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坐在地上,拿出一张麻纸,开始折叠,最终折出一个纸风车,用小棍固定好。
然后静静等待水开。
此时。
朱标注意到异常,夏白将水壶盖封死,上面压着一块石头,仅留一个小孔透气。
夏白手不停。
他从身上取出一根铜管,插入壶口,另一端连接着一个装有风车的齿轮。
朱元璋与朱标相视,眼神充满迷惑,不知夏白意图何为,但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水尚未沸腾。
铜管之中升起了一缕白烟。
渐渐地。
朱元璋与朱标注意到,在这白烟的带动下,齿轮开始运转,速度不急不缓,随后上方的纸风车也随之旋转。
随着水温持续上升。
齿轮转动的速度竟然加快了,纸风车的旋转频率也逐渐提高,最后竟发出了哗啦啦的风声。
“这才是我希望您能看到的。”夏白转身说道,唇角挂着笑意:“这也是煮开一壶水在未来天下的用途。”
朱元璋疑惑地端详了几眼:“为何我没发现有何特别之处,只是靠煮开水来让这个纸风车动起来而已?”
“这有什么难的。”
“只要我们愿意,可以让宫中的仆人、太监提着这纸风车奔跑,那转动的速度比你这个还要快。”
“这样未免太过麻烦。”
“也是对柴火的浪费。”
朱元璋的神情恢复了平常,带着些许轻松和轻蔑,先前夏白带给他的压迫感此刻已经消散了不少。
夏白指向转动的风车,对朱元璋说:“倘若这不是纸风车,而是轮子呢?”
“假如不止是一个轮子。”
“而是四个呢。”
“如果烧的不是木柴,而是煤炭呢,如果烧的不只是这一壶水,而是许多壶水呢。”
“如果这些齿轮连接的不是风车,而是工匠用来锻造兵器的铁锤,是船只前进的桨叶,是农夫手中的犁呢?”
“陛下能否想象那幅景象?”
朱元璋的脸色骤然变化,脸上首次显露出惊讶之色,如果按照夏白所说的,这‘煮开水’的场景可真令人震惊。
可是这么个简单的‘煮开水’,真的能转化成这么多可怕的东西吗?而且这需要耗费多少水、木柴和煤炭呢?
再者。
真的能够取代人力吗?
朱元璋内心充满质疑。
并且,如果真的有了这些东西,大明的百姓岂不是要整天无所事事,这对天下的安定也是巨大的威胁。
朱元璋冷哼一声,“即便你描述得天花乱坠,也无法证明这些事物确实能够实现。”
“而且我大明根本不需要它们。”
“要是我真有这样的东西,直接分给百姓岂不是更好?何必如此复杂?你的想法虽好。”
“但我并不需要。”
朱元璋的态度十分坚定。
夏白神色平静,他对眼前的局势早已心中有数。“烧开水”的实际用途,对君王而言,带来的变数太多。
他们心底会本能地排斥和抵触。
他们不愿意接受改变。
但夏白毫不介意,也不着急。他此行的目的只是向朱元璋表明,世间即将出现这些新奇之物。
他再次来到牛车旁。
从上面抱下一个圆筒形的东西,放置在朱元璋面前。
随后拿出一个火折子。
------------
看到眼前的圆筒形物件,朱元璋瞳孔微微一缩。他若没闻错,空气里确实弥漫着*的气息,再结合它的外形,这极可能是一尊火炮!
朱元璋眉头一扬,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火炮的厉害,而且现今的火炮还有炸膛的风险。
他急忙拉着朱标向后退了几步。
不敢过于靠近。
而且夏白的想法,他始终捉摸不透,更不敢冒险。
他输不起。
周围的侍卫也纷纷靠拢过来,将父子二人护在*,不过朱元璋倒并未太过惊慌。
因为这火炮是朝天的。
滋!
夏白点燃了一根引线,只见一道火光划破夜空,迅速钻入圆筒*,最终消失不见。
轰!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黄光直冲九霄,在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见此情景。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不过是烟花罢了。
然而,夏白燃放的烟花比他以往见过的更加耀眼夺目,显得尤为震撼。
接连不断的轰鸣声回荡。
整个夜空被烟花装点得如梦似幻。
美不胜收。
令人赏心悦目。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的烟花看似可怕,稍微改动一下,就真成了火炮,威力也相当惊人,甚至不逊于我大明的火炮。”
夏白注视着朱元璋,说道:“这就是火炮!”
朱元璋皱眉思索。
他又瞥了一眼不断“砰砰”作响的烟花,眼中闪过一丝沉重。
夏白道:“这是烟花,但也是火炮。”
“盛世烟花,乱世火炮!”
“陛下觉得我展示的这门火炮威力如何?”
朱元璋眉头微皱,细细审视着眼前的物件,语气低沉地说:“外观虽不及大明现有火器精致,但似乎更便于携带,且装填迅速*。”
“只是具体的性能尚未可知。”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他客观评价一番后,心中满是疑惑。夏白是如何研制出这些东西的?要知道,这些都是朝廷严禁之物。
夏白又是从哪里搞来的?
难道有人胆敢违抗圣旨,私自制造并售卖?
想到此处,朱元璋眼中掠过一丝寒光。他对火器的威力了解越多,就越不允许这类致命武器流入民间。
夏白察觉到皇帝的愤怒与杀机,缓缓说道:“倘若此炮日后威力更强、射程更远且更加精准,那么它是否足以摧毁应天府城门,甚至撼动*根基?”
朱元璋脸色骤变,眉宇间充满阴霾,冷冷质问:“你这是何意?”
“你是想谋反不成?!”
夏白双手背负,仰望天际绽放的绚丽焰火,平静地道:“陛下看来只看到了它对朱氏江山的潜在威胁。”
“可在我看来,它关乎的是这片土地上的铁与血,是山河破碎、家国离散,更是华夏疆土的日渐萎缩。”
“未来世上一切,皆需以铁与血铸就。”
“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中。”
“只有火器所及之处,才是真正的疆域;未被火器触及之地,则注定成为华夏丧失的土地。”
“当别国凭借高产稻米养育更多人口,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工具革新,解放劳动力,并进而发展出更为*强劲、更具威胁性的武器。”
“那时,今日呈献给陛下的不过是雏形,日后定会化作直击大明的炮弹。”
“落后必然挨打。”
“宋朝的历史已无数次昭示这一点。”
“若不自强,昔日宋朝割地赔款的悲剧终将重现于今时。”
“而如今陛下坚持保守的态度,将来必将成为加诸朱家子孙的刀剑,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
朱元璋双眼如冰霜般冰冷刺骨。
夏白收回视线,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宫殿,轻声说道:“陛下当年称霸天下之时,定是何等意气风发。”
“若有一天屠刀架在你朱家后代的脖子上,落在百姓的肩头时,你有何感受?你是否真的想保护他们?又该如何去保护?”
“你心中那永固的江山,在铁蹄与火器的冲击下,究竟能支撑多久?那些被你试图控制的子民,又能反抗多久?”
“尊严仅存于刀尖之上,真理也只存在于炮口的射程内。”
“治理国家恰似逆流而行,不进则退。”
“然而,当你停下脚步时,别处未必会停滞不前。”
“蒙古军队西征之际,早已将你禁止流传出去的东西传播开来,也早已让外界知晓。”
“经历过蒙古人的入侵之后,许多人因此警醒,并努力提升自身。”
“为的是避免再遭此劫。”
“大明如今确实强大。”
“但这还不够。”
“更难以守住这片江山。”
“而且陛下,这么多年以来,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大明鼎盛之时,与汉唐极盛时期相比,究竟如何?”
“秦汉曾经的强大,后来被隋唐所超越。如今大明初建,励精图治之下,天下长期发展下去,本应在盛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敢问陛下,现今的大明,当今的陛下,是否仍有超越汉唐的决心与信心?”
朱元璋陷入沉默。
超越汉唐,甚至超越更远,他曾有所思考,但觉得并无太大必要,守住现有的天下就已足够,过多的追求只会耗费民力,徒增虚名而已。
“我对子孙的要求不高,只需守护先人留下的土地即可,至于开拓疆域之类的事,我没考虑过。”朱元璋说道。
夏白点头道:“陛下的想法,我基本理解,天下刚刚安定,百废待兴,的确应该休养生息,与民同乐。”
“但这种想法也不能如此僵化地固定下来,有些事情你可以那样做,却不能公开宣扬。”
“更不能将其作为祖宗之法固定下来。”
“这是授人以柄。”
“军国大事尚且不该与外人商议。”
“更何况国政?”
“而且陛下,你对天下的长远认识太过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幼稚。”
“华夏历史中,已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等朝代。”
\"陛下心中可有打算,如何称呼这大明?\"
------------
\"称呼?\"
朱元璋冷笑一声:\"我大明无需这些虚名,那是衰败王朝才会去琢磨的东西。\"
\"我开创的大明定能万世长存,千秋不朽。\"
朱元璋重拾信心。
他对大明的期待,不是成为那些*的朝代,而是成为千古一统,甚至万古一统。
夏白微微一笑:\"陛下身为开国之主,自是对新立的大明满怀信心。但若想让大明长久屹立,仅靠君王的信心还不够,还需对天下施行妥善治理。\"
\"陛下最厌恶的孟子曾言:'内无法度之臣,外无敌国外患,则国必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以陛下如今治国之道,对天下的要求,以及对日后大明的规划,草民斗胆为大明拟定一个称呼。\"
朱元璋皱眉。
但他并未阻止,只是十分好奇,夏白会给大明赋予什么样的称号。
是美称,还是恶名?
朱标也望过来,满脸疑惑。
夏白今日的话比起之前更加尖锐,甚至带有一丝反叛之意。
他也很想知道,夏白心中的大明会是什么样的称号。
\"刚!\"
听到这个字,朱元璋眼神微动,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表情。
他抚着下巴的灰白胡须,咂了咂嘴,低声念了一遍\"刚\",思索片刻,竟也不反感。
刚,即坚。
刚,亦强。
这算是个美称。
朱元璋点头,语气平淡:\"此字我不太喜欢,但大明确实符合这个刚字。我凭一身铁骨驱逐蒙古人,对*污吏向来不屈不挠。\"
\"若我的子孙都能如此刚正、刚硬、刚毅,那大明的江山就稳固了,再无隐患。\"
夏白笑了笑:\"如此陛下可以安心,在您的这套制度下,您的子孙们想不刚直都难。\"
朱元璋皱眉,没完全明白夏白这话的意思。
夏白直言不讳:\"陛下视家如国,只愿子孙后代守业安家,这般境况下,又怎能不刚正?\"
“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你也没给他们留下别的路。”
“自秦始皇起,每个盛世王朝都会有些豪言壮语。”
“周朝说过:普天之下,尽属王土;四海之内,皆为臣民。”
“秦国宣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不流干热血,绝不罢休。”
“汉朝则说: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疆,谁敢冒犯强汉,虽远必讨。”
“晋朝云:安抚万邦,安定四方,开启九州蒙昧,奠定千载基业,让昔日未归顺之王臣服。”
“隋朝称:四方异族,胆敢来犯,必灭其国,绝其后。”
“唐朝更是霸气十足:内外敌寇,凡敢动武,格杀勿论!”
“即便宋朝,也有过‘纵使灭族,也绝不妥协,他人休想染指我的疆域’这样的话。”
“那么,大明呢?”
夏白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元璋。
朱元璋一言未发。
夏白接着说道:“在陛下规划的体制内,在陛下细致的部署中,甚至是在陛下确立的祖制之下。”
“我为大明拟几句话。”
“一句是:日月山河永固,大明江山长存。”
“另一句是:不议和,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镇守国门,君主为社稷而殉。”
“与历代王朝的宣言相比,大明的这些口号显然逊色不少,缺乏震慑力,还透着些许弱势。”
“陛下的大明,真是刚毅正直吗?”
“抑或只是迫不得已的强硬?”
夏白轻笑一声,嘴角挂着一丝不屑与冰冷,继续说道:“这便是陛下为大明奠定的长久根基。”
“实在憋闷。”
“要是大明能像其他朝代那样积极扩张,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到时进可攻城略地,退可保家卫国,岂不是比一味退缩更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