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杭州带着湿冷的寒意,杨龙站在辰星大厦顶层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玻璃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他用指尖轻轻划过,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
办公桌上,一份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报告静静摊开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勾勒出VR\/AR技术的最新突破。报告旁边是meta和苹果的发布会简报,还有几张索尼研发中心的内部照片——这些资料都是蔡浩宇通过私人渠道弄到的,上面还标注着\"机密\"字样。
\"看完了吗?\"豆豆推门走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红茶。她今天穿了件深灰色的高领毛衣,衬得肤色越发白皙。
杨龙接过茶杯,温热透过陶瓷传递到掌心:\"看完了,比预想的进展快。\"
\"好消息?\"
\"也是坏消息。\"杨龙指了指报告上的一段数据,\"脑机接口的延迟已经降到11毫秒,触觉反馈精度提升了40%,但......\"
\"但还不够。\"豆豆接上他的话,目光落在报告最后的结论部分,\"离你们构想的'辰星oL'还差得远。\"
杨龙点点头,啜了一口茶。红茶醇厚的香气在口腔中扩散,带着淡淡的柑橘味——是豆豆最喜欢的伯爵茶。
\"蔡浩宇什么意见?\"
\"他建议我们去实地考察。\"杨龙放下茶杯,\"下周飞硅谷,已经约好了斯坦福和meta的人。\"
豆豆若有所思地靠在桌边:\"你觉得这次能看到实质性的东西吗?\"
\"难说。\"杨龙摇摇头,\"这些技术现在主要应用在军事和医疗领域,民用版本至少还要五年。\"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叩响,宋薇娜探头进来:\"杨总,蔡总到了,在会议室等您。\"
米哈游的会议室里,蔡浩宇正对着投影屏幕讲解一份技术路线图。他今天难得穿了正装,但领带依然松松垮垮地挂在脖子上,眼镜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索尼最新的VR头显原型机参数。\"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单眼分辨率达到8K,刷新率120hz,FoV扩展到150度......\"
杨龙仔细查看着每一项参数,眉头渐渐舒展。这确实比市面上任何消费级产品都要先进,但距离他们构想的\"完全沉浸式虚拟世界\"还有不小差距。
\"延迟呢?\"
\"运动到成像延迟控制在15毫秒以内,但触觉反馈还有明显滞后。\"蔡浩宇推了推眼镜,\"最麻烦的是算力需求——要流畅运行这种画质的虚拟世界,至少需要目前顶级显卡三倍的性能。\"
杨龙沉思片刻:\"脑机接口那边怎么样?\"
蔡浩宇调出另一组数据:\"斯坦福的团队在非侵入式bcI上取得了突破,现在可以通过头皮电极实现简单的指令输入,但精度远远不够游戏使用。\"
他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个瘫痪患者戴着布满电极的头盔,仅凭思维就能控制机械臂拿起水杯。虽然动作缓慢且不连贯,但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医疗级都这样,民用至少再等十年。\"杨龙一针见血地指出。
蔡浩宇苦笑:\"所以我们得做两手准备。\"
他切换到最后一页幻灯片——一个分阶段的开发计划。2024-2027年开发传统pc\/主机版的\"辰星oL\",同时持续投入VR\/AR和bcI技术研究,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出完全沉浸式版本。
\"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杨龙点点头,\"先确保核心玩法和内容质量,技术迭代可以慢慢来。\"
会议结束后,两人站在米哈游的天台上抽烟。冬日的阳光稀薄地洒在水泥地面上,远处的钱塘江泛着冷冽的波光。
\"说真的,\"蔡浩宇吐出一口烟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虚拟世界'?\"
杨龙望着天际线上模糊的群山轮廓,想起重生前那个时空中,直到2025年VR技术依然没有质的突破。但这一次,似乎有些不一样——科技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总会有人看到的。\"他最终说道,\"如果不是我们,那就是豆苗他们那一代。\"
蔡浩宇轻笑:\"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哲理了?\"
\"年纪大了。\"杨龙掐灭烟头,\"机票订好了,下周二飞旧金山。\"
出发前的周末,杨龙和豆豆去了西湖边散步。初冬的西湖游人稀少,残荷枯立在湖面上,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景致。
\"这次去多久?\"豆豆挽着他的手臂,呼出的白气在空气中凝结成小水珠。
\"一周左右。\"杨龙紧了紧她脖子上的围巾——是上个月新买的那条深蓝色羊绒围巾,\"先去斯坦福,然后去meta总部,最后到索尼研发中心。\"
豆豆点点头,突然停下脚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技术真的成熟了,'辰星oL'会是什么样子?\"
杨龙望着湖面上掠过的水鸟,思绪飘向远方:\"就像......\"
\"就像《头号玩家》里的绿洲?\"
\"不。\"杨龙摇头,\"比那更真实,更......\"他顿了顿,寻找着合适的词汇,\"更人性化。不是逃避现实的虚拟世界,而是拓展现实的可能。\"
豆豆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最近说话越来越像哲学家了。\"
\"跟蔡浩宇学的。\"杨龙轻笑,揽住她的肩膀,\"走吧,天要黑了。\"
他们沿着湖边慢慢走着,身后是渐渐亮起的城市灯火。在这个平凡的冬日傍晚,关于未来虚拟世界的构想,似乎也变得触手可及起来。
旧金山国际机场,杨龙和蔡浩宇刚下飞机就被斯坦福派来的专车接走。车窗外,硅谷的阳光依然明媚,道路两旁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低矮的科技公司办公楼,与杭州的都市景观截然不同。
\"第一次来?\"蔡浩宇问。
\"这一世是第一次。\"杨龙下意识回答,随即意识到失言,赶紧补充,\"我是说,这个时代是第一次。\"
蔡浩宇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但没多问。
斯坦福的实验室比想象中朴素,白色的墙壁上挂满了专利证书和研究论文。接待他们的是神经工程学教授李维,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美籍华人。
\"我们最新的突破在这里。\"李维带他们来到一个布满仪器的房间,指着中央的环形设备,\"这是第七代非侵入式bcI,信号采集精度比上一代提高了60%。\"
杨龙戴上测试用的头盔,眼前立刻浮现出一个简单的虚拟界面。通过集中注意力,他能够选择界面上的图标,但操作有明显的延迟和误差。
\"目前主要用于渐冻症患者的沟通。\"李维解释道,\"要用于游戏控制,至少还需要五到十年的改进。\"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参观了meta的 Reality Labs和索尼的研发中心。每一家都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demo,但又都坦承距离大规模商用还很遥远。
在回国的飞机上,蔡浩宇翻看着厚厚的笔记,眉头紧锁:\"所有技术都在进步,但没有一项达到我们的需求。\"
杨龙望着舷窗外的云海,平静地说:\"所以按原计划走,2027年先推出pc版。\"
\"然后呢?\"
\"然后继续研发,等待技术成熟的那一天。\"杨龙调整了一下座椅靠背,\"也许五年,也许十年,总会等到的。\"
飞机穿过云层,轻微的颠簸中,杨龙想起了豆苗和陆子浮——那两个在游戏世界里探索无限可能的年轻人。他们这一代,或许真能看到那个理想中的虚拟世界成为现实。
而他和蔡浩宇要做的,就是为那个未来铺好第一块基石。
杭州的冬夜静谧而深沉,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零星的几盏路灯在夜色中孤独地亮着。杨龙站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手里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目光落在远处模糊的天际线上。
桌上的文件摊开着——斯坦福的脑机接口研究报告、meta的VR技术路线图、索尼的触觉反馈专利,还有一份辰星内部的技术评估。这些资料他反复翻阅了无数遍,纸张边缘已经微微卷曲。
2025年越来越近了。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曾经,他对未来十年的游戏行业发展趋势了如指掌,每一个风口、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清晰地刻在记忆里。但现在,那些记忆正在迅速失去价值——市场已经因为他的介入而改变,技术的发展轨迹也与他所知的大不相同。
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豆豆披着睡袍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
\"还不睡?\"她将牛奶放在桌上,目光扫过那些文件,\"这些不是都看过了吗?\"
杨龙接过牛奶,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指尖:\"我在想......\"他顿了顿,\"如果倾尽所有资源去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到底能不能成功。\"
豆豆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睡袍的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锁骨处的一小片肌肤。窗外微弱的光线映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怎么突然这么犹豫?\"她轻声问,\"这不像你。\"
杨龙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技术进步比预期慢,市场需求也不明朗。要真正实现我们构想的'辰星oL',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
\"所以呢?\"豆豆的目光直视着他,\"你是在担心投资回报周期太长?\"
\"我是在想......\"杨龙斟酌着词句,\"值不值得赌上辰星的全部未来。\"
豆豆静静地看着他,突然笑了:\"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保守了?\"
她站起身,走到杨龙身边,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技术文件:\"当年在哈尔滨,我们连下个月的房租都凑不齐的时候,你就敢把所有积蓄投进创立辰星。\"
杨龙想起那个狭小的办公室,想起豆豆熬夜画原画的侧脸,想起他们一起啃着方便面调试代码的日子。那时的辰星还只是一个空壳,连第一个项目都还没有着落。
\"那时候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豆豆打断他,\"就因为现在辰星做大了,你反而不敢冒险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杨龙心上。
窗外,一片雪花悄然落在玻璃上,转瞬即逝。杭州的初雪来得悄无声息。
\"我不是反对谨慎。\"豆豆靠在他肩头,声音柔和下来,\"但如果连你都不敢推动技术边界,还有谁会做?腾讯?网易?还是那些只想着复制成功模式的跟风者?\"
杨龙望着窗外越来越多的雪花,思绪渐渐清晰。是啊,就算失去了\"先知先觉\"的优势,他依然是那个敢于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押注未来的杨龙。
\"你知道吗?\"豆豆突然说,\"我最佩服你的一点,就是总能比别人早五年看到方向。\"
杨龙心头一震。
\"从《星辰之舞》到《原神》,再到现在的VR布局,你每次都走在所有人前面。\"她抬起头,眼中映着窗外的雪光,\"所以,如果连你都觉得这条路值得赌,那就一定值得。\"
杨龙紧紧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在那个没有暖气的哈尔滨办公室里,他们一起度过的第一个冬天。
\"失败了怎么办?\"他轻声问。
\"那就失败呗。\"豆豆耸耸肩,\"至少我们推动了国内的技术积累。再说了——\"她狡黠地眨眨眼,\"辰星现在赚的钱,够我们失败好几次了。\"
杨龙忍不住笑出声。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地覆盖了整个杭州城。而在这个温暖的房间里,一个关于未来的决定,正在悄然成形。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