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非常重要!”
杨厂长激动地说。
“哦?我没意识到它有这么重要。”
林枫笑了笑,“我那个朋友那里还有很多类似的书,估计能开个图书馆。”
林枫只是随口一说,但这句话却让杨厂长激动得身体发抖。
林枫的话让杨厂长豁然开朗。
“好主意!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杨厂长感叹道。
“咱们红星轧钢厂也该有自己的图书馆了。”
“小林啊,我发现你真是个天才!”
“从今天起,我就着手向上级申请,争取立项,批一块地给我们建图书馆。”
“我已经想好了图书馆的名字——红星图书馆!”
“小林,我想任命你为红星图书馆的馆长,你觉得如何?”
杨厂长兴奋地对林枫说。
林枫微笑着点头,“林枫愿意接受厂长的任命,管理好红星图书馆,让它为咱们厂里的工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他就在等杨厂长这句话。
跟聪明人沟通往往就是这样直接。
李副厂长最近很受工人欢迎,不仅因为林枫帮他弄到了猪肉改善伙食,还有那新建的养猪场也为他加分不少。
要不是杨厂长去年带队拿了广播员大赛的冠军,他的威望可能已经被李副厂长超过了。
这次,杨厂长抓住机会,决定建一座图书馆。
红星图书馆计划!专门为工人们提供服务的图书馆!这个项目一旦实现,肯定比养猪场更受欢迎。
杨厂长心里有点不满,心想这个林枫怎么总帮李副厂长捞好处?
*
想要在咱们厂区建设养猪场的话,可以来找我吗?
我是正经的,李副厂长只是副职而已,对吧?
就凭李副厂长那小气的性格,他只给你安排了个三号车间仓库,地方又小,能养几头猪?
如果你来找我杨厂长,我肯定能给你找块比三号车间仓库大十倍的地儿。
他老李就算给你弄来一百头猪崽,我老杨也能给你弄来一千头!
不过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
杨厂长现在是个脚踏实地的人,林枫带来的那本书让他察觉到机会,他牢牢抓住了这个契机。
当天,杨厂长就向上级提交申请,打算为红星轧钢厂建造一座专属图书馆。
不到三天,上级批复下来:同意。
场地红星轧钢厂自有,流程还得按部就班走。
经过反复思考,杨厂长决定将图书馆设在原本废弃的一座招待所内。
别看这招待所不起眼,两层小楼临街而建,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但面积宽敞。
上下两层共一万平方米,完全够改成图书馆。
杨厂长找来林枫商量,林枫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其实林枫也曾考虑过其他地方,但综合考量后,还是觉得这座废弃招待所最适合作为图书馆选址。
接下来的半个月,杨厂长将图书馆筹建工作全权交给林枫负责。
需要人手,就从车间抽调;需要资金,立刻拨付;需要物资,全力供应。
总之,杨厂长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半个月后,昔日破旧的招待所焕然一新。
所有墙面粉刷一新,洁白明亮,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门口“红星图书馆”
五个大红字尤为醒目。
内部空间重新规划,多余的隔墙拆除,房门替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随后便是选购书架。
林枫特意联系木器行定制了一批新款书架,两周后完工,正好赶上图书馆开业前一天送到。
这批书架全部采用实木打造,货真价实。
至于书籍,则由林枫通过人脉,从大领导和图书馆馆长那里借来几千本工具书,暂时用于充实馆藏。
不过这些书之后都需要归还。
开业当天,杨厂长、李副厂长、娄董事悉数到场,还邀请了几位区领导前来助阵。
让林枫意外的是,杨厂长特意给他留了一个剪彩的位置。
剪彩结束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杨厂长亲自发表讲话,对林枫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鼓励他继续为人民服务。
随后,杨厂长又给了林枫几分钟的发言机会。
作为金牌广播员,林枫对这样的场合早已驾轻就熟。
一番精彩演讲后,赢得了满堂喝彩。\"红星轧钢厂的广播员就是不一样啊!”
“我刚才闭着眼睛听都觉得像是在听收音机。”
“人家可是去年广播员大赛双料冠军,独播和联合广播都拿下了第一名呢。”
剪彩仪式结束后,林枫带领大家参观刚建成的红星图书馆。
大家带着好奇走进图书馆,却发现这里全是工具书。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从金属切削工艺到汽车修理,应有尽有。
一位小伙子拿起一本半导体收音机维修的工具书,爱不释手。\"你们这里的书能借出去吗?这本书太棒了!”
林枫闻言,热情地解答了他的疑问:“当然可以借阅,只要你有红星轧钢厂的工作证,就能办张借书证,交一块钱押金,看完后完好归还,押金就会退还给你。”
\"红星轧钢厂的工人在我们图书馆借书是免费的,这是我们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专门为厂里的工人提供帮助。\"
\"如果不是红星轧钢厂的工人,也可以凭证件在前台办理借书证,只需缴纳一元押金。\"
\"不过,这需要收费,借书每天收一分钱,但如果提前登记一个月的借阅,费用是两毛五,能节省五分钱。\" \"我们的图书馆并非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为工人服务,助力他们提升技术和技能。\"
林枫的话让杨厂长和其他领导频频点头。
杨厂长心中赞叹:\"小林,你这个图书馆馆长很称职,这么快就进入状态了,不错,真的不错,我没看错你。\"
杨厂长随意翻阅了几本工具书,确实发现这些书对专业工人非常实用。
但他更关心的是林枫能从朋友那里带来多少本书,特别是那本在车间引起轰动的金属切削工艺学的
事实证明,林枫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几天后,全厂突然进行了一次紧急备战,这是战争状态下才会出现的情况。
一些老工人见过这种场面,倒不惊慌,但新工人心里有些忐忑。
杨厂长、李副厂长等领导将车间的所有骨干召集到大会议室。
众人坐下后,气氛严肃。
林枫也被杨厂长派人叫来参加会议。
杨厂长神情严肃地向大家说明了任务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群策群力,争取当天解决问题。
八级钳工易中海接到上面下达的任务后,苦笑着摇了摇头:“难度太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七级钳工刘海中接过任务看了看,同样连连摇头:“这种零件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恐怕国外最先进的设备也造不出来。”
众人看完任务后,都皱起了眉头,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几位厂长的脸色也变得凝重。
“老易、老刘,你们都是高级钳工,每年都是先进工杨厂长重重拍了一下桌子。
易中海镇定自若地说:“厂长,我和老刘说的是实话。
这种零件根本无法制造出来。
即便我们集合全厂的精英,也无法满足零件硬度和韧性的要求,因为问题出在材料上,我们厂不具备生产这种零件所需的材料。”
易中海深知材料的重要性,知道再怎么动脑筋也没有用。
下料车间主任张师傅不乐意了:“老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的车间这么大,随便选块材料给你,难道还不行吗?”
张主任身材魁梧,说话声如洪钟,工人们私下称他为“猛张飞”
易中海认真地说:“老张,不是我不相信你们,而是你们的淬火工艺达不到要求。”
张主任叹气道:“我知道工艺有问题,可我们的技术一直停滞不前,我能怎么办呢?”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易中海和张主任等首批老工人,凭借实干精神逐步探索前行。
他们将青春献给了轧钢厂,却因国家技术落后而受限。
西方列强的技术封锁让他们的努力难以突破。
当易中海看到林枫改良后的《金属工艺学》时,兴奋得几乎失措。
所有人都渴望进步,但受限于技术瓶颈,只能望洋兴叹。
一天,车间陷入沉思,林枫开口道:“若改进淬火工艺呢?”
众人目光聚焦于他。
车间主任摇头,“林枫,你负责广播,别掺和生产。
淬火工艺涉及正火、回火、退火等多道工序,你不懂。”
“正好我有一本关于淬火工艺的书,张主任不妨参考一下。”
林枫递上书。
张主任皱眉接过,略翻几页后大吃一惊。\"原来如此,这书让我豁然开朗。”
他转身感激地看向林枫,“谢谢你,它为我指明了方向。”
张主任正欲离去,却被林枫喊住。\"还有一事,淬炼时可尝试加入少量稀土元素。”
张主任疑惑:“为何?”
稀土是一种新材料,类似一种固化粘合剂,添加后能让材料结构更紧密,融合得更好,同时提升其韧性。\"林枫补充道,\"其实我对这些了解不多,只是照本宣科,这些知识都来自一本书。\"
张主任思索片刻,点头对林枫表示认可。
\"好办法,我现在就去试试。\"
张主任向来果断,决定即刻行动。
---
一个多小时后,大会议室烟雾弥漫,大家仍在热烈讨论时。
哐当!
会议室的门被大力推开,张主任满面通红、衣襟敞开、大汗淋漓地冲进来,手里拿着刚完成的材料。
\"成功了!老易,这是我做的。
这种材料肯定能完成任务!\"
\"林枫,多亏你的建议,在材料里加入稀土,简直是妙招,立刻就完成了融合,硬度和韧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真是太张主任的话让所有人都受到鼓舞,大家兴奋地欢呼起来,全然不顾领导在场。
张主任将新材料递给易中海后,走向林枫,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道谢。
\"张主任,您不必谢我,为团队提供建议是我分内的事。\"林枫谦逊地回应。
另一边,易中海和刘海中等人急忙赶往车间制作关键部件。
三个小时后,两个全新的部件诞生,其中一个作为备用。
将部件送入实验室进行多次测试,无论是硬度还是抗拉强度均符合要求。
\"太棒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