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修仙家族

“爹,你有没有发现咱家院子里这棵树,好像比昨天长大了一些?而且它的叶子看上去也不像以前那么病恹恹的,像是抹了一层油?”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天地间还残留着些许湿气。

即便后半夜才得以入睡的余小山也早早就爬了起来。

虽然他只有十二岁,但已经是家里大半个劳动力,睡到日上三竿这种事情,并不属于他。

聚集地里有学堂,只是教些简单的读书识字,七八岁入学,学个两三年,基本就能毕业。

想要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往往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这么一代代流传下去。

像灵植师这种,不仅要先成为修仙者,还得关系特别亲密,要么是家传,要么是师徒关系,才能得到传授。

学堂里是不可能教的。

差不多的职业还有炼丹师,阵法师,炼器师等。

而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都远在天边,即便有机会成为修仙者,也很难得到传授。

适合普通修仙者的职业,往往是聚集地守卫,或者商队护卫,要不就是加入猎虫队,基本都是些没有技术含量,或者凶险的工作。

至于说资质逆天,凭一己之力,成为筑基,乃至金丹真人,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自三千年前大灾变之后,不但天地间出现了黑湮风灾,就连人类的修行之路,也被拦腰斩了一刀。

放在以前,胎动圆满之后,就能从天地间摄取一道神秘气息,经过淬炼后,可帮助人打破体内第一道枷锁,成功跨入炼气境。

但如今,因为大灾变的缘故,别说胎动,就算低境界的修仙者,也难以感知到那种神秘气息。

胎动圆满再想凭借自己的能力跨入炼气境,根本不可能。

于是便有了【仙缘】。

高境界的修仙者可以从天地间提取那种神秘气息,赐予普通人。

同样,天地也留下了一线生机,在黑湮风灾的侵袭下,诞生出一些蕴含着神秘气息的灵物,这些灵物可以是一块石头,一棵草,一朵云,一汪泉水。

可谓千奇百怪。

但不管如何,只要能够帮人类踏入炼气境,皆为仙缘。

普通人想求仙缘,无异于难如登天。

光这一道门槛,就拦住了九成九的普通人。

严格意义上来讲,胎动就是踏入修行路的第一步,所以理应当归属于修仙者的范畴中。

放在三千年前,也的确如此。

但因为【仙缘】的缘故,再加上那些大人物刻意区分仙道至贵这一理念,直接将胎动从修仙者范畴中剔除。

并颁下法旨,胎动依旧属于普通人行列,只有到了炼气境,才算真正踏入修仙者的门槛,冠以修仙者的称号。

而且,从天地大灾变,那些残存的修仙者想方设法打造出福地后,这个世界就已经没有了所谓的宗门,有的只是福地,是一个个靠血脉延续的家族,而这些家族就算需要奴仆跟护卫,也很少从外面挑选。

一个福地,往往有许多家族在其中繁衍,也只有这些家族,才有足够的资源,供养筑基境以上的修仙者。

没有资源,没有被修仙家族牢牢把控的修行法门,任凭你天资再好,也只能苦苦挣扎。

当然,一些家族为了壮大自身,也会选择用招婿的方式,招揽一些天资不错的修仙者,几代之后,基本也就彻底同化了,成为根深蒂固的家族一员。

在资源基本都被家族占据的情况下,普通人就算侥幸得到【仙缘】,并踏入炼气境,后面的路同样困难重重。

除非能够碰到福地开荒,再加上几分运气,通过数代人拼命努力,才有那么几分可能跻身其中,慢慢发展壮大,供养出属于自家筑基境。

这才是这个世界往上爬的‘康庄大道’。

所以,这个世界的家族凝聚力,远非外人所能想象。

这也是余老汉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三个儿子活下去的原因。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老了,与其把资源浪费在自己身上,还不如让后代的路稍微好走一些。

只要大儿子余大山能求得【仙缘】,并炼气成功,成为一名真正的修仙者,就有那么一丝机会,创建属于自己的家族。

这个世界的家族二字,代表着传承,是一个势力划分的标准,也叫修仙家族。

没有炼气境的修仙者,任凭你家里有一百个胎动圆满,也称不上修仙家族。

随着家族齐心协力,供养出一个筑基境,就有资格以天地灵根,开辟一方小型福地。

但这也只是理论上。

因为天地灵根太过稀缺,可以称得上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资源。

几乎每次有天地灵根出现,都会引起一番血雨腥风,经过惨烈无比的争夺,胜者便有资格去开辟属于自己的福地。

从此,名动一方,当家做主。

筑基家族再往上就是金丹家族以及元婴家族,即便在那些大型福地中,那也是最顶尖的存在。

对于余家来说,这一切无疑太过遥远。

就算给余老汉几个胆子,也不敢往这方面去想,自家能够供养出一个炼气境的修仙者,在福地中建立一个家族,并拥有永久居住权,已经是他所能想象的极限。

他在院子里活动着身体,听到小儿子的话,撇了眼旁边余安所化身的榆树,平淡的说道:“整个牛脊岭的树木,早上都差不多这样,那油光是清晨落下的露水,被太阳照的,所以才显得精神些。”

说完后,余老汉又吩咐道:“赶紧去洗把脸,然后煮二斤灵米,再去叫你大哥二哥回来吃饭。”

“煮灵米?”

余小山本来也就随口一说,又听到要煮灵米,整个人顿时兴奋起来。

别看余家种了十亩灵米,但不代表日常吃这玩意。

跟普通的稻米不同,就算是种在灵田里的灵米,产量也谈不上高,一亩地正常情况下,收个一百七八十斤都算好的。

今年或许能多收点,达到两百斤出头。

按照收购价,一块灵石换三十斤灵米,胎动大成如果敞开肚子吃,一顿能吃一斤。

毕竟灵米蕴含着灵气,营养丰富,很容易饱腹,吃太多不消化,只会浪费。

余家四口人,两个胎动大成,一个胎动小成,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一顿饭就得消耗三斤灵米,一天就是九斤,一个月就是二百七十斤,相当于九块灵石。

换作往年,余家一年结余的灵石,最多也就四十块,再扣掉四个人进入福地的名额二十块,相当于剩下二十块灵石。

光吃灵米,满打满算,也就能维持两个月。

况且,余二山需要养身子,每年固定三块灵石支出。

灵米的种子倒是算在租金里,可方方面面的生活,就不需要灵石了?

哪怕余家每年都会留下一些灵米食用,最多也就一二百斤,这还是一整年。

所以能够偶尔吃顿灵米,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余小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天天,顿顿吃灵米。

不管是他这种正在长身体的,还是已经胎动的人,吃灵米都有莫大的好处。

余二山小的时候如果能多吃点灵米,十四岁那年胎动,就不会被伤到根本。

说白了,还是穷。

普通人家,别说是修行,光维持日常生活所需,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等余小山兴冲冲的进屋煮灵米,余老汉才把目光重新落在身旁的榆树上,他的目光此刻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明亮,脸上甚至多了几分激动的潮红。

苟在末法福地当树祖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