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上,纳兰朵的指腹在鹰纹银戒上碾出红痕。
浓烟被夜风吹得忽明忽暗,却遮不住三百步外那抹在火墙间穿行的身影。
虎皮头盔的毛边被火燎得卷曲,兽纹皮甲下露出的小臂肌肉虬结,正是三年前在阴山脚下血洗汪古部的\"人屠\"岚风。
\"是他。\"
纳兰朵的声音比弓弦更冷,箭尾的白翎擦过她颤抖的睫毛,三年前那个血色黎明突然在眼前闪现。
襁褓中的弟弟被抛进火堆,阿叔的头颅被挑在狼头枪上,而这个戴着虎皮头盔的男人,正踩着焦黑的羊皮袍大笑,靴底碾过她藏在灰烬里的银戒。
弓弦发出不堪重负的闷响,纳兰朵几乎是用全身力气拉开漠北强弓,箭头簇在火光中泛着蓝汪汪的毒光。
\"人屠,你该死了!\"
伴随着她的一声爆喝,尾音未落,箭矢已携着破甲声撕裂空气。
纳兰朵死死的盯着羽箭飞去的方向,可就在羽箭距岚风胸口三寸时,变故陡生。
一名浑身是血的羽灵部骑兵突然从巷口冲出,抬手欲扯岚风的缰绳。
箭尖毫无阻滞地穿透骑兵的肩胛骨,瞬间将其毙命。
岚风猛然惊觉,本能地侧身翻下马背,箭矢擦着他的护心镜划过,在狼首纹章上留下半掌长的凹痕。
\"该死!\"纳兰朵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看着岚风在地上翻滚躲进阴影,火光照亮他惊怒交加的脸上,满心不甘。
\"第二支箭,射他的战马。\"
冯文龙按住她发抖的手腕,将一支涂着磷粉的火箭塞进她掌心。
\"火墙马上要烧到西街粮仓,他的坐骑一旦惊乱,整个中军阵型必散。\"
纳兰朵深吸一口气,这一次她收敛了杀意,箭镞瞄准的是岚风坐骑的前蹄。
羽箭离弦的瞬间,她听见冯文龙同时射出的响箭在空中炸开。
岚风刚稳住身形,就看见第二支箭带着尾烟袭来,他猛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马蹄在墙上踏出串串火星。
\"阔脱!\"
岚风踹开脚边的焦尸,琥珀色瞳孔里跳动着狂躁的火。
\"对面的到底是谁?如此疯狂的战术,中原北部怎么会有这样的将领?\"
阔脱闻声急忙调转马头,鞍鞯上的狼首流苏还滴着血渍,显然是从包围圈中硬杀出来的。
他的马缰在掌心攥出褶皱,喉结滚动着不敢直视岚风的眼睛。
\"回,回将军……弟兄们连敌军旗号都没看清,他们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废物!\"
岚风的马刀重重劈在石墙上,表达着他的愤怒。
\"城北的战斗已经打了快一个时辰,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
正说着,岚风忽然瞥见街角处麒麟卫的骑兵正举着钩镰逼近,火光照亮他们甲胄上的麒麟纹章,却因浓烟遮蔽始终无法辨认具体旗号。
阔脱满脸通红地扯了扯缰绳,甲胄下的内衬已被冷汗浸透。
\"将军,对方根本不与咱们正面交锋,末将连敌军的一个活口都没抓到,他们宁愿自毁也不留俘虏……\"
岚风盯着逐渐合围的火墙,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密集的箭爆响。
浓烟中,麒麟卫的阵型正化作流动的火海,将羽灵部的残军一点点吞噬。
岚风咬了咬牙,恨声道:\"传令中军,结龟甲阵后撤,把重伤的兄弟留在原地。\"
\"将军!\"阔脱惊道,\"那是咱们的弟兄怎么办?\"
\"少废话!连敌人战术都摸不清,拿什么进攻?先撤回来重整旗鼓!\"
他忽然看向西塔,声音低沉如狼嚎,\"等老子研究透了火攻阵,定要让他们百倍偿还!\"
说罢,岚风急忙调转马头,带着剩余的中军急急忙忙撤退。
赵庆站在东塔之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的笑容,但随即便换上了一副阴沉的表情。
首战告捷,那么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死战了。
下面的街道上还时不时传来真真惨叫,那些被遗弃的羽灵部士兵还都在火焰中挣扎。
赵庆不是个愿意在战场上斩杀战俘的人,但此一时彼一时,这些人,不能留。
“传令,肃清残敌,重整防线。传令冯文龙,调五百骑,不断袭扰,别让他们喘过气来。”
岚风撤军,但赵庆却不能休息,若是被敌人知道自己这边的人数,情况只会更加危急。
走下东塔,赵庆看了看受伤的兄弟们,一阵心疼。
一个多时辰的战斗,尽管赵庆占尽优势,但麒麟卫还是伤亡了近三百人。
这种巷战,说到底并不是麒麟卫所擅长的,而且赵庆还从未如此被动过。
“大帅,五百骑兵已经出动了,但最多只能僵持住局面,想赢,还得想想办法。”
背后传来冯文龙的声音,语气很沉重,显然对接下来的形势很担忧。
“我也知道,但咱们只是占了城北,无法集中成内百姓,看来,我只能临阵招兵了。”
说着,赵庆翻身上马,转头看向城北大门。
“文龙,将我的帅旗挂在城楼上,明日天明,招兵,号集全城百姓,夺回原州!”
冯文龙听了赵庆的话,满脸的不解。
他凑近赵庆,压低声音说道:“大帅,挂出帅旗,敌军定会知道咱们就是麒麟卫,赵烈与纳鲁提勾结,那岚风定然知道咱们只有三千人,会不会太……”
冯文龙欲言又止,眼神里满是担忧。
赵庆神色镇定,轻轻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地说道:“没事,咱们迟早要暴露的,而且说不定敌军已经知道咱们是谁了。现在这种局势,藏着掖着反而不利,这帅旗,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与他们对阵的是我赵庆!”
冯文龙微微皱眉,虽然心里还是觉得此举太过危险,可大帅的命令不可违抗,他只得无奈地点点头。
随后,他转身安排士兵,按照赵庆的指示,将那两面极具标志性的帅旗挂上城楼。
赵庆的帅旗分为左右两面,做工精致,用料考究。
一面旗上镌刻着醒目的“庆”字,这代表着他的身份,正是赵庆。
这也是赵岳气愤的一点,按照常理,皇子出征,旗帜多用姓氏“赵”字,可赵庆偏偏用“庆”字,这无疑是在彰显他独特的个性和对皇权的某种挑战。
另一面旗上,则镌刻着“明”字,象征着赵庆明王的王爷身份。
这两面旗帜在大周威名远扬,看到这两面旗帜,便知是赵庆的军队在此。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