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武汉江汉区老巷里的午夜“访客”

武汉的江汉区,藏着一片纵横交错的老巷子,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侧低矮的居民楼墙皮斑驳,爬满了翠绿的藤蔓。这里住着不少老武汉人,烟火气十足,但在这片看似平常的街巷中,却发生过一件让亲历者至今想起来都后背发凉的怪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阿宁的年轻姑娘,她为了离工作单位近一些,在江汉区的老巷子里租了一间老式民居,房子是典型的武汉老建筑,红砖外墙,木质楼梯,踩上去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房东是位热心的武汉阿姨,把房子收拾得还算干净,阿宁觉得虽然老旧,但胜在租金便宜,便很快搬了进来。

入住的前几天,阿宁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清晨,楼下过早摊飘来热干面的香气;傍晚,巷子里的居民们搬出自家的小凳,围坐在一起唠家常,阿宁跟着邻居们学会了用武汉话打招呼,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然而,这种平静在一个雨夜被打破了,那天加班到很晚,阿宁撑着伞匆匆往家赶,雨丝细密,路灯在雨幕中晕开一圈圈昏黄的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穿过湿漉漉的巷子,她推开斑驳的铁门,走上昏暗的木质楼梯。就在这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阿宁下意识回头,楼梯间空荡荡的,只有雨水顺着屋檐滴落的声音,“可能是幻听吧”她安慰自己,加快脚步往楼上走。可那脚步声却如影随形,始终和她保持着一段距离,不紧不慢地跟着。

阿宁几乎是小跑着冲进了家门,关上门的瞬间,她听到楼梯间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这一夜,阿宁开着灯熬到了天亮,满脑子都是那诡异的脚步声和叹息声。

第二天,阿宁特意起了个大早,想向邻居打听打听,在巷口的过早摊,她碰到了经常在楼下晒太阳的李爷爷,闲聊几句后,阿宁小心翼翼地问起这栋房子有没有发生过奇怪的事。李爷爷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他放下手中的热干面,压低声音说:“丫头,你这房子啊,十年前住过一对老夫妻,老头子走得早,老太太一个人守着屋子,有一年下大雨,老太太在楼梯上摔了一跤,没等到救护车来就走了。从那以后,就有人说半夜听到过脚步声,还有人看到过一个模糊的影子在楼梯间晃悠……”

阿宁听着听着,只觉得头皮发麻,手里的豆浆差点洒出来,回想起昨晚的经历,她越想越害怕,可工作不好找,重新搬家又太麻烦,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住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诡异的事情愈演愈烈。每晚十二点一过,阿宁总能听到有人在门外轻轻踱步,脚步声“咯吱咯吱”地响,像是穿着一双老旧的布鞋,有一次,她鼓起勇气透过猫眼往外看,昏暗的楼道里,一个模糊的灰白色身影缓缓飘过,那身影佝偻着背,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阿宁吓得瘫坐在地上,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更恐怖的是,一天夜里,阿宁正在熟睡,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她猛地睁开眼睛,房间里漆黑一片,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她看到床边站着一个模糊的轮廓,隐隐约约能看出是个人形,阿宁想喊,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身体也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轮廓在床边站了许久,才缓缓消失。

这件事之后,阿宁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白天工作时总是恍恍惚惚的,她再次找到李爷爷,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李爷爷叹了口气,说:“老一辈人讲,这种情况得给逝去的人烧点纸钱,念叨念叨,说不定能让她安心走。”

阿宁半信半疑地照做了,当晚,她在楼下的巷子里,按照李爷爷教的方法,烧了些纸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婆婆,您要是有什么心愿就说出来,别再来打扰我了……”

烧完纸钱的那几天,确实安静了许多,阿宁以为一切都过去了,紧绷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下来。然而,就在一周后的深夜,阿宁又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屏住呼吸,不敢出声,敲门声却越来越急,还伴随着微弱的呜咽声:“开门……开门……”

阿宁躲在被窝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不知过了多久,敲门声终于停了,阿宁一夜未眠,天亮后,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搬走。

收拾东西时,阿宁在床底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铁盒,里面装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旁边还有一封字迹模糊的信,阿宁仔细辨认,信中写着老太太对儿子的思念,原来她的儿子去了国外,多年没有音信,她一直盼着儿子能回来看看她……

阿宁心里一阵酸楚,她把铁盒收好,带着满心的疑惑和恐惧离开了这间房子。可她不知道,那铁盒里的秘密是否真的和这些诡异事件有关,那个午夜“访客”到底是老太太的执念,还是另有原因?各位朋友,要是你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办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