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天气正好,贾母歪在荣庆堂的罗汉榻上,手里捻着一串檀香佛珠。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王夫人坐在下首的绣墩上,手里捧着几份庚帖,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老太太,张家姑娘昨日已经许了人家。\"王夫人叹了口气,把庚帖往茶几上一放,\"李家的夫人说话更气人,说什么他们家姑娘性子软,恐怕...\"
贾母一听就来气,佛珠重重拍在案几上:\"都是托词!打量着我不知道?外头那些混账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气得直喘粗气。
鸳鸯连忙捧上新沏的老君眉:\"老太太消消气,宝二爷这样的品貌,还怕找不到好姑娘?\"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贾政匆匆进来,脸色颇为尴尬:\"母亲,林妹丈那边...回绝了。\"
贾母手中的茶盏\"当啷\"一声落在青砖地上,茶水溅了一地。她颤着声问:\"如海怎么说?\"
贾政擦了擦额头的汗:\"林妹丈说...说黛玉年纪尚小,身子骨又弱,不忍心这么早议亲...\"
王夫人在旁边撇了撇嘴,心想这林如海分明是看不上我们家宝玉。她偷偷瞥了眼贾母的脸色,小心翼翼道:\"老太太,要不...咱们再看看别家?\"
贾母长叹一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你们看着办吧。\"
这时,外头又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薛姨妈带着宝钗走了进来,宝钗手里还捧着个食盒。
\"老太太安好。\"宝钗福了福身,声音温温柔柔的,\"这是我新做的茯苓糕,想着老太太爱吃,特地送来。\"
贾母看着宝钗端庄大方的模样,眼前一亮。她拉着宝钗的手细细打量:\"好孩子,真是越来越标致了。\"
王夫人和薛姨妈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了。
林府花园里,四岁的林璋正追着一只彩蝶跑得欢实。这小家伙穿着件湖蓝色的小褂子,跑起来像只欢快的小兔子。
\"姐姐看我!\"小男孩举着一朵粉白相间的芍药,献宝似的跑来,小脸涨得通红,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黛玉坐在亭子里,手里绣着个香囊。她放下针线,用手帕替弟弟擦汗,柔声道:\"这花儿开得好,一会儿给母亲送去可好?\"
林璋使劲点头:\"好!我还要给母亲背《三字经》!\"
正说着,管家匆匆走来:\"姑娘,贾府宝二爷来了,说是有事要见您。\"
黛玉的手微微一顿,随即笑道:\"请到花厅奉茶。\"她低头整理了下衣襟,对弟弟说:\"璋儿先去母亲那儿,姐姐一会儿就来。\"
林璋歪着头问:\"是那个总给姐姐送书的宝哥哥吗?\"
黛玉笑着摸摸他的头:\"是啊,就是那个宝哥哥。\"
花厅里,宝玉坐立不安。他望着窗外那株开得正艳的西府海棠,想起那年和黛玉一起葬花的情景。忽然一阵熟悉的幽香飘来,他猛地转身——
\"林妹妹...\"
眼前的黛玉穿着淡青色的衫子,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面色红润,眉目舒展,再不是记忆中那副弱不胜衣的模样。
\"宝二哥坐。\"黛玉亲手斟了茶,\"这是今年新摘的龙井,你尝尝。\"
宝玉接过茶盏,指尖不经意相触,两人俱是一怔。黛玉先笑了:\"听说你要成亲了?\"
\"我...\"宝玉喉头发紧,\"母亲定的。\"
黛玉轻轻点头:\"宝姐姐是个妥当人。\"
窗外传来孩童的笑声。黛玉转头望去,眼中漾起温柔:\"璋儿顽皮,让二哥见笑了。\"
宝玉望着她侧脸,忽然发现那个为落花流泪的少女,不知何时已经长成了这般从容的模样。
\"妹妹...过得好吗?\"宝玉轻声问。
黛玉抿嘴一笑:\"好得很。继母待我如亲生,璋儿又活泼可爱。环哥儿给我配的药也好,如今连咳嗽都少了。\"
宝玉听到贾环的名字,神色有些复杂:\"环哥儿他...\"
\"是个有本事的。\"黛玉语气真诚,\"听说他办的族学,连圣上都夸赞呢。\"
两人又聊了些往事,说起当年在大观园里的点点滴滴。说到有趣处,都忍不住笑起来。
\"那年你给我的药方,我还留着。\"宝玉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药材名。
黛玉看了一眼,笑道:\"这方子早过时了。如今环哥儿给我配的新方,连太医院都说好。\"
宝玉望着她明亮的眼睛,忽然明白那些年少时的痴念,早已化作另一种情谊。他轻声道:\"妹妹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黛玉正要说话,外头传来奶娘的呼唤:\"姑娘,太太问晚膳想用些什么?\"
\"告诉母亲,我这就去。\"黛玉起身,对宝玉浅浅一笑,\"宝二哥,祝你百年好合。\"
宝玉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轻轻地放下了。
大婚之日,荣国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贾母穿着崭新的绛紫色褂子,坐在高堂上笑得合不拢嘴。王夫人和薛姨妈站在一旁,也是满脸喜色。
拜堂时,宝钗凤冠霞帔,端庄大方;宝玉一袭红袍,神色平静。两人在众人的祝福声中完成了大礼。
洞房里,红烛高照。宝钗自己掀了盖头,却见宝玉正望着烛火出神。
\"二爷在想什么?\"宝钗轻声问。
宝玉回过神,看着烛光映照下宝钗温婉的眉眼,轻声道:\"想起那年冬天,你替我补的那件雀金裘。\"
宝钗微微一笑,从妆奁中取出个荷包:\"这是我新配的安神香,你读书时点上些。\"
宝玉接过荷包,忽然发现上面绣着一枝并蒂莲——正是当年他随口夸过花样。他心头一暖,低声道:\"多谢...娘子。\"
宝钗脸上飞起两朵红云,低头摆弄着衣角。
婚后的宝玉忽然勤勉起来。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读书了。贾环路过族学时,听见里面传来琅琅读书声。
推门一看,宝玉正在教几个小童念《论语》。见他来了,学生们纷纷行礼:\"三叔!\"
宝玉转身,兄弟二人四目相对。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交错的光影。
\"环哥儿。\"宝玉微微一笑,\"你来得正好,这段'君子务本',我讲得总不够透彻。\"
贾环怔了怔,忽然发现兄长眼中那抹轻狂,不知何时已化作沉稳。他走上前去,接过书卷:\"二哥若是不嫌,我来试试?\"
宝玉欣然让位。窗外,宝钗提着食盒经过,见二人站在一处教书,眼中泛起温柔的笑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宝玉和宝钗相敬如宾,虽然不像话本里写的那么轰轰烈烈,却也温馨和睦。宝钗把房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宝玉也开始认真读书,准备科考。
这日,黛玉带着林璋来贾府做客。小璋儿一进门就嚷嚷着要找宝哥哥玩。宝玉抱着他在院子里转圈,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
黛玉和宝钗坐在廊下说话。宝钗递过一杯茶:\"妹妹尝尝,这是新得的雨前龙井。\"
黛玉接过,轻啜一口,赞道:\"好茶。\"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那些年少时的芥蒂,都随着茶香飘散了。
贾母在远处看着这一幕,欣慰地对王夫人说:\"瞧瞧,这才是过日子呢。\"
王夫人连连点头:\"老太太说得是。\"
夕阳西下,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