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天气极好,正适合出门踏青。
梁染墨一大早便起来收拾,和老夫人、二哥梁南祝出发朝郊外南山的青龙寺而去。
梁染墨和老夫人乘着马车,梁南祝在车旁骑马。梁南祝年纪比梁染墨大两岁,性格活泼些,一路上看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会敲一敲马车车窗分享给梁染墨。
虽然老夫人说这次的目的是带梁染墨去求神拜佛,去晦祈福,不过此刻春色正好,倒也很适合一家老少出门踏青。
才到南山脚下,粱南祝便看见半山腰上开得正盛的桃花,远远望去桃花潋滟,春色遥遥,正是合了前人写的那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手随心动,梁南祝立马伸手敲了敲车窗,喊梁染墨一起看南山的桃花。“染染你快看,山间的桃花开得正艳,此刻春光无限好,咱们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能赏一赏这青龙寺桃花。”
梁染墨顺着梁南祝指着的方向看过去,也看到了半山腰那一大片的桃花,还有桃花掩映下的青龙寺各殿的飞檐。灼灼桃花和金碧辉煌的大殿相互映衬,遥遥望去寺庙威严但春色不减。
“是很不错。”梁染墨一边说着一遍往窗后退了退,伸手把帘子收得更高些,让老夫人也看看这桃花。“祖母您看,这南山的桃花棵真好美呀,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粉色的云。”
老夫人看了一眼,也笑着说道:“是很美。你小时候我也在这个时候带你来过,你可能没印象了,当时桃花也和此时一样,漂亮的紧。”
马车又接着行驶了大半个时辰,几人终于到了上山的山道处,有此处改为步行上山,老夫人身子还硬朗着,看山道不远,走上个两刻钟就到了,就没让轿夫抬着上去。
几人聊着天慢慢往上走,一路赏着春景很快便到了青龙寺。
老夫人身边的王妈妈早她们一步上山,提前来找主持给几人安排了当晚借宿的厢房。几人先回房里整顿了一下才跟着主持到正殿祭拜。
青龙寺是前朝古寺,相比近十年才被兴旺起来的重元寺底蕴更加厚重。老夫人在跟主持商议供奉长明灯之时,梁南祝看着已经没有他和梁染墨什么事,便拉着梁染墨在寺庙逛逛。
青龙寺外是大片的桃林,进了寺内反倒只有正殿后面栽了一棵桃树。桃树上被香客系上了很多的祈福带,风一吹,满树的祈福带都跟着飘动起来,还有洋洋而落的粉色花瓣。
梁染墨闲来无事,便在树下望着这些祈福带,系得低矮的还能看清楚上面写了什么。
“染染,我刚才听小师傅说那边那座佛塔是藏经阁,我打算去看看,你去不去?”梁南祝看到正殿不远处有一个佛塔,刚才听小师傅说那是青龙寺的藏经阁,里面收藏了很多古籍,他一时心痒便想着去瞧瞧。
“二哥你先去吧,我在这里再待会儿,一会儿再去找你。”梁染墨正被树上的祈福带所吸引,还不愿走。
“那我就先去了,你一个人在这注意安全,我把书琪留下来给你。”说着梁南祝便示意自己的书侍卫留下来保护梁染墨。
“放心吧哥,初霁也在呢。”梁染墨示意自己不是一个人,,让梁南祝不必担心。
等梁南祝走后,梁染墨继续看着树上的祈福带,这些祈福带大多写的是祈求家人平安,祈求金榜题名,祈求觅得良人,祈求官运亨通,祈求财源广进。
“初霁,你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梁染墨突然开口问到。
“小姐,这我哪知道呀,不过我听说青龙寺的香火很旺,想来是灵验的,应该大多都实现了吧。”初霁不知道自家小姐是不是也想写祈福带系上去,又问道:“小姐,您要写祈福带吗?我刚才看到院子那边有一个和尚那儿有很多的祈福带。”
“不了。”梁染墨摇摇头。
“女施主,我看你已经在这棵树下站了很久了,你是也想系福袋吗。”一个小沙弥在院子里洒扫,看到梁染墨几人一直望着树上的祈福带,好奇地开口问道。
“不是,我是看这棵桃树都已经系满了,好奇大家都许了什么愿望罢了。”梁染墨摇摇头,她其实更想知道的这些祈福带真的能实现那些香客的愿望吗。
“我听师傅说,这棵桃树是数十年前一个女子所手植的,当时她见寺外有大片桃林,寺内却不见一点春色,征得主持同意后便在寺里种了这一棵桃树。”
“那她种下这棵桃树的时候系祈福带了吗?”梁染墨又问。
小沙弥朝梁染墨点点头,“系了的,师傅说她的祈福带写的是一首叫做《桃夭》的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她求的是幸福美满的姻缘吧。”
“应该是的,听师傅说她后来嫁给了太子,成了太子妃,后来又成了皇后,想来她的愿望应该是实现了的。”
“十数年前?嫁给太子成了太子妃,后来又成了皇后?”这几个词近日一直在梁染墨脑海里打转,听到小沙弥这么一说,她带着微微震惊的语气又重复了一遍小沙弥的话。“小师傅,你说的女子可是叫宋云?”
小沙弥皱着眉头思考了一阵,“这是我无意间听师傅提起的,我不记得那位种下这棵桃树的女施主的名字了,不过刚才听你这么一说,我隐约记起来好像是姓宋。”
两人正说着话,一位看着有四五十岁的老僧正站在檐下,喊小沙弥去忙其他事儿去了。两人走之前,那位老僧的视线在梁染墨的脸上短暂的停留了一刻,但他什么都没说,领着小沙弥走了。
两人走着,还听到老僧在嘱咐小沙弥桃树的旧事不要再随意向别人提起,小沙弥点着头应是。
当几个关键词串在一起时,梁染墨就确定了,这棵桃树就是宋云出嫁前种下的。种桃树,写桃夭,系福袋。她选择种桃树除了因为这寺外都是桃花,可能还带着对幸福美满婚后生活的期盼。
许是听到了关于宋云的新的故事,这天晚上梁染墨又梦见了宋云。
安平二年,百官上书请安平帝采选秀女,充盈后宫,绵延皇嗣。安平帝以皇后已诞下嫡长子为由,驳回百官请奏。一时之间,民间纷纷传说安平帝爱惜皇后,不愿纳妃。
昨日有人进宫递话,说丞相有事求见皇后,于是今日宋云便差人在崇文殿外等候,等下朝后便接丞相至皇后居所惠安宫。
宋青然在掌事宫女小词的指引下来到惠安宫时。宋云正站在宫门前等候,见宋青然到了便吩咐身边的小宫女去把准备好的茶点送上来。
“阿爹,快请坐,”宋云站在宋青然身边引着他在屋里坐下,自己也在他旁边的位置坐下。“昨日收到您的口信,不知是发生了何事。”
宋青然慢慢端起宫女放在一旁的茶杯,浅酌一口后放下,这才开始说话。
“你可还记得你三叔有一个女儿,今年就及笄了,你三叔看中了定远侯府的谢小公子,想要与其结两性之好,希望你能下请陛下下道赐婚圣旨。”
“您说的可是宋知妹妹?”
“正是。”
“那三叔是否跟定远侯说过此事?定远侯府对此事是何想法?”
“当初你三叔下任地方熬资历时,正是定远侯镇边之地,两家偶有走动,也有意与我们宋氏缔结两姓之好。”
“既如此,等陛下来惠安宫后我便跟他提提此事。”宋云听闻两家皆有此意,便向宋青然应下此事。
“云儿,陛下如此爱惜于你,望你时时惦念家族,多多为我宋氏谋划。”宋青然作为一族之长,所思所欲皆为家族前途。
“阿爹,我知道的,且陛下同我说了,等到明年就会把大哥和二哥的品级再往上提一提。”前几日陛下来看安钰,两人谈及宋远山,陛下说等明年吏部考核期后就为自己的长兄提一提品阶,有吏部考核意见在前,即使品级提得高些也不怕那些言官会反对。
“如此甚好,云儿你要时刻记着,家族昌盛才是你在后宫生存的根基。”
“女儿省得。”
“话说完了,今日我就回去了,你在宫里好好服侍陛下,照顾好钰儿。”说完宋青然拂拂自己的官服,站了起来,
见宋青然站起来后,宋云也站了起来朝宋青然行了半礼,说道:“阿爹慢走”。站好后又侧身跟站在自己身侧的词儿说道,“词儿,替我送一送阿爹。”
过了一日,安平帝处理完积压的折子后来了宋云的惠安宫。
“陛下,请用茶,前些日子我看御花园里的菊花开得正好,便采了一些回来晾晒,制成花茶,清热去火,您尝尝看。”
安平帝看宋云有如此心意,便端起花茶,轻嗅后赞赏道:“这花茶闻起来确实带着一股浓郁花香,平时喝的都是各地上供的茶叶,鲜少喝花茶,这次朕定好好品品你的茶。”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