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的早晨,桃树村的村民们被村长召集到了村里祠堂外的坝子上。这个地方,见证了村里无数重要的时刻,是宣布大事的地方。昨天,村长已经提前通知了大家,今天会有好消息要宣布,这让村民们充满了期待。
之前,陈圆梦曾经给大家透露过,等她和家人商量好了,会带领大家一起赚钱。这让村民们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纷纷猜测,村长召集大家是不是要宣布这件事情。
消息传开后,村里每一家人几乎都去了,生怕错过了这个可能改变他们生活的好消息,耽误了自家赚钱的机会。
村民们陆续到达祠堂外的坝子,他们带着自家的小板凳,或是直接坐在石阶上,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可能的好消息。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玩耍,而大人们则满脸期待地交谈着,不时地望向祠堂的入口,等待着村长的出现。
村长在所有人的期盼下出现了。站在祠堂外的坝子上,看着下面聚集的村民,心里十分满意。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大家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大家都静一静,相信你们也知道我今天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昨天陈家的陈圆梦过来找我,说要带大家加入他们卖卤味。只不过呢,刚开始我们大家是替陈家养鸡鸭鹅这些家禽,等他们过了几个月赚了钱,就会收购大家养的家禽,有多少收多少。”村长的话音刚落,村民们就兴奋地议论起来。
他们亲眼见识过陈家小吃摊的火爆生意,觉得白花花的银子近在眼前,触手可得,大家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议论。
“静一静!静一静!还没说完呢!”村长大声招呼下面的村民。村民们听到还有更多消息,立刻安静下来,等待村长继续发言。
“陈圆梦是个好的,她们家人也都是好的,想着带大家赚更多的钱。陈家打算在村子里面建一个卤味加工厂,给大家提供上工的机会。”村民们闻言更是激动,有的家里有人在镇上上工,一个月只得两百文左右,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不方便。这下好了,村里也能上工了,而且陈家肯定不会亏待同村人。
那些家里没人出去上工的,一家子只种地的家庭,闻言更是高兴。这下好了,以后家里日子不会像以前那样紧巴巴了,陈家肯定不会亏待自己人。
村长看着下面的人激烈讨论,心里很满意,这是他想要的结果。为了充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村长又抛出了一个炸弹:“当然村里两百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去陈家卤味加工厂上工的。当然了,如果大家养的家禽足够多,就很有可能让大家都能去上工。”
村民们沸腾了,“村长,我们家肯定多多的养鸡鸭鹅,能让我家都去上工吗?”村西头的老刘问。其他村民见老刘这么鸡贼,也都纷纷表态他们要多养鸡鸭鹅。
“好了,大家不要吵,陈家说了,有多少他们收多少。但是你们养的鸡鸭鹅得是健康的,肉多的,可别偷懒拿生病的,瘦不拉几的来滥竽充数。这样不仅会砸了陈家的招牌,你们自己也卖不出价钱,陈家卤味加工厂更不要你们进去上工。就会去别的村招老实勤快的人来上工,那时候你们可别嫉妒人家赚钱吃肉。”村长的话让村民们安静了下来,他们知道村长说的是实话。
村民们纷纷表示,他们会好好养鸡鸭鹅,不会让陈家失望。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仅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还能为村子的发展做出贡献。
陈圆梦站在一旁,看着村民们的热情和决心,心中充满了感激。她知道,有了村民们的支持,她的计划一定能成功。
村长最后说道:“乡亲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桃树村。”
村民们齐声响应,他们的决心和希望在这一刻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花开两头,另一半,陈父、陈母、李氏和铁蛋一行人推着小推车来到了镇上,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摆摊。
他们刚一到地方,就被那些老顾客围了过来,纷纷抢着买卤味。这两天多了香辣和麻辣两个口味,顾客们买得比以前都多,生怕卖没了。
“陈家大嫂,我要三斤香辣的猪耳朵!”一个顾客大声喊道。
“给我来两斤麻辣的猪心,再要两斤五香的猪大肠!”另一个顾客也不甘示弱。
陈母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生怕挤到了怀孕的李氏,连忙大声的喊:“大家不要急,今天的卤味比昨天多很多,保证大家都能吃到。但是为了每个人都能买到,一人限购五斤。”
顾客们虽然遗憾不能买更多,但是想着陈家小吃摊每天都在,不会吃不到,就很自觉的排好了队。
陈母的限购措施有效地维持了秩序,顾客们虽然热情高涨,但也都遵守规则,一人限购五斤。这样的措施不仅保证了更多的顾客能够买到卤味,也避免了一些顾客囤积居奇,导致其他顾客买不到。
卤味没卖几天,陈圆梦为了打开销路,依旧让陈母买五斤送一斤。这样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他们觉得这样的优惠非常实惠,因此生意越来越好。
“陈家妹子,这买五斤送一斤的活动还有吗?”一个顾客问道。
“当然有,只要你买五斤,我们就送你一斤。”陈母笑着回答。
顾客们听了,更加积极地购买,他们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划算,既能吃到美味的卤味,又能享受到优惠。
李氏虽然怀着身孕,但也在尽力帮忙。她负责收钱和打包,虽然动作不如陈母麻利,但她的认真和负责也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李氏,你慢点,别累着了。”陈母不时地提醒李氏。
“没事的,娘,我能行。”李氏笑着回答,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铁蛋虽然还小,但也在尽力帮忙。他端着小碗,给顾客送去卤味或者饭菜,虽然脚步还有些蹒跚,但脸上却满是笑容。
“铁蛋,小心点,别烫着了。”陈母不时地提醒铁蛋。
“知道了,奶奶。”铁蛋乖巧地回答,他的小脸上满是认真。
陈父这是第二次参与摆摊了,他依旧被安排负责跑堂,也就是招呼顾客和收拾桌子。显然比昨天麻利多了,他的热情和勤快也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客官,您慢用。”陈父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谢谢,陈老板。”顾客们笑着回应。
下午,不到一点 陈家小吃摊的东西都卖完了,陈家一行人收拾完东西去朱记猪肉铺了。
陈母走到猪肉铺前,想起了出门去女儿陈圆梦对自己的嘱托 “老板,以后每天能收多少猪下水就收多少猪下水,我们都能用。”
猪肉铺老板高兴极了,毕竟这些别人不要的猪下水他可是以每斤五文卖给了陈家,也是一项收入,再加上他家要的多,自己赚的钱就更多了。“好的,明天你们来肯定给你们更多。”
付完钱,陈母一行人回到了家。
陈圆梦看着多出来两倍的猪下水,想着自家人清理这些很费劲“爹娘,我们请两个人帮忙吧,这么多猪下水靠我们几个人清理实在是太费劲费时了,不划算,不如我去村长家请林嫂帮忙找两个人吧,一天五十文。”
陈父陈母也觉得自家人忙不过来了,“那你快去吧,早点去早点带回来。”
陈圆梦走到村长家,对村长和村长媳妇林嫂说明了来意。
林嫂想了想说:“那就叫我儿媳妇郑氏和村东头的冯嫂吧,冯嫂死了男人,家里只有个婆婆,她自己独自拉扯两个儿子挺不容易的。”
“可以,听婶子的,那我们现在去叫冯嫂吧。今天就开始上工,家里事情还多,我就先回去了,您把人叫到我家去吧。”
林嫂赶忙叫自己儿媳妇跟着自己一起去村东头找冯嫂去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