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结不结婚讨老婆

生产队已成为过去,田地承包到了一家一户。这下陈娟淑就可以带着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甩开膀子和双手大干了。

陈娟淑与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三口人一共承包分得了四亩多稻田,还分得了一亩多旱地!

四亩多田地全部种上粮食,而且是早稻晚稻全种上粮食,一亩旱地种五谷杂粮养猪养鸡。

不但粮食够吃,还养猪养鸡。加上行医治病有一定的收入,粮食吃不了,行医又有收入,猪鸡大了卖也是收入。

因此从田地一到户,陈娟淑就年年吃完用完都是有剩余的。

不过,陈娟淑的胃口历来都是很大,又爱未语缪谋,遇早修沟。总想着有更多更大的剩余,实现粮钱自由,不愁用吃,不用愁穿,不用愁用。

这和她的生活阅历有关,尤其又以她嫁入贾家那样的地方大户最为有关联。

在还未嫁贾家之前,陈娟淑不知道贫穷的可怜和可耻。嫁入贾家以后她这才知道,原来贫穷是那样的可怜,又可悲又可耻。

一场大雨天灾,不但把她家的房屋给淋倒,还把爷爷奶奶给压死在里面,家具日用尽失。

又要销埋爷爷奶奶,又要建房屋,还得置办家具日常日用。父母不得不把祖上留下来的几亩田地都给卖掉。

从那时起她的家除了,有两间卖田地新建起来的茅草屋,还有一头老得不能再老的黄母牛。

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十多岁的她,春天与父母租田地来种粮食,冬天与父母上山打柴烧炭卖。

烧炭砍柴辛苦随时被刀割,和荆棘弄破手弄伤脚不说。还得把炭挑到一二十里以外的镇上卖,又还得低三下四求着人家和他们买炭。

一年忙到头连糊口都紧张,那种艰难困苦无以用言语来表述。

漏屋偏遭连夜雨,爸爸用牛摔断脚,兄弟被母亲摔断手。

不是老天悲悯得忠哥哥,还有他的爸爸覃犹德的帮助,又才得以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不然的话,她的家不卖儿卖女,就得外出逃荒要饭。

这也是陈娟淑得知她的忠哥哥旧病复发,敢冒天下之大韪,不顾一切连夜送医送药给她的忠哥哥治疗的原因。

她不能与她的忠哥哥,同行同坐同止同息成为夫妻,也想让她的忠哥哥健康长寿。

自从嫁入贾家那样的地方豪门大户,她不但来个彻底大翻身,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上人生活。

而且就连她的娘家人,也跟着是过上衣食无忧生活。

不能不说“贫穷自在,富贵耽忧”是前人说了的反话。再怎么说富贵都比贫穷要好得多,至少富贵可以左右自己的衣食住行。

当然了陈娟淑想尽快地做到富足有剩余,她最先想列的是两个继子即将面要娶媳妇。

她还想让两个继子给她养老送终呢,陈娟淑能不最先考虑到给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娶媳妇的么?

两个继子娶了媳妇又还得生孩子,光凭四亩田地耕种粮食。还有一亩旱地种五谷杂粮,怎么可能够逐步添丁加口,大大一家人吃的与用的?

因此,陈娟淑除了自己行医治病,又带着两个继子耕种四五亩田地以外,还带着两个继子杨援朝和杨环朝开荒。

陈娟淑带着两个继子,不但在有水的地方开荒种水稻,还去没水的地方开荒种上五谷杂粮。

“妈,种田粮食够吃,你又行医治病有钱够用。还去开那么多的荒干来吗,不是没事找事情做,叫花子背米自己讨得来找累的吗?”

继母陈娟淑带着他们兄弟两个,今天去河滩边开荒种上水稻。

明天带着他们兄弟两个,去山坡上开荒种上五谷杂粮。又养猪鸡,一天都不给歇着。

杨援朝和杨环朝就提异议道,言下之意应该满足,不想苦干大干快上了。

“怎么这么多的话,什么叫花子背米自己讨得来累的?你们自己讲,你们现在多少岁了?结不结婚讨老婆?”

“一要结婚想讨老婆拿什么来讨,不得给彩礼置办婚房什么的啰?不做去哪要钱来用的?讨了老婆又得生孩子,生了孩子要吃要穿要送读书。不做拿什么来养老婆养孩子,过上好生活的?”

听继母陈娟淑这样说,如“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援朝和杨环朝这才不做声。

他们兄弟俩今年一个刚满二十岁,一个刚满十八岁。正是上也雄赳赳气昂昂,下也雄赳赳气昂昂的青春年纪。

能不想着老婆孩子热床上,呼风呼雨的么?

想,他们实在是太想娶媳妇了,做梦都在娶媳妇呢!

想娶媳妇,不大干快上哪要钱来娶媳妇?不大干快上又去哪要钱来养儿育女,现在的家也仅仅解决温饱呐!

而且那个时候的农村人都结婚得早,二十岁,十八岁都算大龄了,不结婚就得订婚。

否则一翻水一翻鱼,同一帮大小的姑娘都嫁了,就得打棍。

因此,杨援朝和杨环朝接受了,继母陈娟淑的批评。

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地跟着继母陈娟淑干。耕田种地继母走先,他们兄弟两个就跟后。

继母陈娟淑去开荒,他们兄弟俩跟走。

有病人找到家里来,继母看病,兄弟俩个,一个帮砍药,一个煮吃做家务。

左邻右舍,一队人见了无不称他们一家够发狠够拼的!

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经过母子三个人的努力,他们开得了五六亩水田,荒地有一二十亩。

开荒得的五六亩水田,加上分得的承包田,有十亩田种水稻。不但完成公购粮第一,而且卖余粮也是一乡最多的人家。

一二十亩早地种五谷杂粮,留一部分养猪养鸡外,剩下的拿丢市场卖那又是钱。

行医治病,猪鸡大了卖,卖购粮余粮,卖五谷杂粮,卖猪鸡都有收入。

由于他们家当年是全乡卖余粮最多的一户人家,上级还奖励给他们家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人心向富,富裕历来都是一块金字招牌。只要你一富裕,就会有姑娘主动送上门来求亲。

这不,很快就有一个姑娘,上门来向老大杨援朝求亲。

覃仁忠与陈娟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