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灵石,倒是比往年便宜了两块灵石。”
从店铺离开,赵坤忍不住说道。
显然,这些店铺也明白,今年聚集地这些人手里的灵石不多,不得不降价销售。
哪怕只是便宜了两块灵石,相信很多人也会心动。
说不定砸锅卖铁,咬咬牙,买上一颗。
“就算便宜了,咱们也买不起,倒不如趁这个机会多逛逛。”
余二山叹息道。
不过心里,他却算了一笔账,以他家的灵石,能买五颗补血丹,但真要买这么多,也是浪费。
换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说把补血丹当成糖豆吃,就能突破。
以余大山的体魄,还有这个风灾季持续的时间,他估摸着,最多三颗就足够了,剩下的灵石可以再买点别的。
只要余大山不偷懒,他相信,等明年返回的时候,便可以完成第二次换血,到时候也能给自家父亲一个惊喜。
通常,从胎动大成到圆满,都要完成三次左右换血。
而这个数字并不固定,根据流传下来的说法,这跟一个人的潜力有很大关系。
换血次数越多,潜力就越大。
但一个人是有极限的,而且修仙者的后代跟普通人的后代,先天体质就不一样。
再加上从小用服用增强体质的灵药,再以秘法巩固根基,会让他们的换血次数远远超过普通人,潜力自然也更强。
据说,一些大家族的后代,甚至可以五次,六次换血。
换血次数越多,突破到炼气境的几率也就越大,将来也能走的更远。
余大山尽管从小壮硕,二十二岁就已经完成了一次换血,放在聚集地里,这份资质绝对属于上等,只是仍旧没法跟修仙者的后代比。
所以,他的极限应该在三次,至于四次,余二山不敢去奢望。
理论上,换血达到极限,进无可进后,再将蜕变的气血打磨一番,就是胎动圆满了,只是因为换血次数的多寡,即便同为胎动圆满,也有高低上下之分。
而胎动圆满之后,就需要炼化仙缘来尝试突破。
尽管有传说称,某个幸运的胎动大成,在黑湮风灾后,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份先天仙缘,炼化后,直接突破到炼气境。
这似乎意味着,即便没有达到胎动圆满,只要有仙缘在手,也是可以冲击炼气境的。
但这种传说,被很多人嗤之以鼻。
因为在普遍的观念里,只有自身达到极限,才能突破。
可同样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炼气,关键在于仙缘,在于那一道神秘气息,就算没有达到自身极限,只要有仙缘,照样能突破。
只不过,突破的几率要比是自身达到极限小一些。
所以,只要有足够的仙缘,一次不成两次,三次不成四次,那么就算没有达到胎动圆满,依旧可以突破到炼气境。
问题是,谁家有这么多仙缘供你挥霍?
就算大家族的后代,也不可能如此。
跟一道仙缘比起来,在胎动境界多打磨几年,达到自身极限所消耗的资源,根本就不值一提。
况且,换血次数,自身的根基,还关系到突破炼气境以后,能否走的更远。
或许,真有幸运儿在胎动大成炼化仙缘,并突破到炼气境。
可他终其一生,恐怕也只能停留在炼气境初期,无疑是最弱的炼气境。
因此,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在胎动圆满前炼化仙缘进行突破。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余二山无论如何,都要让余大山达到胎动圆满以后,再尝试突破。
因为他家赌不起,也输不起。
而他的计划就是,今年冬天,先让余大山完成第二次换血,明年打磨体魄,等到下一次风灾季,再完成第三次换血。
如此,两年后,最多三年,余大山就有资格尝试突破到炼气境了。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恐怕也会很多。
以眼下他们手里的灵石,顶多能供应今年风灾季的修行,等明年还得另外再想办法。
至于说吃软饭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
他还打算等今天忙完,就去找对方说清楚,给对方一个交待。
就这样,余二山跟赵坤逛了好几个店铺,也算是大开眼界,除了补血丹,余二山还看上了一种强筋壮骨草,熬制服用后,可以强筋壮骨。
人的气血,从来不是单一存在的,气壮则神足,骨强则血旺。
强筋壮骨,增强的不仅仅是筋骨,而是整个身体。
相当于增强底蕴。
只不过价格也不便宜,八块灵石一棵,都快赶上补血丹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强筋壮骨草有些鸡肋,性价比远不如补血丹。
但对于那些立志在换血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的人来说,却是好东西。
余二山每年消耗三块灵石吃的补药里面,就有强筋壮骨草。
当然,肯定不可能是一整棵,而是很少一部分。
其实,那些修仙家族中就有专门增强体魄,辅助换血的秘法跟秘药,而这些东西往往是一个家族的底蕴,根本不可能外传。
还有就是虫族体内的精粹。
想到这里,余二山越发体会到,能够长盛不衰,成千上万年延续的修仙家族,到底有多恐怖。
同样,普通人家想要发展成真正的修仙家族,也更显得不容易。
不过,就算再难,余二山也不会放弃。
等他们逛的差不多,街上已经挤满了人,全都是安顿后,来这边长见识,或者购买生活物资的。
两人来到一开始看好的干柴店,花了三枚新月币,购买了三大捆干柴,省着点,足够消耗一段时间。
新月币是新月福地自己铸造的钱币,也仅在新月福地里,以及所属的聚集地内流通,为的就是方便交易。
否则不管买什么都得用灵石,普通人根本就用不起。
而且,灵石的价值也比较大,一块灵石,可以换一百枚新月币,要是购买普通粮食,足够一家三口吃一整年。
只不过像在牛脊岭聚集地,大家就连平时吃的普通米,也是自己种,根本就不会去买。
这次来福地,基本也都带了个够。
除了干柴!
因为这已经是门敛财的生意。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家来福地避难,根本无法带太多东西,在粮食跟干柴之间选择的话,那肯定是前者。
可如果来到福地,没有干柴,就没法生火做饭,总不能生吃米吧?
指望全部烙成米饼,在寒冷的冬天,不需要几天就冻得跟石头一样硬,牙都给你崩掉。
这也是干柴生意慢慢发展起来,并成了独门生意的真正原因。
背着干柴回到临时住所,余二山将其中一捆给了铁柱媳妇,在其千恩万谢中回到自己家。
家里,余大山跟余小山早就望眼欲穿,他们也很想去长长见识,但没办法,得留下看家。
本来指望着余二山回来,他们可以出去,但没想到,余二山在吃了早饭后,便言称有事,继续让他们看家,然后独自一人离开。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