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金殿孤臣直言策

翌日,文德殿。

卯时刚过,晨曦微露,钟磬之声悠扬传来,穿透薄雾,唤醒了这座历经劫波的都城。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阶鱼贯而入,气氛肃穆,却又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沉静与对未来的审慎。东京保卫战的硝烟虽已散去月余,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依旧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御座之上,赵桓冕旒遮面,神情沉静。他已于昨日深夜见过皇城司指挥使陈过庭,关于康王赵构在河北另立伪朝之事,已心中有数,并暗中布下棋子。此刻,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眼前的朝堂,以及即将开始的这场关乎国计民生的议政。

“众卿平身。”

待山呼万岁毕,赵桓略抬右手,声音清朗,传遍大殿。

今日的朝会议题,早已通过内侍省传达下去,核心便是——如何开源节流,充实国库,以济军需,以安民生。

户部尚书蔡懋率先出班,面带忧色,再次奏报了国库空虚的窘境,言辞恳切,数字惊心。汴京解围月余,各项开支如流水般淌出,而新的财源尚未开拓,国库已是捉襟见肘。

一时间,殿内气氛有些凝重。

随后,李纲出列,简述了昨日与官家商议的,欲从江南财赋入手,以解燃眉之急的方略。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之声。江南之地,富庶甲天下,但也盘根错节,非轻易可以撼动。

“陛下,”一名须发花白的老御史出班,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江南财赋固然重要,然其地官绅勾连,积弊深重,若贸然派员整顿,恐激起地方动荡,于国不利啊!”

“臣附议。”又有几名官员出声附和,皆是言辞闪烁,意指江南之事,当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赵桓端坐御座,将群臣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这些老臣,经历过靖康之变,所思所虑,多以稳妥为先,却忘了,如今的大宋,已无多少稳妥的资本。

他目光一转,落在殿中一个不起眼的位置。那里,站着一名身形清瘦,面容古板,眼神却异常锐利的中年官员。此人身着七品青色官袍,在满朝朱紫之中,显得格外寒素。

此人,正是昨日奉召连夜从京畿左近驻地赶回,清晨才匆匆入宫的两浙路转运使,齐安。

“两浙路转运使齐安,何在?”赵桓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齐安闻声,立刻出列,走到大殿中央,动作一丝不苟地行礼:“臣齐安,参见陛下。”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不卑不亢。

“齐卿,”赵桓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带着审视,“朕听闻,卿在两浙路任上,于财赋漕运一道,颇有心得。今日朝会,议及江南财赋积弊,朕想听听你的高见。”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七品小官。

齐安微微抬头,迎向御座上那深邃的目光,毫不畏惧。他再次躬身,声音依旧平静,却字字清晰:

“启禀陛下,臣在两浙,所见所闻,江南之弊,非止于财赋。” “然财赋之弊,其尤为甚者,有三。”

“其一,田亩不均,隐匿之风盛行。” “豪强大户,广占良田,却巧立名目,逃避赋役。” “而贫苦小民,尺寸之地,亦难逃苛捐杂杂。长此以往,国库日虚,民生日困。”

“其二,漕运不畅,官吏侵渔。” “江南米粮布帛,解送京师,层层盘剥,十不存一。” “漕卒困苦,商旅不宁。此弊不除,江南虽富,亦难济国家之急。”

“其三,盐铁之利,私贩猖獗。” “官营不振,私相授受。朝廷岁入,大半流失。” “此乃国之大蠹,不得不除。”

齐安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殿中那些心中有鬼的官员心头。他的言辞简单直接,却一针见血,将江南财赋的三大弊病,剖析得淋漓尽致。

殿内一片寂静,只剩下齐安那略显沙哑,却异常坚定的声音在回荡。

赵桓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敢问陛下,”齐安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目光炯炯,直视御座,“陛下欲解江南之困,是欲徐徐图之,以求安稳?” “还是欲以雷霆手段,革除积弊,以济国用?”

这个问题,问得极为大胆,甚至有些僭越。

赵桓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要的,正是这种敢于直言的臣子!

“朕要的是……国库充盈,军民乐业,大宋中兴!”赵桓的声音斩钉截铁。 “至于手段……但凡能利国利民,朕无不可用!”

“陛下圣明!”齐安再次躬身,声音中终于带上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 “若陛下真有此决心,臣……愿为陛下手中之利刃,披荆斩棘,直面江南积弊!”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一字一句道:“臣请陛下,授臣三权!”

“讲!”

“其一,清丈田亩之权!” “凡江南诸路,无论官绅士民,其名下田产,必须重新清丈登记。” “隐匿不报者,田产充公,主事之人,严惩不贷!”

“其二,整顿漕运之权!” “凡涉漕运官吏,有贪墨侵渔者,先斩后奏!” “漕运规制,由臣重新厘定,务求畅通无阻,钱粮足额解京!”

“其三,专断盐铁之权!” “凡私贩盐铁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官营盐铁,由臣统一调配,所得利入,悉数归公!”

齐安这三条建议,条条都如同惊雷一般,在文德殿内炸响!

清丈田亩,动的是江南士绅豪强的命根子!

整顿漕运,先斩后奏,断的是无数官吏的财路!

专断盐铁,更是要将这块最大的肥肉,从无数张贪婪的嘴中夺回来!

此等手段,何止是强硬,简直是酷烈!

殿中那些方才还主张“徐徐图之”的官员,此刻早已是面如土色,冷汗涔涔。

赵桓的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齐安那张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上。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笑意,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好!好一个齐安!朕今日,便如你所请!”

“朕命你为江南诸路财赋经略使,总揽两浙、江东、江西、荆湖南北等路财赋事宜!” “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凡涉财赋整顿,可便宜处置!” “各路州府官员,若有不从或阳奉阴违者,可先拘后奏!”

“朕只问你一句,”赵桓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齐安,“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江南的钱粮,开始充实国库!你……可能办到?!”

齐安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他再次拜伏于地,声音铿锵有力:

“臣齐安,愿立军令状!” “一月之内,若不能让江南钱粮输送京师,初见成效,臣……愿提头来见!”

“好!”赵桓正要抚掌应下,忽听殿侧一人朗声道:

“陛下且慢!”

这一声清朗却又带着几分沉稳的声音,如同平地起雷,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赵桓循声望去,只见太子詹事府少詹事费鼎宋已然出班,正躬身而立。

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