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汴宫夏初帝心远

靖康元年四月下旬,汴京的天,比往日晴朗了许多。

街面上也渐渐有了些活泛气儿,不再是前些时日金军围城那会儿,连只野狗都见不到的死寂。城门处的守卫依旧森严,但往来运送货物的牛车板车,也比月前多了不少,车辙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却令人心安的“咕噜”声。

恰逢立夏已过,一些相熟的邻里间,也开始互相交换些新采的樱桃青梅,算是给这劫后余生的日子,添上一点点甜酸。偶有孩童的嬉笑声从深巷中远远传来,虽不真切,却也给这座古都添了几分久违的生气。

紫宸殿偏殿的御书房内,赵桓刚刚将最后一份关于京畿农田水利修缮的奏疏丢到一旁。那上面,官员们依旧是些陈词滥调,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数千言,却连一个切实可行的引水灌溉方案都拿不出来,更遑论提及所需钱粮工匠从何处来了。他甚至怀疑,这折子是不是从哪个故纸堆里翻出来,改了个年号便呈上来的。

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这皇帝当得比后世那些互联网大厂里天天加班的“福报”员工还要心力交瘁。至少人家加班还有加班费,他这个皇帝,不仅没工资,还得时刻担心国库空虚,担心百万军民的嚼用,担心那帮虎视眈眈的敌人和暗地里捅刀子的“自家人”。

侍立在御案一旁,负责添墨研磨的内侍全德民,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面白无须,眉眼细长,瞧着倒也还算齐整。是张望新近提拔上来的,眉眼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他见官家放下笔,便极有眼色地悄步上前,将案几旁那盏茶水已凉的白瓷盖碗撤下,又重新奉上一盏热气腾腾的新茶,茶是今年的雨前龙井,带着一股子清冽的豆香。案几旁的小碟里,也换上了一捧鲜红欲滴的樱桃,颗颗饱满,似凝着晨露。他做这些的时候,动作轻柔无比,眼神始终落在自己手上的活计上,未曾有半分逾越。

赵桓瞥了一眼那樱桃,倒是勾起了他一点前世的记忆。这玩意儿,在他那个时代,也是初夏时令的鲜果,价格不菲。只是那时他忙于学业,后来又忙于工作,鲜少有这般闲情逸致去品尝。如今身处这深宫,倒是不缺这点口腹之欲,只是……他摇了摇头,心境早已不同。

他难得地没有立刻拿起下一份奏折,而是起身,对一旁垂手侍立的总管太监张望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跟着,独自一人走出了御书房,来到殿外的小小庭院之中。

全德民依旧如同影子般立在御案旁,在官家身影消失在殿门后,他那一直低垂的眼帘,才极快地抬起,目光在御案上那几份尚未批阅的奏疏封皮上飞速掠过,随即又恢复了那副恭顺谦卑的模样,仿佛方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

这庭院不大,是当初修建紫宸殿时,工匠们依照前朝旧例,在偏殿旁随意开辟的一处所在。几株石榴树倒是长得精神,新叶嫩绿,在四月下旬的阳光下泛着油光。几只肥硕的麻雀在屋檐下旁若无人地打闹,时不时发出一阵清脆的啾鸣,偶尔掉落几根细小的羽毛,在微风中打着旋儿落下。

赵桓寻了个靠着廊柱的汉白玉石凳坐下,背倚着冰凉的石柱,看着这群没心没肺的鸟儿,心里头那股子因批阅奏折而生出的烦躁劲儿,倒是莫名地消散了些。

“当皇帝还不如当只鸟……”他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小到只有拂过檐角的微风能听见。他想起了穿越之初,坐在那张冰冷的龙椅上,面对着李邦彦之流的投降派,面对着金军压境的绝望,那种深入骨髓的寒意,至今思之,仍让他不寒而栗。

再到宣化门告急,炮石将尽,他不得不亲自披甲,登上南薰门城楼,与将士们一同面对金军的地道和火龙。怀州行营那一战,更是九死一生,若非岳飞奇兵突出,杨沂中在敌后搅动风云,他此刻恐怕早已是粘罕的阶下之囚,或者干脆就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了。

这一路行来,步步惊心,如履薄冰。

“立夏了啊……这古代的夏天,来得倒也准时。”他伸了个懒腰,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有些发酸。他眯起眼睛看了看天色,日头已经开始偏西,金色的阳光透过石榴树叶的缝隙,在青石板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暖洋洋的,带着几分慵懒。

这份宁静,与他内心深处那根紧绷的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狗暂时滚蛋了,可这事儿远远没完。”他心中冷哼,“粘罕那老贼虽然元气大伤,但完颜晟那厮绝不会善罢甘休,明年开春,怕是又要卷土重来。河北的赵构……不,那厮也配姓赵?分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完颜构!借着朕的名号,在河北招兵买马,另立山头,还想跟朕‘清君侧’?他娘的,老子辛辛苦苦在前面跟金人拼命,他在后面给老子捅刀子,真是孝死个人了!”

一想到这个便宜弟弟,赵桓就觉得胸口堵得慌,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他下意识地想去摸烟,手伸到一半才猛然想起,这里是大宋,袖子里只有一方丝帕,哪来的香烟解愁。他悻悻地收回手,在石凳上重重拍了一下。

“还有江南那帮脑满肠肥的地主老财,一个个富得流油,平日里鱼肉乡里,兼并土地,把国库都快蛀空了,如今国难当头,让他们出点血,一个个哭爹喊娘,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齐安那把刀,也不知道够不够快,能不能在朕的耐心耗尽之前,把江南的油水给朕榨出来。要是江南的钱粮再不到位,朕拿什么去养活这百万嗷嗷待哺的军民?拿什么去武装那些嗷嗷叫着要跟金人拼命的将士?难道真要让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拿着烧火棍去跟金人的铁骑肉搏吗?”

他微微仰头,看着那片被宫墙切割得四四方方的天空,那天空很蓝,也很高远,却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心中那份属于穿越者的孤独与重压,在这一刻又悄然浮现,如同跗骨之蛆,挥之不去。

“有时候……真他娘的想撂挑子不干了……”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疲惫与茫然,“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弄几亩薄田,娶个看得顺眼的婆姨,生几个娃,安安稳稳过完这辈子,不比在这鬼地方勾心斗角、提心吊胆强得多?”

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他自己狠狠地掐灭了。

他用力地摇了摇头,甩开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回不去了……也退不了了……”他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带着一丝自嘲,也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朕没有退路。朕是这大宋的官家,这万万里河山,这亿兆生民,他们的性命前程,都压在朕这副肩膀上。朕若退缩,谁来支撑这残局?那些在宣化门、在南薰门、在怀州城下,为了护卫这面龙旗而倒下的将士,他们的血能白流吗?那些在金贼铁蹄下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他们的苦难能被无视吗?”

“靖康之耻……那四个字,就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在朕的心头,日夜灼痛,提醒着朕,一旦松懈,便是万劫不复!朕绝不会让那样的悲剧,在朕的手中重演!绝不!”

一股凌厉无匹的决断之气,从他身上重新升腾起来,驱散了方才那瞬间的迷茫与软弱,眼神也重新变得锐利如鹰,仿佛能刺破眼前的重重迷雾。

他深吸一口气,庭院中带着初夏花木的清香,也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从遥远战场飘来的血腥铁锈味,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更加清醒。

就在这时,张望的脚步声自身后极轻地传来,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平稳,却又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他走到庭院入口处,便停下了脚步,并未贸然打扰。

“官家。”张望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地传入赵桓耳中。

赵桓缓缓转身,目光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威严,仿佛方才那片刻的松弛与自语,都只是错觉。

张望躬着身子,手中高高捧着两份用明黄色丝绸包裹、并用火漆仔细封口的文书,快步上前。他将文书举过头顶,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与凝重:“江南八百里加急,齐经略有喜讯呈上!另,河北皇城司亦有最新军情,一同送抵!”

赵桓眼神一凝,如同鹰隼锁定了猎物。

来了!

他大步流星地走回御书房,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急切:“念!”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