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颁布江省试点法令

季教谕被问的哑口无言,但人家几十年糊弄岁月也不是白活的。

“具体有什么变动,朝廷一旦下发通知,我一定提前告知给你们!现在,你们还是照旧。”

“嘁……”

学堂内一片嘁声,真是话里没话,没话找话。

一片嘁声中,季教谕课下跑去和其他几位教谕商讨。

“伙计们,咱们今年的岁考要怎么搞呀?”

伙计席教谕正在美滋滋的喝着酒,手指捏着酒杯,一阵酒香,好不惬意。

“还和往年一样呗!”

季教谕看他还一副不知道风云剧变的悠哉模样,嘴里滋咂的声音,眼睛眯着像个没头脑的。

“我说的是这个事情吗?也不看看你手上的酒哪来的,以后能不能喝到还是一回事!”

席教谕眉毛紧皱,胡子竖起来。

“谁敢?”

他这辈子不图官位,也不好美人,就喜欢喝点小酒,怎么啦?

怎么就不让自己喝呢?

闵教谕是个灵光的,听季教谕说起,他立马反应过来。

“老季,你消息灵通,是有什么内幕吗?”

季教谕叹了一口气,朝几人示意。

“石青州想在江省试点改革成功,一定会选择先杀鸡敬候,整顿学风,咱要是被抓到把柄就完了!”

麻教谕摇了摇头,一脸轻松的撇了下茶沫,深吸一口气。

这茶不错,真香!

“他整顿他的,我们全力配合。至于,该收的钱,咱们隐蔽一点,不让抓到不就行了。”

强教谕还在啃着鸡腿,很是同意麻教谕的观点。

“就是!这个科举试点要是长久施行,说不定咱们都要失业,还不如多捞点,以后说不定都没的捞!”

季教谕是个谨慎的人,他可不想晚节不保。

“我不同意,顶风作案风险太大,说不定就要身败名裂,我将如何面对族中父老。”

……

几人发生激烈的争吵,但尚未形成明确结论。

此刻,江省省城。

江省学政表情严肃的和几个心腹说道。

“你说,石青州来江省,到时候不会发现什么吧!”

另一个穿着官服的人说道。

“大人,我扫尾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不会被发现的。”

江省学政扫了几人一眼。

“最近,咱们都不要轻举妄动,只要石青州还在江省一天,咱们都收着点,免得被别人抓住把柄。”

另外几人神情一凛。

“放心吧,大人,没问题的。”

江省学政想起之前的事情,眼神凌冽问道。

“洪县令的事情,没有其他知情人吧!”

一个穿着黑色官服的人,边说边用手笔画一下脖子。

“大人放心,知情的全被封口!”

江省学政眼神冰冷的环顾几人。

“你们也不要怪我多心,这是掉脑袋的事情,小心点总是没错。”

几人在学政冰冷的目光下,颤颤巍巍的表衷心。

“大人放心,要是被发现,我等以死谢罪,绝不牵连大人。”

江省学政冷哼一声,挥一挥袖子。

“你们最好说到做到,要是做不到,想想你们的家人!”

门外,一只鸽子飞入,稳稳的落在窗前的鸽子笼内。

“咕咕咕!”

小厮麻利的跑过去,熟练的解开了绑在鸽子腿上的信筒,并从中取出一封信。

“大人,石青州到了!”

江省学政站起身,掸了掸衣服上的褶皱。

“好了,咱们好好会会石大人,一个个都机灵点!”

终于,石青州抵达省城。

洪顺十八年,江省试点的科举法令终于颁布。

其一,改革科举内容。

停考诗赋、帖经、墨义相关内容,不再录用靠死记硬背和擅长吟诗作赋的学子。

考生,任选五经中的一本参加考试,谓之“本经”或“大经”,并要考“兼经”,《论语》《孟子》为“兼经”。

其二,改革考试形式。

科举考试改为四场考试。第一场考本经中的一经,第二场考兼经,第三场考试论一首,第四场考时务策三道;

本次改革,阐述经义要与朝廷时事相结合,注重能够解决朝廷实际问题的人才,录用对朝廷有用的人。

其三,取消配额制度。

配额制度主要是沿袭旧朝经验,此项制度出现源于南北方科举录取名额不平衡,它是用来弥补科举选才的漏洞。

然而,本朝正是急需用人之际,需要更多优秀人才,配额制度严重阻碍天下英才为朝廷效力,使其无法替陛下分忧。

该项制度的取消,意味考试人数增多,能够选取到更优秀的栋梁之材。

其四,废除太学体,改革考试风格。

考试文风,拒绝复杂辞藻堆砌,尽量简洁通畅。

只要文章字句通畅,能够阐明陈述自己的观点,清晰表达自己看法,无需使用华丽辞藻和复杂字句。

太学体是当今科举考场一种常用的流行文风,文章形式奇诡,常用华丽辞藻进行堆砌,导致忽视了表达的流畅,不注重展现文章的核心思想。

太学体盛行,是由于国子监夫子引导和朝廷部分官员的喜爱,应试考生为了迎合考官需求,研读并学习太学体,使其蔚然成风。

(以上科举制度来源于百度,如果有好建议,也可以留言,给您定制个人专属的科举制度!!)

此项公告一经发出,贴公告的人搞完就飞快跑了。

乖乖,太恐怖了,不跑不行!

他看这些内容都发慌,要是被那些读书人缠住,他可承受不了他们的怒火,可能现场被他们喷死。

他一个小人物,没了可真就没了,也不会有人帮他讨公道,还是自己保护好自己。

此刻,一群怒火中烧的读书人,气血翻涌,站在公告前看着有些吓人。

其中,一个气的满脸通红的读书人大声喊道。

“停考诗赋?诗赋自古以来底蕴深厚,表达丰富,凭什么要停考诗赋?”

其他学子也气的不行,纷纷附和。

“对呀,凭什么!”

古往今来,诗赋地位极高。

它作为科举考试科目,历史悠久,拥有诸多的信众。

一般,擅长诗赋的学子常家世优越,也容易得到名师指点。

自古有很多人光靠一首好诗就流芳百世,更有甚者仅凭一句诗就名垂千古,可见诗歌的地位多高。

寒门科举小懒娃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