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反应过来他们两个是谁以后,也知道了他们两个人的相同之处,他们两个人都是出色的外交家,促进了各国的交流,只是还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他们知道了这两个人,可是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永远相信老祖宗严选,他们没带回国的一定不好吃。】
“这话说的,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好不好吃。”一些灾年的百姓们不知道这个视频要说什么,他们就觉得,吃的这种东西,有吃的就不错了,灾年的时候连草根树皮甚至人肉,只要能活下去都得吃。
【有留学生在海外见到没见过的蔬菜,于是在网上询问网友这东西叫什么,该怎么吃。】
【随即便有热心网友回复,说这个蔬菜叫孢子甘蓝,至于怎么吃,先撒黑胡椒跟海盐,再涂上黄油,空气炸锅200度炸25分钟,记得翻面,拿出来就可以掺进泔水里去喂猪了。】
“噗嗤~”不少人还真的在认真看这个做法,可谁知最后搞了这么一出,一时间不少人都被逗笑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孢子甘蓝有那么难吃吗?天幕上视频里展示的孢子甘蓝看起来不像是那么难吃的东西啊,是不是烹饪方法不对呢。
【估计当年张骞跟郑和吃了一口就吐了一地,这玩意他们要是带回朝廷,第二天就要被赏赐九族消消乐,就这么说吧,即便是峭壁上的燕窝都能被采摘下来供奉给皇帝,地里种的,却没给张骞严选跟郑和优选带回国,肯定是有原因的。】
看天幕上的视频这么说,也是陷入怀疑,是啊,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中国这片土地,别的不说,就吃这一块,可谓是上千年研究的透透的,就像天幕说的,连悬崖的燕窝都能被发现,这种能种植的菜竟然没扩大种植,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过也有人不信那个邪,表示没吃过,真的想试试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难吃啊,
汉武帝跟永乐大帝两个人可是笑的不行,不约而同的把话筒递给了张骞\/郑和,发起了采访,“请问是真的吃了一口吐了一地吗?”
张骞:“……”
郑和:“……”
【以前张骞和郑和没搞来的,或许是他俩到不了产地,现在你吃不到的,除了难吃,没其他原因。】
这话说的很狂,但很多人都觉得这话不是没根据的,天幕里展示的后世生活真的很超乎想象,能把所有世界上存在的食材都找到可不是说说而已。
【就好比先前有网友询问,国内为什么没人食用火鸡,有网友回复,要是好吃的话,老祖宗早就养殖了。】
【要知道,一个连动物各种器官和内脏都能整出五花八门菜式的民族,却能对那块白花花的肉视而不见,这让我不敢相信它到底得有多难吃。】
【有网友形容拿一张卫生纸,打湿揉成团,挤干水分,然后直接吃,那种口感就是火鸡肉的口感。】
【火鸡这东西倒是真的在明朝有过记载,老祖宗的建议是腿和翅膀可以吃,其他地方建议喂狗。】
“啊这,何至于啊。”
“不应该吧,毕竟是肉,怎么可能这么难吃呢。”
一些没接触过火鸡的人不相信,孢子甘蓝那种植物也就算了,这火鸡可是货真价实的肉啊,不至于这么难吃吧。
就算是口感不好,那也是肉啊,富贵人家不肯吃也就罢了,贫困人家忍一忍好歹也是能吃到肉了,何至于就到喂狗的地步了。
【那可是明朝啊,生产力并不发达,自然灾害也不少,肯定不少人流离失所,在明朝时火鸡都没打开中国市场,口感可想而知。】
【或者换个角度,提起明清时期缓解粮食短缺,救济灾民的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而不是火鸡这个活生生的肉。】
【可见火鸡这个东西,是真的从传入中国后一直就没打开中国市场啊。】
这一番话给天幕下一众人都给看沉默了,尤其是那些灾民,这可真是好家伙,还真是啊,这火鸡但凡争点气,那也不至于一点也不争气。这口感得有多差啊,
【不仅如此,老祖宗带回来的,要么是好吃的,要么是能治病的,要么是高产的,没带回来的等于是泔水。】
【像洋蓟这个蔬菜,在国外被誉为蔬菜之王,而咱们老祖宗却嗤之以鼻,这玩意看着个头挺大,但可食用的部分就只有一丁点,每次以为这个蔬菜要切好时却发现还要再削去一些不可食用的部分。但凡买过的消费者都直呼上当了。】
【咱就是说,这玩意两亩地都不够炒一盘菜的吧。】
这一段视频里的配图是,一个人左手拿着一个那么大的一个洋蓟,右手拿着一把刀,手里动作异常利落,就在那转圈的削。
大家是眼看着那个比拳头还要大一点的洋蓟就这么被削掉了百分之八十还多,最后就留下了最中间那么一点是能吃的,纷纷陷入沉默。
“好家伙啊,这玩意,是认真的吗?”大家觉得先不说口感什么的,就这个洋蓟的产出量,就够不上蔬菜之王的称呼,就像天幕刚刚说的,“种了二亩地还不够炒一盘的”,这就跟蔬菜之王不沾边了。
还有人敏锐的发现了另一点,这个洋蓟啊,口感也不一定好,大家都是中国人,谁不了解谁啊,都是嘴馋丫头嘴馋小子,若是洋蓟真的口感好,那哪怕是就这么一点能吃的,那也是不会放过的,可见是不仅产出少,还不好吃。
【而像红薯,咱们老祖宗就算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把它带回来。红薯几个月就就可以获得收成,在饥荒年代养活了无数人。】
【当年那个把红薯藤绑在船上的绳子上偷偷带回来的老祖宗您真的配享太庙。】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