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公社因为早早做出应对措施,多数大队的粮食早已收割入库。社员们心中既庆幸,也充满了担忧。庆幸的是他们的粮食保住了,担忧的是,新韵农场的损失恐怖不小。昨日他们去帮忙修葺房屋时,仍看到地里还有社员在抢收。
新韵农场的损失确实惨重。大片的农田被昨夜的暴雨淹没了,金黄的稻谷在水中漂浮,仿佛一片片无根的浮萍。木棚、泥瓦房在风中摇摇欲坠,最终陆陆续续轰然倒塌,瓦片和木梁散落一地。牲畜在混乱中四处逃窜,有的被洪水冲走,有的被倒塌的房屋压住,哀鸣声在风中显得格外凄厉。
农场里,有人抱着被冲散的粮食痛哭出声,有人站在倒塌的房屋前发呆,眼中满是绝望。
新安大队的社会员自发的赶往农场帮忙抢救,看着农场里凄惨的场面,心中五味杂陈。他们知道,这场台风带来的灾难,远不止眼前看到的这些。
直到子弟兵们到来,大家才放下手中工作回到新安大队去。新安大队在这次台风中,也有十几间房屋倒塌,所幸大队长组织了抢险工作组,及时组织社员撤离,并无人员伤亡。
台风过后,黎垚峰站在村口,看着被毁的房屋,眉头紧锁。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社员们说道:“大家辛苦了,这次台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损失,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家里受灾的社员们,就先到邻居,亲人家中借住段时日。这几日大家先到新韵农场支援,先帮忙抢救些粮食,减少损失。”
果然,新安大队还没行动,海韵公社已经先下达了协助新韵农场的通知,全海韵社员都集中到农场抢救粮食。
一团乱的日子在忙活了十天以后,终于画上了休止符。这次台风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但对于台风来临前,书记下达的全公社支援加固房屋的决定,冼韵怡是非常理解的。在财产面前,生命才是应该摆在首位的,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
这次的台风,导致农场的人员伤亡数目达到了数十人之多。在这个人均收入二三十元的年代,财产损失更是达到了百万多元。
在齐心协力地支援下,农场的房屋一座座拔地而起。而在房屋修建的这段时日,知青们的落脚地成了大难题,最终是暂时分配到各大队的社员家中暂时安置。
大队长得到通知,找到了冼韵怡商量着安置问题:“韵怡,我们大队安排了十位知青过来。你知道我们村,基本是没有多少空余房屋的,你看这样成不?暂时安排三个女知青到你这里暂住几日。那几个女知青,我去跟公社申请安排你同批下乡的。”
其实冼韵怡是很排斥的,可是在这个大集体化的时代,她即便不乐意,也得接受。而且大队长一家人一路以来对她也帮助颇多。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他也不会开这个口,毕竟家中就她一个女人。
冼韵怡思索片刻,点头答应下来。黎垚峰承诺道:“你放心,我让海秀伯娘多留意着点,要是她们敢闹事,直接轰走便是。”
“垚峰伯,您别把她们说得那么不堪。” 她无奈地摇头笑道,“您忘了,我和文娟也是知青出身么?”
聊完知青借住的事儿,黎垚峰话锋一转,说起旧房子的情况:“幸好当初把房子重建了,你们那间旧屋子,整个都塌了。我寻思着,你倒不如趁着大队这阵子搞集体清理,也把那屋子给收拾了。”
话落,他起身正准备离开,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对了,等忙完这阵,分给你的自留地,记得去大队把手续办了,正好赶上秋种。行,你先忙你的,明天知青们就到了,你把该收进里屋的东西先收拾好。我这就回去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