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公元633年,程咬金于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凯旋而归。
李世民特设宴为他庆功,在太极殿内,文臣武官分坐两侧,太子李承乾位于皇帝左下,对面坐着的是他弟弟李泰。
大殿内笙歌鼎沸,舞姿翩翩,琼浆玉液映照着金碧辉煌的装饰,尽显一派繁华盛景。
“知节啊,此次大战凯旋而归,朕都不知道该给你什么赏赐。”李世民笑着说。
程咬金起身行礼,说:“这都是臣应该做的,陛下想赏赐什么都行,臣都喜欢。”
李世民就喜欢他坦诚直爽的性格,他思虑再三,说:“朕记得你的次子程处亮还未婚配,不如和朕的德贤(清河公主)结为夫妻,你觉得如何?”
程咬金虽然外表粗鲁憨直,但实际上心思细腻,虽然陛下是在询问他的意愿,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权利。
不过和皇家结亲也算好事一桩,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
“臣多谢陛下。”
此决定得到众大臣一致赞同,但有一人却很不爽,李承乾看着他们欢声笑语,心中只觉得悲哀。
德贤妹妹才十岁啊,父皇就这么随意的决定了她的一生,何其可笑。最可笑的是他这个太子哥哥帮不了自己的妹妹。
李承乾莫名对标自己,他不动声色地抬眸看了一眼对面的李泰,眼里闪过一抹苦涩,他想出去透透气,并且也这样做了。
然后以酒水喝多,需要如厕为借口离开了大殿,他遣走了跟在后面的内侍,独自漫无目地散步。
李承乾的形只孤影与大殿内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这样平常的一天,他的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乾的离开并没有对宴席造成什么影响,但没过多久,一名慌张的守卫打破了这一局面。
得到李世民的传唤,守卫额冒冷汗,哆哆嗦嗦的跪下,声音更是带着颤抖,“禀告陛下,太子殿下他消失了。”
李世民有点听不懂,高明不是去如厕了吗?怎么还消失了?难道有刺客?
相比李世民的反应迟缓,长孙皇后显然更激动,她惶恐道:“你说什么?”
李承乾心情失落,长孙皇后当时就察觉到了,但她没阻止李承乾离开,她原本是想等宴席结束后再好好开解,却不曾想这是母子俩最后一面。
面对皇后的询问,守卫只好全盘托出,原来李承乾在散步的时候走到了较为人少的地方,那个地方只有零星几个守卫。
尽管人迹稀少,但守卫们都是见过太子的,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可太子既然出现在这里,那他们就要看好太子。
于是守卫们都心照不宣地盯着太子,就怕出现意外,正所谓越怕什么就会来什么。
突如其来的一团强光将李承乾笼罩,顷刻间,他们视线中的太子就不见了。
所有守卫都傻眼了,最先反应过来的守卫让其他人赶紧四处搜查,而他自己赶紧去将此事禀告陛下。
守卫的话完毕,现场顿时寂静无声,太子被一团光带走了?这也太扯了吧,可守卫害怕的样子也不像装的。
魏征趁着众人还没回过神,立马站出来说:“陛下,先别着急,或许是有人使用了障眼法带走了殿下,这么短的时间肯定出不了皇宫。”
“陛下,臣这就带人封锁皇宫,定将殿下安全带回。”程咬金说完就直接离开了,这时候哪还顾得了规矩,太子要是真的出事,在场的都得遭殃。
其他大臣悬着的心在魏征和程咬金的“安抚”下平复下来,连李世民都冷静不少,可只有长孙皇后焦躁不安。
身为哥哥的长孙无忌怎么会感受不到妹妹的急躁,但眼下能做的只有等待。
唐高宗时期
公元662年,西突厥部落在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的领导下,叛离大唐,归附吐蕃。
公元679年,吐蕃有意求娶太平公主,可武皇后不舍爱女,因此拒绝了。
此事被太平公主知道后,一向沉稳的性子也出现了怒气,她神色高傲道:“真不知道吐蕃哪来的自信敢来求娶我?”
上官婉儿在一旁安抚道:“公主殿下,无须理会小国狂妄之语,皇后娘娘怎么会舍得公主殿下去和亲。”
太平公主当然知道她母后和父皇不会同意,而她生气的不是吐蕃求娶她,是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婚嫁的年纪了,所以感到恐慌。
她已经十五岁了,就算母后因为不舍得将她嫁去吐蕃,那以后她也会嫁给别人,一个可能都没见过两面的男人。
一想到这里,太平公主对权力的渴望就越强烈,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在她的观念里,拥有权力才能拥有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可以说不的权力。
她不想自己和过去的那些公主一样,成为大人们的牺牲品或者是纽带。
上官婉儿看着她发愣,便轻声呼唤了两声,太平公主回过神,立马掩饰透露着野心的眼神。
“婉儿,母后在哪?本公主要去找母后。”太平公主才不会坐以待毙,聪明的她何尝看不出现在的朝堂到底是谁在做主。
“是,公主殿下。”上官婉儿本就是武皇后派来陪着太平公主的。
就在两人踏出房门的那一刻,白茫茫的光迎面出现,一瞬间两人就消失地无影无踪。
虽然这光出现的短,但架不住它显眼啊,守门的婢女就这样看着她的主子和上官才人被光带走了。
沉默了三秒钟,婢女终于发出了尖叫声,满脸惊恐的逃离。
明初
公元1369年,这是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此时天下安定了不少,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于是十月二十日,在早朝上,朱元璋说:“学校教育,到元代其弊已极,使先王衣冠礼义之教混杂着元代文化意识,上下之间,波颓风靡,所以,学校之设,名存实亡。
自争战以来,人习以战斗,唯知干戈,莫识俎豆。
我常说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为当急之务,应该立即付诸实施。”
此言一出,大臣们无不认同,纷纷高喊陛下圣明,太子朱标也很开心他的父皇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没有成为太子前,朱标一直跟随父亲母亲四处奔波,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尸山血海。
正因为这样,朱标小小年纪就发誓,等他长大后,一定会让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现如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前进,这怎么不令朱标高兴呢?
成为太子后,朱标无一天懈怠,希望自己的学识能为大明排忧解难。
下了朝,朱标没有继续留下,他要先去看看母后。
朱标看到母后坐在凉亭里处理政务,打算过去打声招呼就回去学习。
母子连心,马皇后自然看到了她的孩子,她面露微笑,说:“标儿。”
朱标回应,可就在他离马皇后十米的时候,一道白光彻底将他吞噬,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马皇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等她反应过来后,踉跄着跑过去,停在朱标消失的地方,双眼失神,喃喃自语道:“标儿呢?”
离的近的侍女连忙扶住马皇后的身体,可通过微微颤抖的身体就会发现她们在害怕。
经历过战争的马皇后很快恢复了冷静,她让其中一个侍女去向陛下汇报此事,剩下的侍女四处分散搜索。
尽管马皇后亲眼看见了她的标儿是被一道白光带走的,可她不相信真的有什么神仙。
就在马皇后转身离开的时候,她背后的天空莫名黑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就像有人拿刀切下了一块天空。
“皇后娘娘,天空…空了一块!”侍女根本抑制不住颤抖的声音,其他侍女也都呆愣的望着天空。
马皇后转身抬头看向天空,刹那间瞳孔紧缩,这样的异象再加上之前的白光,她已经开始怀疑真的是神仙带走了她的标儿。
而这样的场景同样出现在其他朝代。
秦国
天空突然黑了一块,任谁都会恐惧,更别说黔首们了,个个四散而逃。
咸阳宫中因为扶苏的消失也跟炸开了锅似的,现在又出现了这样的异象,恐惧像龙卷风一样迅速在众人的心里蔓延。
此时还是廷尉的李斯默默凑到嬴政身边,“大王,此异象或许与扶苏公子的消失有关。”
嬴政没有回话,只是神色不明地盯着天空,但皱起的眉头就知道他的心情非常不好,甚至在暴怒的边缘。
王翦从扶苏消失后就一直在自责,都是他没有看好公子。
王贲看到父这个样子,又看了看天空,忍不住唉声叹气,这都叫什么事啊。
现在最焦头烂额的莫过于太史令了,太史令的官员翻遍了古书典籍,愣是对眼前的场景一无所知,一个两个急得都快把头发扯烂了。
要是再给不出答案,他们这条小命也不用要了。
可能是上天怜惜他们,那块黑了的天空竟然亮了起来。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不仅仅是因为它亮了,而是那上面竟然出现了一个人。
“父,扶苏公子在天上。”王贲低声惊呼道。
嬴政在看到扶苏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虽然不知道扶苏为什么会在上面,可看到人没事就放心多了。
重要的是搞清楚扶苏为什么会在上面,又怎么才能让他回来。
再者是要查清楚这个异象是否是人为,如果不是,那这个异象的出现是因为什么。
不过嬴政感觉这异象会给秦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