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前夜思
贾母头七那夜,秋雨初歇,一轮残月悬在荣国府的飞檐之上。贾环独自跪在灵堂的蒲团上,檀香的气息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浓郁。长明灯的火焰被穿堂风吹得忽明忽暗,将他的影子投在素白的帷幔上,显得格外孤清。
\"三爷,已经子时了。\"茗烟捧着食盒轻手轻脚地进来,声音压得极低,\"您用些点心吧。\"
贾环摇摇头,目光仍停留在灵位前那盏摇曳的灯火上。茗烟见状,叹了口气退到门外。这位忠仆知道,自从老太太去世,三爷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常常独自沉思到深夜。
灵堂外秋风呜咽,卷起几片枯黄的银杏叶飘进门槛。贾环伸手接住一片,忽然想起去年此时,贾母还坐在廊下看他们兄弟几个在院子里斗诗。老太太笑得那样开怀,银发在秋阳下闪着光...
\"老祖宗...\"贾环喉头滚动,攥紧了手中的叶子。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穿越以来所做的一切,或许就是为了保住这个老人欣慰的笑容。
二、往昔对照
贾环从怀中取出一本手札,这是他暗中记录的\"原着命运\"。借着烛光,他翻到记载贾母去世后的章节:
\"贾母既殁,贾赦迫不及待要分家...王熙凤私吞祭田...贾政被参劾...查抄宁国府...宝玉出家...\"
每一个字都像刀子般扎在心上。他又想起今日族会上众人的表现——贾赦主动提出要修缮祠堂,贾政决定扩建族学,连一向不管事的宝玉都表示要协助整理典籍。这与原着中树倒猢狲散的景象何其不同?
\"三爷在想什么?\"
贾环抬头,见是赵姨娘端着热汤进来。这个在原着中搬弄是非的生母,如今眼中满是关切:\"你这些天都没好好用饭,娘特意熬了参汤...\"
\"谢谢母亲。\"贾环接过汤碗,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忽然问道:\"母亲可还记得,当年我刚进族学时是什么样子?\"
赵姨娘坐在他身边,轻声道:\"怎么不记得?那会儿你瘦瘦小小的,却非要跟着宝玉他们一起念书。老太太见了就说,这孩子有骨气...\"
贾环听着母亲絮絮的回忆,心中百感交集。正是他这些年的努力,让赵姨娘不再是个只会争宠的妾室,而是真心关爱儿子的母亲。
三、黛玉释怀
次日清晨,贾环去给贾母上香时,发现林黛玉已经在灵前了。她穿着素白孝服,乌发间只簪着一朵白绒花,正将新摘的菊花供在案上。
\"林姐姐来得真早。\"贾环轻声道。
黛玉回过头,苍白的脸上勉强露出笑意:\"昨夜梦见外祖母,说想吃我做的茯苓糕...\"话未说完,声音已经哽咽。
贾环注意到她眼下浓重的青影,知道她这些日子定是寝食难安。他取过香点燃,恭敬地拜了三拜,然后道:\"姐姐可知老太太最后与我说了什么?\"
黛玉抬起泪眼望着他。
\"老祖宗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姐姐。\"贾环轻声道,\"她嘱咐我一定要看着姐姐好起来,说林家的女儿不该被眼泪泡坏了身子。\"
黛玉闻言,手中的帕子攥得紧紧的,眼泪却流得更凶了。贾环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这是老祖宗留给姐姐的。\"
黛玉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对碧玉耳坠和一张字条,上面是贾母熟悉的笔迹:\"玉儿,要笑着活下去。\"
\"外祖母...\"黛玉将字条贴在胸前,终于放声大哭。但贾环知道,这哭声与往日的哀戚不同,里面多了几分释然。
四、族议新篇
正午时分,贾府男丁齐聚祠堂商议家事。贾政身着素服,神情肃穆:\"母亲临终前最挂念的就是家族前程。如今守孝期间,我们更当谨言慎行,光耀门楣。\"
贾赦难得地正襟危坐:\"二弟说得是。我打算将城外那三百亩祭田的收益都拨给族学,算是替母亲积德。\"
贾琏也道:\"儿子近日核查了库房,发现有些古董字画保存不善。不如请几位翰林来看看,该修缮的修缮,该誊录的誊录。\"
最让人意外的是宝玉。他起身拱手道:\"侄儿想请父亲准许,在族学增设医科。林妹妹的病...还有府上许多下人的疾苦,都该有人诊治。\"
贾政欣慰地点头,正要说话,忽听外面一阵骚动。只见赖大匆匆进来禀报:\"老爷,宫里的夏太监来了!\"
众人慌忙起身相迎。夏守忠捧着圣旨迈入祠堂,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贾母仙逝,朕心甚悯。念其教子有方,特赐御书'母仪垂范'匾额一块,着工部协助修建贞节牌坊...\"
贾环跪在众人中,听着这道意料之外的圣旨,心中豁然开朗。原着中贾府被抄时,夏太监可是第一个来索贿的。如今皇帝亲赐匾额,说明贾府在朝中的地位已然不同。
五、环三爷的思量
夜深人静,贾环在书房展开一幅白纸,提笔写下\"贾府兴衰考\"。他详细列出原着与现下的种种不同:
\"一、元春未逝,仍为贤德妃;
二、结交北静王、南安郡王等实权人物;
三、族学兴盛,已有举人三名;
四、置办实业,有织坊、药铺等进项;
五、清理府中蠹虫,节省开支...\"
写着写着,他的笔尖突然顿住。窗外的桂花树上,一只夜莺正在啼叫,声音清亮悠远。贾环想起去年中秋,贾母坐在桂花树下听他们兄弟吟诗的场景。那时老太太笑着说:\"咱们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出息。\"
一滴墨汁落在纸上,晕开成一个小小的圆点。贾环忽然明白,自己这些年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像这滴墨一样,看似微小,却能让整张纸都变得不同。
他继续写道:\"命运之变,始于微末。秦可卿之存活,使宁府不颓;除马道婆,杜绝后患;兴族学,培植人才;助元春,稳固靠山...\"
六、宝玉的转变
清晨,贾环去给贾母上香时,发现宝玉已经在灵前跪着了。这位往日最重仪表的公子,如今胡茬凌乱,眼下乌青,显然也是彻夜未眠。
\"二哥。\"贾环轻声唤道。
宝玉回过头,眼中布满血丝:\"环弟来了...我昨夜梦见老祖宗,她说...\"
\"说什么?\"
\"她说让我别再痴顽了。\"宝玉苦笑道,\"说贾家儿郎该有担当...\"
贾环在他身旁跪下,递过三炷香:\"二哥可知老太太最后与我说了什么?她说宝玉心地纯善,只是需要人引导。\"
宝玉的手微微发抖,香灰落在他的手背上也不觉得烫。良久,他轻声道:\"环弟,我想去族学教书。你...你能帮我吗?\"
贾环看着这个曾经沉溺风月的公子,如今眼中竟有了坚毅之色,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二哥肯去,族学的孩子们定会欢喜。\"
七、凤姐的心事
午后,贾环路过凤姐院子时,听见里面传来低泣声。他犹豫片刻,还是轻轻叩门。
平儿开门见是他,连忙擦泪行礼:\"三爷...\"
\"二嫂子怎么了?\"贾环问道。
里间传来凤姐沙哑的声音:\"是环兄弟吗?进来吧。\"
贾环进屋,只见凤姐素服散发地靠在榻上,面前摊着几本账册,眼睛肿得像桃子似的。
\"二嫂子这是...\"
凤姐勉强一笑:\"算账呢。老太太走了,这些年的亏空得补上...\"说着又掉下泪来,\"从前总觉得老太太管得宽,如今才知道...没有她老人家坐镇,这家里...\"
贾环心中了然。原着中凤姐就是在贾母死后变本加厉地敛财,最终导致贾府被抄。如今看她这般情状,显然是真心悔悟了。
\"二嫂子别太自责。\"贾环温声道,\"老祖宗临终前还说,凤丫头最是能干,只是性子急了点。\"
凤姐闻言,哭得更凶了:\"我...我对不起老太太...\"
八、命运新篇
深夜,贾环登上了荣国府最高的望月楼。秋风飒飒,吹动他的衣袍。放眼望去,整个贾府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下,屋宇连绵,气象万千。
他想起原着中贾府被抄时的描写:\"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而眼前这派兴旺景象,与那凄惨结局简直天壤之别。
\"三爷好雅兴。\"
贾环回头,见是贾琏提着酒壶上来。
\"睡不着,出来看看。\"贾琏在他身旁坐下,倒了两杯酒,\"来,陪二哥喝一杯。\"
酒过三巡,贾琏忽然道:\"环弟,你说...咱们家会一直这样好吗?\"
贾环望向远处闪烁的灯火,坚定地说:\"只要咱们兄弟齐心,贾家只会越来越好。\"
贾琏拍拍他的肩:\"有你这番话,二哥就放心了。来,干了这杯!\"
两只酒杯在月光下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仿佛一个信号,惊起了栖在树梢的夜鸟。鸟儿振翅高飞,消失在璀璨的星河之中。
贾环望着星空,忽然明白:从今往后,贾府的命运将完全掌握在活着的人手中。而他,这个穿越而来的灵魂,终于可以卸下先知的重担,真正作为\"贾环\"活下去了。
远处传来四更的梆子声。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贾府的新篇章也正在书写。贾环深吸一口清凉的夜风,嘴角浮现出释然的微笑。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