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努力考上大学,之前是大哥拉着一家人进步,现在大哥遇到了困难,他作为家中的一员,也要为家里出力。
这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对于普通人来说,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跃龙门,上了大学就能吃皇粮,国家会给分配工作,从此端上铁饭碗。
周小弟买了几个大肉包子,三人吃过东西,周兆辉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周兆辉从小就有主见,也是家里最有本事的人,两人自然没有意见,于是下午父子三人一起行动。
周兆辉先是去了供销社,买了牙签和一个大号搪瓷碗,又在路边找馄饨摊大姐帮忙把部分鱼丸和鱼豆腐给煮了一下,煮热乎了就盛到搪瓷碗里,上面放了一些葱花和香菜点缀,一看就很有食欲。
周兆辉长相帅气,人还有礼貌,馄饨摊大姐很乐意帮忙,周兆辉也没让大姐白帮忙,送了两罐鱼罐头给大姐,煮热乎的鱼丸和鱼豆腐也给大姐留了一些。
大姐挺不好意思,“同志,你看你,这。”
周兆辉笑笑,端着热腾腾的鱼丸和鱼豆腐离开。
有了周兆辉的加入,小吃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周兆辉可不会傻傻地等着顾客主动找上门,在摊子前就吆喝了起来。
“好吃的鱼丸,鱼豆腐,免费品尝,免费品尝。”
免费两个字,周兆辉喊得格外用力,大家都有占便宜心理,一听说免费,就凑了上去。
周小弟看自己大哥吆喝,也跟着一起喊,“好吃的鱼丸,鱼豆腐,免费品尝啦!”
农贸市场的人流量本来就大,两人一吆喝,还真的吸引了不少人过来。
“真的好吃吗?”
一个大嫂怀疑,后面围着的人同样抱着迟疑的态度。
鱼丸,鱼豆腐,之前听都没听过。
是鱼和豆子混在一起做的豆腐吗?
周兆辉直接给来人递了一个牙签,“同志,你尝尝。”
大嫂拿着牙签戳了一个鱼丸送入嘴巴里,几人都看着那女同志,“怎么样?好吃吗?”
“那啥,我能在尝尝这个鱼豆腐吗?”
大嫂没有回答路人的问话,而是再次询问周兆辉,周兆辉欣然点头。
大嫂又吃了一个鱼豆腐。
吃完,把鱼丸和鱼豆腐一样买了一斤。
路人看大嫂的反应,也纷纷要品尝,周兆辉十分热情地给大家递了牙签。
“大兄弟,你可给我称好,别缺斤少两,要是我回家称了不够,可是要来找你的。”
周兆辉一边给大姐装鱼丸和鱼豆腐,一边回大嫂的话,让她放心,分量肯定不会少。
周兆辉做生意实在,称重的时候,秤上高高的,又给往里加了几个鱼丸,大嫂看着,心里很高兴。
“这同志做生意实诚,也一样给我来一斤。”
“我也要,我也要,家里有小孩,爱吃鱼,怕鱼刺卡到,这下好了,这个鱼豆腐和鱼丸,孩子肯定喜欢。”
一大嫂开口。
路人纷纷附和,可不是,小孩子吃鱼很容易卡到鱼刺儿。
还有一些孝顺的同志买了不少鱼丸和鱼豆腐,准备给家里的长辈吃。
鱼丸和鱼豆腐都是一块钱一斤,原本还有一些路人嫌贵,现在看这么多人买,也不再纠结价格,也加入到买买买的大军。
一时间,小摊生意十分火爆,前面的几个客人还是品尝了鱼丸和鱼豆腐,才决定买单,后面的客户,完全是被眼前的火爆场面吸引。
也不管好吃不好吃,只听说是用鱼肉做的丸子和豆腐,看这么多人买,肯定好吃。
大家都有跟风心理,
三人忙得不可开交,很快手工鱼丸和鱼豆腐就被热情的同志们抢购一空。
还有人慕名来的。
“给我把鱼豆腐和鱼丸,各来两斤。”
周兆辉歉意一笑,“同志,鱼丸和鱼豆腐今天卖完了,就剩鱼罐头和鱼了,要不你来点鱼罐头。”
一看罐头里的大块鱼肉,那同志毫不迟疑买了两罐鱼罐头,还问周兆辉明天还有鱼丸和鱼豆腐吗?
周兆辉连忙说有。
慕名而来的同志才心满意足提着买的鱼罐头离开。
等把鱼罐头卖完,还剩了一些鱼,三人也没在耗时间,准备收摊回家。
今天鱼制品小吃的火爆销售,三人看到了希望,剩下的鱼,完全可以拿回家加工一下,价格翻了好几倍。
为啥说翻好几倍,一斤鱼肉可以做出三到四斤鱼丸或者鱼豆腐。
卖鱼才挣几个钱,好的时候卖五毛钱,有时候还卖不到五毛钱呢?
周兆辉算了一下,下午卖了有一百五十块钱。
加上上午自己卖的八十块钱,今天一天就卖了两百三十块钱。
等他点完账,周父和周小弟都惊呆了。
今天一天卖了两百三十块钱吗?
乖乖,周父摆摊卖鱼好几天,都没卖到一百块,今天直接卖了两百三十块钱。
周兆辉点头。
周小弟也激动呀!
“大哥,嫂子真厉害!”
三人都知道,一天能卖这么多钱,都是那些鱼制品小吃的功劳。
周兆辉点头,嘴角却勾了起来。
弟弟夸他媳妇儿,他心里高兴。
三人回家的路上都挂着笑。
父子三人今天的生意还算顺利,看房子的周母就不太顺利。
魏红梅今天跑了一整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房子。
这年头,住房都紧张,一大家子挤在一间房子里的情况很多。
说个实在话,城里人住得还不如农村宽敞。
有工作的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楼房就是筒子楼,一层有好多户人家,没有单独的厨卫,厕所和厨房都是公用的。
说个不好听的,在家放个屁,隔壁可能就能听到,一点儿**都没有。
魏红梅有些着急上火,她今天看了几个筒子楼房,都是一室一厅的,要是没有儿媳妇,一家人挤一挤倒是也没啥。
以前在农村,周家有三间房,一家五口都睡在盘的土炕上,也没说非要有独立的房间。
儿媳妇毕竟和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咋能挤在一起。
魏红梅唉声叹气,看的几个房子,不太合适就算了,价格也是真高。
平均下来,一个月房租都上了二十,一年光房租就要两百四了。
要是租两个筒子楼,一年房租五百多,还不如回乡下呢?
又想大儿子和儿媳妇都要在城里租房子,她能改变两孩子的想法吗?
魏红梅心情复杂,回去一路上都心不在焉,等她一进屋,就被客厅的场景震住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