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大家怎么想,都很认可一点,那就是弘昼肯定是不会跟弘历打擂台,影响到弘历继承皇位的。
【最后一个,六阿哥弘曕,这个皇子呢,在雍正去世的时候年纪太小了,才三岁。主少国疑,一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选这么小的孩子当皇帝的,雍正也不是没有其他儿子,还不到只有这一个选择的境地,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也不会选他。】
【而弘历呢,对亲兄弟还是蛮好的,弘曕几乎就是弘历养大的,最后被出嗣到一个没有继承人的郡王一脉了,也算是一世荣华。】
【所以雍正一生虽然在记录里有十个儿子,但最后选继承人的时候一划拉,那是夭折的夭折,出嗣的出嗣,年幼的年幼,顽劣的顽劣,最后只有弘历这么一个选择了。】
看到这,那些生在皇家,斗的你死我活的王子皇孙们那是真的沉默了,看这个样子,那雍正死的时候基本上也就剩下弘历这么一个选择了啊。
关键吧,他们羡慕的也不是先帝就这么一个选择,毕竟先帝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哪怕是这个孩子还没长大也要传给这个孩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这雍正有孩子啊,最后皇位还是这么平安的落到弘历头上了。
别的孩子先不说,就说三阿哥跟五阿哥,若是他们两个不是这样的人,而是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完全可能跟四阿哥弘历争帝位啊,可这弘历真是很命好啊,先帝前前后后十个孩子,最后他还能稳稳的继位。
【不光如此,就像刚说过的,他继位后还立刻就能掌权,既也真是很命好了。】
【最后,他上位的时候还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首先,从整个中华历史的角度说,清朝是很靠后的封建君主**朝代,自嬴政首创后的上千年间,君主**制度在不断变化,到了清朝时,已经经历了秦汉废分封,李唐斗世家,朱元璋废丞相等等数个朝代一系列的加强皇权,削弱与皇权对立的诸侯王,世家,相权的操作。】
【所以到了清朝时,经历了一系列后,君权已经十分集中了,可以说基本没有像诸侯王,世家,相权这一类十分制约君权的东西了,国家大事都是君主的一言堂。】
【而乾隆帝继位后就掌权,这个权可不简单,本来从最开始清朝就占了这个时间差,再加上乾隆帝掌权时间又久,本人也不是个软性子的人,可以说在这几十年里大清他是说一不二的。】
嬴政听到这,心思已经不在乾隆帝好不好命了,更关注的是天幕里提及的帝王掌权的几个阻碍,诸侯王,世家,相权。
诸侯王跟相权嘛,他心里有数,分封制毕竟延续了数百年,大家思想一时间转变不过来,有给人打工之后君主要给自己封王的想法不足为奇,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看之前提及的,到了推恩令才大幅削弱,相权嘛,也不难理解,他身上的现实经历,吕不韦就是现成的例子,但世家呢?世家最后会发展到这么大吗?
【这是从历史上来看,把视角缩小,放到清朝上,乾隆帝也赶上了极好的时候。】
【清朝是女真满族清军入关后建立的王朝,清军入关才算是掌握全国政权,所以入关之前虽然也有两位皇帝,努尔哈赤跟皇太极,但严格来说,这两位虽然也有皇帝的称号,却不算是掌握全国政权的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但他们也很有为的,为大清建立殚精竭虑。】
【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之前,他死后是他的儿子顺治帝继位,顺治是清军入关后第一位皇帝,从顺治开始,清朝的皇帝才算是掌全国政权的皇帝。】
“女真满族清军入关?”明朝比较靠前的皇帝,比如朱元璋,朱棣,朱见深等人,听到这都知道了这是哪个部落,一时间都筹谋着要趁着这女真没发展壮大之前给灭了。但这事还是要筹划一下,现在先看天幕吧
【而算上顺治的话,清朝入关后共有十位皇帝,我们就不全都说了,就说前面几个,按照时间来说,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大家发现了吧,乾隆上位的时间无论怎么算,都是清朝皇帝里很靠中间的。】
【这个时间上位的皇帝呢,虽然不像开国的皇帝一样有名,但也同样不用吃创业的苦啊,不仅不用吃创业的苦,好处也很多。】
【举一个例子,汉武帝,这位皇帝就算西汉历史里虽不是绝对,但也算是比较靠中间的皇帝了,在西汉的历史里虽然不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有开国之君的盛名,但吃到了红利,他的前面有高祖,吕后,文帝,景帝连着好几位出众的王朝统治者。】
【武帝能一拳打出汉族脊梁,当然因素不少,其余先放一下,就说军费这一块,诚然,不能否认,武帝本人也是个搞钱的好手,君不见,他为了搞点军费那是用尽了能想到的所有手段来搞钱,但也少不了前几任明君留下的富裕国库的作用。】
“这话说的对,刘彻那小子可是吃到了前面几人的红利。”天幕这话谁也没法反驳,说的没毛病。一般逻辑来看,一个王朝应该是这么个抛物线样的发展规律的,前面的几任君主开疆拓土,一路上升,到中间达到顶峰,之后下降,最后到亡国。
【乾隆帝也是一样的,清军刚入关建立大清的时候,很多汉人都不满异族统治,清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可是没少费功夫,甚至搞出了“留发不留头”这种残忍手段。】
【到了乾隆时,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的努力,不仅清朝的统治稳定下来,还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富裕的国库。】
【乾隆一生又是打仗又是几次下江南的,可以说是花了不少祖辈留下的国库,没有祖辈们给他留下的国库,他这 一生可不能过得如此恣意,在打仗花了不少军费的同时还想下江南就能下江南。】
“这皇帝可真是好命啊。”不少人看到这发出感叹,怨不得天幕说他是最好命的皇帝,至少看到现在来说,这乾隆帝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啊,可是什么好事都让他摊上了。
【但有一说一,无论是谁,一生也不可能什么事都顺利,哪怕是已经很命好的乾隆也一样。纵观乾隆帝一生,他吃过最大的苦可能就是妻妾跟孩子一个个先自己一步过世。】
【乾隆帝的原配皇后是富察氏,帝后感情很好,可惜,富察皇后与乾隆帝生下的二阿哥永链,七阿哥永琮都没活下来,七阿哥没了以后不长时间,富察皇后也跟着去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朱元璋,朱棣等与皇后帝后情深的皇帝们都联系到了自己的皇后,都心里一痛。
【女儿先不说,先说儿子,富察皇后与乾隆帝就生了两个儿子,结果母子三人都没活下来,乾隆帝很是悲伤,给富察皇后上谥号孝贤,举办了一场规模很大的葬礼,事后又陆陆续续写了无数悼亡诗。】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有人说,乾隆帝一生留下无数诗篇,可他的诗诗才并不出众,这些诗基本都平平,只有写给富察皇后的悼亡诗还算可以,可以说是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啊。】
【不仅富察皇后,他的青梅竹马高贵妃,宠妃令妃魏氏,宠妃纯妃苏氏,继皇后那拉氏等人也都一个接一个先他一步离他而去。】
【不仅她们这些妻妾,还有他的孩子,除了刚才提及的二阿哥跟七阿哥,他的大阿哥,三阿哥,五阿哥,十阿哥等数位阿哥都是白发人行黑发人,先乾隆帝一步走了。】
“哎,这么看起来,谁的人生也不能一帆风顺,一点苦也不吃啊。”天幕下的人们看到这一幕,也很是感叹,单单看前半段来说,这乾隆帝已经算是命极好的了,可这一段里乾隆帝却接连丧妻丧子,也是蛮惨了。
【好啦,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弹幕跟评论区友好交流。】
穆嘉点开评论区。
【妻子孩子殒命这种事苦是苦,但这种事在古代也不是就乾隆帝一个人,古代时医疗条件太差,就算是皇宫里,孩子也太容易夭折了。】
【回楼上,你说的对也不对,皇宫里的孩子也不见得就比民间的好养活多少,各方势力都有自己想法,指不定谁就搞那个暗害的事呢。】
【但是这时候是乾隆时期,按照乾隆帝的权势来说,没有人敢搞这种事吧,我倒是更倾向于是真的没养活。】
【但其实仔细说起来,乾隆帝好几个孩子都是没活到成年就夭折了,活到成年的也好几个二三十岁就没了,这么巧的吗?】
【哎,历史这东西谁说的清呢,或许就是这么巧,乾隆的儿子就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病逝呢,也或许是有什么别的事,但最后记录的就是病逝呢,毕竟记录历史的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不可能绝对公正的。】
【楼上说的也对,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有的时候该美化的,该隐瞒的,该编的是不能少的。】
看到这,这些老祖宗们也在讨论这个事,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毕竟谁也不是历史亲历者,只能是从历史记录,考古的古物里去拼凑,哪怕是现实里官府查案子还难免有查不清的悬案呢,更何况是这种成百上千年的呢。
【但该说不说,乾隆命是真的很好啊。】
【是呢,生来就是皇子王孙,还是基本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也没什么人压着他。】
【但话也说回来,也就是因为乾隆帝这么顺的人生经历才养成了他自大甚至是自负的性格,骄奢淫逸的。】
穆嘉看完了这些评论以后挑了几个点赞,就划到下一个视频了。
视频标题【孟婆汤八泪为引】
“孟婆汤?那不是死后喝了忘却前尘往事投胎的汤吗?”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孟婆汤的传说,让人喝了忘却前尘投胎的汤嘛。
【视频里的画面是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漂亮女子,一边搅着锅里的汤,一边念念叨叨的教着旁边看起来是她女儿的小女孩。】
【她说一句,那个小女孩就跟着记一句,就听她的说道,孟婆汤八泪为引,一滴生泪,二钱老泪,三分苦泪,四盏悔泪,五寸相思泪,六盏病重泪,七尺别离泪。】
【可是,说到最后一味第八味时,这个女子却顿住了,本来到嘴边的话也咽了回去没说出来,只说自己忘了。】
“忘了是不可能的,看着这样子她就是不想说。”大家都看出来了,她这就是不想说呢。穆嘉看了以后,觉得这个设定很有意思,就看了评论区,找到了片子的名字,是个很长时间之前上的电影,叫《灵魂摆渡》。
穆嘉之前没看过这个电影,这会被这个情节吸引,想要看看,这会时间也不算晚,时间还够,巧了,这电影已经在网上上映了,穆嘉一搜就搜到了,就打开了电视投屏到电视上看。
天幕下的人们看到这很开心,他们刚才就很好奇了,第八味是什么,为什么那个女子不愿意说出来,这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啊。那些有条件的人见又有电影看了,就派人去准备了茶水,瓜果,糕点,准备一边吃一边看。
【电影开始,现实一段念白,“彼有死境,魂之归路,足八百里,无花无叶,黄沙遍地,延绵流潋,故名黄泉。内有妖,名孟婆氏,皆为女身,多智善谋,具殊色,好食鬼,善烹汤。孟婆汤,以八泪为引,历久方成,异香可通九霄,凡鬼饮之,前世皆不复记。”】
这一段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就是黄泉孟婆的由来,是大家都知道的传说,这地方明确了一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