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倭国割让横滨港

一、御前争议

五更天的鼓声刚刚响过,乾清宫内的鎏金蟠龙烛台上,儿臂粗的蜡烛已经燃去了大半截。蜡油顺着烛身缓缓滑落,在烛台上凝结成朵朵红梅般的形状。隆庆帝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眼前这些大臣们的争吵声比早朝的钟鼓还要刺耳。

\"陛下明鉴!\"兵部尚书杨博扯着嗓子喊道,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涨得通红,\"倭国此番战败,就该让他们割地赔款!\"

\"杨大人此言差矣!\"户部尚书李春芳急忙摆手,他那个圆滚滚的肚子随着动作一颤一颤的,\"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还不如让他们年年进贡些奇珍异宝来得实在!\"

隆庆帝只觉得脑仁生疼,他转头看向站在角落里的贾环。这个年轻人从刚才起就一直沉默不语,只是时不时地摩挲着袖中的什么东西。

\"贾爱卿,\"隆庆帝突然开口,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你可有什么高见?\"

贾环这才缓步上前,他的官靴踩在金砖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从袖中取出一幅泛黄的绢制海图,小心翼翼地展开在御案上。

\"启禀皇上,\"贾环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字字清晰,\"倭国此番战败求和,若仅索要赔款,不过解一时之困。臣请陛下细看此处——\"

他的手指点在江户湾畔的一个小渔村上,那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指尖却因常年握笔而生着薄茧。

\"横滨虽小,却是控扼倭国咽喉的要地。\"

二、地图玄机

殿中霎时一静,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工部尚书王遴瞪大了眼睛,他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这...这...\"王遴结结巴巴地说,\"这岂不是要在倭国心腹之地插把尖刀?\"

贾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不慌不忙地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紫檀木匣,取出里面一套彩绘地图,在御案上徐徐展开。

\"陛下请看,\"贾环的指尖轻轻划过海岸线,那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抚摸情人的发丝,\"这是臣在平户藩时,命人秘密绘制的倭国全境详图。\"

隆庆帝凑近细看,只见这幅地图与常见的简略舆图大不相同。不仅标注了各藩的兵力部署,连潮汐时辰、暗礁位置都写得一清二楚。更令人惊讶的是,某些重要城池旁边还用小字注明了守将的姓名、喜好。

\"横滨水深港阔,可泊万吨巨舰。\"贾环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流淌在寂静的大殿中,\"更妙的是——\"

他突然翻过地图背面,露出用明矾水绘制的密图。隆庆帝不由得屏住呼吸,他看见地图上标注着一条隐秘的小路,从横滨直通江户城。

\"从此处到江户城,骑兵不过半日路程。\"

隆庆帝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注意到地图边缘还有一行蝇头小楷:嘉靖三十八年,倭寇曾由此港出发袭扰台州。

\"好个贾爱卿!\"皇帝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盏叮当作响,\"这地图比兵部的详实十倍!\"

三、朝堂博弈

文渊阁的铜壶滴漏指向巳时,争论已经持续了两个时辰。户部尚书李春芳捧着金算盘,手指在上面拨弄得噼啪作响。

\"修建要塞至少需银八十万两,\"他愁眉苦脸地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还不算驻军粮饷、船只维护...\"

\"李大人此言差矣!\"张居正突然打断,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在烛光下闪闪发亮,\"贾大人要的不是军事要塞,而是通商口岸。\"

他说着展开贾环事先准备的《海贸利析》,上面密密麻麻地列着生丝、瓷器、茶叶在倭国的价差。那些数字工整得如同刀刻一般,让人看了就心生信服。

\"单是关税一项,三年便可回本。\"张居正斩钉截铁地说,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最后一个数字上。

新任礼部尚书海瑞却面露难色,他那张严肃的脸绷得紧紧的:\"倭国虽败,毕竟是一国。强割其港,恐伤天朝仁德...\"

\"仁德?\"戚继光突然冷笑出声,他身上的铠甲随着动作发出铿锵之声,\"去年被倭寇屠杀的沿海百姓,可曾听过'仁德'二字?\"

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前一道狰狞的伤疤:\"这道伤,就是倭寇的'仁德'!\"

四、密旨出京

三日后,一队特殊的使节从朝阳门悄然出发。戚继光的亲兵押送着二十门新式佛郎机炮,那些黝黑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炮身上\"大明军工\"的铭文清晰可见。

内阁新首辅吕调阳坐在轿子里,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怀中那卷盖有玉玺的《横滨开港条约》。这是张居正连夜拟定的,墨迹都还没干透就被送来了。其中第七条用朱笔特别标注:\"倭国须遣工匠千名助修港口,工部派员监造\"。

贾环立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仪仗。春日的暖风拂过他的面颊,带来远处桃花的芬芳。黛玉轻轻为他披上大氅,那柔软的狐毛蹭得他脖颈发痒。

\"环哥哥为何不亲自去?\"黛玉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春风中的银铃。

贾环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我若去,倭国必拼死反抗。\"他展开信纸,上面是倭国关白写给德王的亲笔信,\"让戚将军带着大炮去,吕阁老带着圣旨去,这才叫刚柔并济。\"

五、炮舰外交

横滨湾的落日将海水染成血色,远处的富士山笼罩在暮霭中,宛如一幅水墨画。戚继光的舰队呈半月形排开,那些黑洞洞的炮口齐刷刷地对准岸上骚乱的倭**队。

吕调阳端坐旗舰\"镇海号\"的甲板上,慢条斯理地品着茶。他面前跪着浑身发抖的倭国使者,那人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滴落在甲板上,很快就汇成了一小滩水渍。

\"贵国的答复呢?\"吕调阳放下茶盏,瓷器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日落前若没有回音,戚将军的'雷神炮'可要发言了。\"

就在这时,岸上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倭国关白的亲信捧着一卷金箔国书,跌跌撞撞地跑上码头。那人跪在跳板前,额头紧贴甲板,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我...我国愿献横滨港,只求天朝罢兵...\"

戚继光猛地站起身,他身上的铠甲随着动作发出铿锵之声。阳光照在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不是献,是割让!\"他的声音如同雷霆般炸响。他大步走到海图前,腰刀\"铮\"地一声钉在横滨位置上,\"以此处为界,往南十里,皆归大明!\"

六、港口风云

三个月后,第一艘悬挂日月旗的商船\"福星号\"缓缓驶入横滨港。船上的水手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兴的港口,只见倭国工匠在明军监督下修建的码头已经初具规模。那些工匠们穿着粗布衣衫,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耸的灯塔上,\"大明永昌\"四个朱红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每当夜幕降临,灯塔的火光能照亮方圆十里的海面,为往来的商船指引方向。

贾环站在新落成的海关衙门里,望着案上的《横滨港舆图》。窗外传来工匠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还有监工们时不时的呵斥声。他伸手抚过图上那些精细的标注,指尖在几处隐秘海湾上停留了片刻——那是为将来水师准备的锚地。

\"大人!\"戚继光兴冲冲地闯进来,带进一股海风的气息。他的靴子上沾满了泥土,显然刚从工地回来。\"倭国送来的工匠里,混进了几个细作。\"

贾环轻笑一声,转身推开后窗。春日的暖风夹杂着海水的咸腥扑面而来。远处,工匠们正在修建城墙,那些石块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泽。

\"本官早已知晓。\"贾环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让他们好好看看,我们是怎么用倭国的石料,筑大明的城墙。\"

海风拂过他的官袍,腰间玉佩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咚声。这声音仿佛一曲无声的凯歌,在这片新归入大明版图的土地上久久回荡。

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