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韵怡出门前看了看时间,这才5点20分呐,虽天边已经开始泛起鱼肚白,可是在现代,有些人可能还正是准备睡觉的时间,而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忙碌了。
来到集合地,令冼韵怡意外的是,还在月子期的陈文娟也来了,背着孩子站在人群中显得特别另类。她正和几位大嫂子们围成一堆聊着天。冼韵怡连忙走前去,先一一跟各位大嫂们打招呼,随后看着陈文娟问疑惑道:“你不是还没出月子吗?怎么就出来了?”
在一块聊天的一位大嫂子听了冼韵怡的话忍不住笑出了声:“现在谁还讲究那个呀?农忙谁都得出来上工干活,不过文娟本来就是大队的登记员,你也不用担心她会累着。”
正说着,另一大嫂子摸了摸冼韵怡的手臂说道:“你这身子哦,风吹都得倒,一会让大队长也给你安排个轻省点的活。”
冼韵怡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身子弱已经是她在新安村的代名词了。这两个月,每天拔完草离开田间时,她走起路来脚步都带着虚浮。即便戴着草帽,强烈的日光还是把她的脸晒得通红。旁人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个弱不禁风、不耐劳作的人。
冼韵怡轻声喃喃,语气里满是坚定:“我一定会努力,尽快跟上大家的脚步。” 众人听了,纷纷笑着安慰支持她。海秀伯娘也和蔼地开导道:“韵怡,别往心里去。这一年多你被海生那家人折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记住喽,身体可是本钱呐。”
冼韵怡满含感激地望向周围这些淳朴善良的村民,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洪亮且透着决心:“大家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不辜负大伙的关心!”
远处,大队长那熟悉的身影渐渐清晰,映入众人眼帘。大家见状,纷纷自觉站好,整齐有序地等待他前来分发任务。
新安大队在组织抢收工作时,没有进一步细分生产小队,而是直接分成了5个职能明确的小组,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清晰。
男工组共有96人,编成8个小分队,每队12人。他们主要负责收割、脱粒以及农机操作等需要较强体力的农活任务,是抢收工作的主力军。
女工组共有84人,分为7个小分队,每队12人。她们主要负责稻谷的运输、翻晒以及质量初检工作,确保粮食收获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女工组中指定1个小分队专门负责稻谷的运输工作,确保收割后的稻谷及时运送到脱粒点和晒谷场。
青年突击组由村里16至20岁的青少年组成,共计48人,分为4个小分队,每队12人。他们不仅承担突击任务,还负责质量复检工作,同时参与夜间的巡逻,保障生产安全。意思便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粗活累活全他们干。
而男工组、女工组和青年突击组也被统称为核心作业组。而剩下的两个小组便是后勤组和机动组了。
后勤组共有60人,分为5个小分队,每队12人。他们主要负责扬糠去杂、工具整理等相对轻便的工作。由于附近有农场卫生站,大队没有单独安排医疗人员,但在后勤组中安排两名社员负责与农场卫生站的联络,确保应急医疗支持的及时到位。后勤组多为村里的老弱病残群体,让他们也能为抢收工作贡献力量。
此外,新安大队还设有一支机动组。包括了4名技术工人、4名搬运员、两名专职安全员、两名登记员、1名兼职记工员和4名工具维修工。他们负责应对突发情况和技术支持,确保抢收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其中登记员、记工员负责记录工具领用和粮食入库数据,并汇总全大队的劳动报表等工作。
而这位兼职记工员便是安排了冼韵怡担任,她身为知青、军嫂,又是从城里来的高中生,身子娇弱,独自生活且曾受婆家虐待,大队长考虑到这些因素,特意安排她在机动组担任兼职记工员。
这种分组方式既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又兼顾了劳动力的合理分配,能够有效提升抢收效率,同时保障了生产安全和后勤支持。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