狠狠打击其嚣张气焰的同时,一举奠定了“世界第一轻步兵”之名!

往后的几十年。

轻步兵,一直都是炎国的重点建设对象。

哪怕是在丛林里,将鹰酱折磨的苦不堪言的猴子,在轻步兵的交锋中,也不是炎国的对手!

这是何等辉煌的一个时代!

但随着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血肉之躯与钢铁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出了一个无法想象的距离!

尽管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要素,依旧是人。

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但若是还指望轻步兵以有限的火力,在信息化战场上对抗敌人的钢铁洪流,无疑是以卵击石!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轻步兵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赵卫红的设想中,炎国独步天下的轻步兵,将与新时代的信息化装备相结合,为所有敢于觊觎炎国的跳梁小丑,带去令敌人为之绝望的毁灭!

“我的这套炮坦协同战术,其中的‘坦’,指的并非是坦克部队。”

“而是坦克部队与机械化步兵相结合的装甲部队!”

“装甲部队的首要任务,便是在从敌人的阵地上撕开一道口子,进行大胆穿插。”

“与此同时,传统的由侦察兵为炮兵部队提供引导的战术任务,也应当改为装甲部队完成。”

“并且两者之间要进行紧密的协作,装甲部队突击到哪里,炮兵的炮弹就要打到哪里!”

说到这,赵卫红终于指向了白板上最开始的几个数据。

“在遭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装甲部队的理论最大突击速度为每小时五十公里。”

“而PLZ-05式自行火炮,有能力对七十公里内的敌人进行精准打击!”

“哪怕口径相对较小,作为第二代火炮的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也具备对二十公里以内敌人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而这意味着,我军现有的武器装备,已经足够在装甲部队的突击过程中,编制出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摧毁所有阻挠装甲部队进行突击的敌对目标!”

说到这里。

在场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明白了赵卫红的意思。

在他的构想中,装甲部队的任务和唯一的任务,就是向前突击,突击,再突击!

用绝对的速度,以点带面,最终撕碎敌人的整条防线!

而在这个过程中,后方的炮兵部队将对突击状态下的装甲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装甲部队在突击中遇到的阻碍与交战环节,能够始终保持最大的突击速度!

敌人想迟滞装甲部队的进攻?

可以!先想办法从PLZ-05式155毫米口径的炮弹下幸存吧!

至此,赵卫红对于“炮坦协同”理论的初步阐述,已经基本完成了。

看上去,赵卫红的这套战术,似乎非常“简单。”

不就还是“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的老一套么?

无非是把步兵换成了装甲部队而已,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啊?

若真是如此,赵卫红也不会把这套理论拿出来,展示给谢国良等人了!

所有经典并且精妙的战术战法,落到纸面上看起来都非常简单,哪怕是不懂军事的外行人,也能看出一些门道,甚至是煞有其事的分析一番。

闪击战,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

可为了在战场中实现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战术,所要付出的准备,才是谢国良这种“内行人”真正看重的东西!

“对突击状态下的装甲部队,提供精准的火力增援.”

谢国良默念着赵卫红这套战术的核心要素,眉头紧皱,明显已经陷入了思考!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

能对突击部队造成威胁的,除了堡垒,障碍之类的固定目标,还有诸如敌方装甲部队之类的“移动靶!”

哪怕是炮弹,面对几十公里的距离也要飞上一会。

这就意味着炮弹落地之后,这类“移动靶”的位置,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炮弹自然也就打到了空处。

最坏的结果,便是自家的装甲部队由于追击等缘故,移动到了目标先前所在的位置,正好接住了刚刚落地的炮弹!

“这对装甲部队与炮兵之间的协同程度,要求太高了!”

“是啊。”

面对谢国良的感慨,赵卫红没有半点窘迫的模样,依旧从容的表示道。

“所以我才会说,这是一套在信息化背景下才能使用的战术。”

“依托于数据链条,前方的装甲部队能够将前方的敌情信息实时传输回炮兵部队,为炮兵部队确定需要打击的对象。”

“而炮兵部队,则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对传回的消息做出反应,对敌人进行反击。”

“并且由于整个作战过程,都处于突击状态下的缘故。”

“不管是装甲部队还是炮兵部队,要面临的战场形势都会比以往传统的阵地攻防战,复杂的多。”

说着,赵卫红便扒拉着手指头,给谢国良“算”上了。

“要是敌人有空军,防空力量也要加入到这套战术的协同之中。”

“要是这样的话,这套战术就不能被称之为战术了,而是应该被称之为体系。”

“属于新时代地面信息化部队的作战体系。”

迎着谢国良突然瞪大的眼睛,赵卫红泰然自若的继续说道。

“为了确保打击的效果,炮兵的主力还得是PLZ-05这种重型火炮。”

“而整套战术的核心,也正是后方的炮兵部队。”

“为此,传统的一线部队联系指挥所,再由指挥所向炮兵部队下达任务与作战命令的方式,也要做出更改。”

“省去中间的环节,由一线突击力量与炮兵部队直接进行对接!”

“并且炮兵的反应速度也提高上去,最好是在收到数据的几秒钟内,便得出射击诸元并进行调整,对目标发起打击.”

“等等!”

“你刚刚说什么?”

“再说一遍!”

赵卫红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苗院士急匆匆的打断,并且语气非常的急促!

看着像是突然换了个人似的苗院士,赵卫红微微有些错愕,但嘴上还是非常乖巧的,将刚刚得出的结论,重新复述了一遍。

“反应速度快速打击.和一线部队直接对接.”

“妙啊!妙啊!”

“没错!这才应该是未来的火炮发展方向!”

原本的苗院士,沿着传统的道路,渐行渐远。

一辈子都在执着于如何将火炮打的更远,更准,威力更大上面。

但赵卫红的“速度”一说,却是给了苗院士一个全新的方向。

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火炮部队.应当如此!理应如此!

尤其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命中”的“三先原则”,几乎可以被视作火炮部队的建设指导方针!

而这,也为苗院士对新一代自行火炮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霎时间,狂喜之中的苗院士,看向赵卫红的眼神,愈发的火热起来!

“卫红,赵卫红同志!”

“我代表兵器工业集团,向你提出邀请.”

“诶诶诶,你要干什么?”

苗院士的话,刚说到一半,一旁的谢国良便直接翻脸道。

“这特么是我学生!”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