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像只狡猾的狐狸,偷偷跑去给余玠将军打小报告。
余玠将军虽说算得上英明,但对于铁丝网这种新出现的防御设施,以及杨兴具体的军事安排,了解得并不透彻。
面对刘成言之凿凿的指控,再看看杨兴那看似成效不明显的城防成果,余玠将军陷入了两难。
他心里其实很纠结,毕竟念着杨兴这些年立下的赫赫战功,实在不愿轻易相信杨兴会贪污军费。
可刘成说得有板有眼,再加上副城里那些本来就不服杨兴的将领也跟着一起举报,说杨兴不作为,不断给余玠将军施压,这又让他不得不心生疑虑。
思来想去,在各种压力之下,余玠将军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让杨兴退伍,而且永不录用。
这座副城的守将之位,就交给之前救过杨兴的王成武将军。
王成武将军临危受命,心里清楚责任重大,接手之后一点都不敢懈怠,整天忙着加强城防巡逻,督促士兵训练。
可没想到,上任第二天,就遭遇了蒙古骑兵的突然袭击。
蒙古铁骑来势汹汹,像狂风一样席卷而来。
王成武将军赶紧组织士兵抵抗,但心里难免有点忐忑,毕竟刚接手城防,对杨兴之前的布置还没完全摸透。
蒙古骑兵朝着副城冲过来的时候,一开始根本没把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铁丝网当回事。
可等他们的战马一踏进铁丝网区域,立马就陷入了麻烦。铁丝网缠住马蹄,战马纷纷摔倒,骑兵们也被甩落在地。
后面的骑兵收不住脚,互相冲撞,乱成了一团。
王成武将军在城墙上看到这一幕,又惊又喜,这才意识到杨兴布置的铁丝网居然有这么大作用。
蒙古军队被铁丝网这么一阻拦,进攻节奏全乱了,损失惨重。
这时候,余玠将军也知道了战况,懊悔得不行,明白自己误会杨兴了。
杨兴的城防部署可不是瞎搞,而是有着长远的战略考虑。只可惜明白得太晚,杨兴已经被迫退伍了。
余玠将军赶紧下令彻查此事,想给杨兴一个公道。可这时候杨兴已经离开了军队,不知道去了哪儿。
他受的这冤屈,成了大家心里的一道疤,大家对刘成这种小人行径,那是又气又恨,纷纷指责。
王成武将军经过这场战斗,对杨兴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更加佩服了。
他发誓一定要守住这座城,不能辜负杨兴之前的努力。同时,他也在不断完善城防,想弥补一下对杨兴的亏欠。
从那以后,只要一提起杨兴,大家就会为他的冤屈感到惋惜和愧疚。
那道曾经被人误解的铁丝网,反倒成了副城防御的传奇,也见证了杨兴的智慧和忠诚。
再看杨兴这边,被无情地赶出军营后,心情沉重得就像压了千斤重担。
好在他身边还有杨建业陪着。可即便如此,离别的痛苦还是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怎么都挥散不去。
两人并肩离开了熟悉的军营,却没直接回终南山。
杨兴已经离开终南山都两年半的时间了,按计划,得在半年内赶回去。
但此刻,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个还没完成的重要承诺——复活陆展元夫妇。
要实现这个,一方面得获得‘水甲’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得提高‘机关造术’的熟练度。
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杨兴这两项能力的亲和度和熟练度都练到超过80%了。
不过他心里清楚,要是想让陆展元夫妇像正常人一样出现在现实生活里,必须得提升到百分之百才行。
虽然时间紧,任务又这么艰巨,杨兴知道不能急,得稳扎稳打。
想来想去,他决定放慢脚步,到处游历一番,说不定能找到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于是,他和杨建业朝着西边大步走去,踏上了原本属于吐蕃的土地。
吐蕃曾经也是个强大的国家,可几年前被蒙古铁骑踏平了,从那以后,这片土地就落到了蒙古人手里。
现在这儿已经完全是蒙古人的天下,社会秩序乱糟糟的,一片混乱。
杨兴刚到这儿,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以前繁华的城市,现在变得破破烂烂,街道两边全是断壁残垣,民宅大多成了废墟。
原本热闹的集市,现在冷冷清清,一点生气都没有。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他们在饥饿和贫困里挣扎,日子过得朝不保夕。
好多人都流离失所,只能在街头巷尾勉强活着。
这些可怜人眼神里,早就没了对未来的希望,只剩下无尽的绝望和深深的恐惧。
就在这一片凄惨景象中,杨兴的目光突然被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所吸引。
那是个吐蕃族的小男孩,看上去不过十岁出头,身材瘦削得如同风中残烛,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将他吹倒。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孩子,身上却散发出一股不屈不挠的倔强劲儿,宛如一棵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青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男孩竟敢与蒙古人发生冲突,甚至还动起手来。
他手中握着的武器,仅仅是几块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就是凭借着这些石头,面对两个身强力壮、全副武装的蒙古士兵,小男孩却毫无畏惧之色,反而奋勇地反抗着。
尽管在力量上明显处于下风,但凭借着灵活的身姿和多变的步伐,小男孩竟然能够与敌人周旋数个回合,一时间,那两个蒙古士兵对他也是束手无策。
杨兴在一旁默默地观看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心中不禁暗自惊叹。
只见小男孩的身形如同一只轻盈的燕子,动作快如闪电,每一次躲避都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让敌人的攻击尽数落空。
他更是机智过人,犹如狡兔一般,懂得巧妙地利用周围的环境,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令对手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实力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
小男孩由于长时间的激烈对抗,体力开始如决堤之水般迅速下降,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
渐渐地,他的动作不再像起初那般敏捷,破绽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那两个蒙古士兵见状,如饿虎扑食般加紧攻势,步步紧逼,小男孩很快便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