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连续的喜报

六月的天,骄阳似火。

贾环盘腿坐在书房的凉席上,手中的《春秋》已经翻了大半。这几日天气异常闷热,连院子里的知了都没精打采地叫着。他特意命人将北窗的竹帘卷起,让穿堂风能带着几分凉意透进来。

\"三爷!三爷!\"

急促的喊声伴随着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贾环的手指还按在书页上,一滴墨汁从笔尖垂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团墨渍。他皱了皱眉,抬头望向门口。

顺儿满脸通红地冲了进来,连门都忘了敲。他急喘着气,额头上挂着豆大的汗珠,脸上的表情却像是吃了蜜糖一般。

\"怎么了?这般慌慌张张的。\"贾环淡淡地问道。

顺儿用力咽了口唾沫,努力平复着呼吸:\"三爷!大喜事!兰少爷...兰少爷他...\"

\"兰哥儿怎么了?\"贾环心头突然一紧,手中的毛笔轻轻搁在了砚台上。

\"中了!中了府试头名!\"顺儿激动得语无伦次,\"现在整个府上都在传呢!东院的大老爷听到消息,立刻派人备了猪羊三牲,要去城外的普陀寺还愿!刚才我看见大太太院里的丫鬟们都在剪红纸准备贴窗花...\"

贾环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早料到自己这个侄儿会有出息,却没想来得这样快。正想说什么,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竹帘一掀,李纨牵着贾兰快步走了进来。这位向来端庄娴静的大嫂子,此刻脸上泛着红晕,眼中噙着泪水。贾兰穿着崭新的靛青色长衫,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嘴唇却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三叔!\"贾兰一进门便跪下行大礼,额头碰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贾环赶忙上前搀扶:\"快起来!你这孩子...\"

\"侄儿能有今日,全赖三叔平日谆谆教诲。\"贾兰执意不起,声音里带着哽咽,\"若非三叔日日督促读书,夜夜批改文章...\"

李纨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环兄弟不知道,今早报喜的差役来时,我还当是耳朵出了问题。那差役扯着嗓子喊'贵府贾兰老爷高中府试头名'时,我院里的小丫头们都愣在原地...谁能想到...\"

贾环扶起贾兰,细看这孩子眼中闪烁的泪光,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那些深夜陪贾兰温书的日子,想起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修改策论的情形。贾兰天性纯良,却也因此更容易在世事纷扰中迷失。如今能考取功名,对他母亲李纨更是莫大的安慰。

\"三爷,太太请三爷和兰少爷过去说话呢!\"院外又传来小厮的通报声。

一路上,贾环注意到府里下人们看待自己的眼神都不同了。往日里那些不屑的眼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敬畏。他不禁暗自苦笑——人心势利,莫过于此。

王夫人房中烧着茉莉香,见他们进来,这位当家的太太难得地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环哥儿过来这里坐。兰儿这次考得好,连带着你这个叔叔脸上也有光。\"

贾环依言在下首坐下,垂眸不语。他注意到王夫人今日穿的是一件藕荷色妆花缎面的褙子,发髻上还特意插了一支金镶玉的如意簪——想来是为了这番接见特意打扮的。

\"兰儿读书这般用功,听说都是环哥儿平日里悉心教导?\"王夫人说着,示意丫鬟给贾环上了一盏上好的雨前龙井。

贾环接过茶盏,轻声道:\"兰哥儿天性聪颖,学生不过是稍加点拨罢了。\"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贾政大踏步走了进来,脸上竟是多年未见的欣喜神色。

\"好!好!我贾家又出了个读书种子!\"贾政声如洪钟,看向贾兰的眼神中满是自豪。他拍拍贾兰的肩膀:\"好好读书,来年再考个举人回来光宗耀祖!\"转头又对贾环道:\"你平日里对兰哥儿尽心,这个做叔叔的很称职。\"

贾政说着,竟从袖中取出一块上好的松烟墨赏给贾环:\"听闻你近日临池不辍,这块徽墨就赠予你了。\"

贾环接过墨锭,心中暗自诧异。自他记事以来,父亲何曾这般和颜悦色地与他说过话?更遑论主动赐物了。

这番情形还没完,贾母身边的鸳鸯又匆匆赶来:\"老太太听说兰少爷高中的喜讯,高兴得多吃了半碗粥!这会儿正催着要见兰少爷和三爷呢,说是一定要重重地赏!\"

贾母院里的热闹更胜一筹。院里早挂起了大红灯笼,小丫鬟们穿着簇新的青缎背心来回忙碌。贾母坐在正中的罗汉床上,旁边小几上堆满了各色贺礼——有上好的文房四宝,有精致的玉器摆件,甚至还有几匹颜色鲜亮的云锦。

\"快过来让我瞧瞧我们家的新秀才!\"贾母笑着招手,将贾兰拉到身边仔细端详。老人家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跟你祖父年轻时候一个模样...\"

贾环站在一旁,看着贾母慈爱地摩挲贾兰的头顶,心中五味杂陈。他忽然想起自己幼时第一次临帖得了先生称赞,兴冲冲跑去给祖母看时,老人家也不过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而今贾兰高中,却能让阖府上下如此欢腾...

天色渐晚,贾环终于得以回到自己的小院。庭前的石榴花开得正艳,一抹斜阳照在窗棂上,将屋内映得通红。

顺儿一边伺候贾环更衣,一边絮絮叨叨地讲着今日府里的新鲜事:\"...东院的珍大爷派人送了两坛上好的绍兴黄酒,还说明日要在会芳园摆宴;账房那边已经开始准备红包了,说是要代兰少爷打点报喜的差役...\"

贾环只是静静地听着,思绪却飘到了很远。他取出那块父亲赏的松烟墨,就着烛光细细端详。这块墨通体乌黑发亮,侧面还刻着\"翰林风月\"四个篆字,一看就知是上等货色。

\"三爷累了一天,可要用些点心?\"顺儿关切地问道,\"方才厨房送了新做的桂花糖蒸酥酪来...\"

贾环摇摇头:\"先搁着吧。\"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忽然问道:\"你说...若是今日中举的是我,府里该是什么光景?\"

顺儿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支吾半天才道:\"三爷怎么突然这么想...您早晚也会...\"

\"说笑罢了。\"贾环摆摆手打断了顺儿的话。他自然知道答案——一个庶子即使高中,又怎能比得上嫡孙的荣耀?这份热闹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夜深人静,卧房内只剩下灯芯燃烧的细微声响。贾环靠在床头,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似乎在提醒着什么。他将玉佩取下放在掌心,只见在烛光映照下,原本平平无奇的玉面上竟泛起了淡淡的光晕...

\"三叔...\"

门外突然传来贾兰轻唤的声音。贾环赶紧将玉佩藏好,起身开门。

贾兰站在月光下,手里捧着一个锦盒,眼圈还泛着红:\"侄儿知道三叔定未歇息...\"

贾环将他让进屋内。借着灯光,他发现贾兰的官袍已经换下,穿着一件半旧的靛青直缀,看起来倒比白天那副盛装打扮时更加亲近。

贾兰捧着锦盒的手微微发抖:\"这是侄儿考试的文稿,请三叔过目...\"

展开宣纸,贾环一眼就认出了那些熟悉的字迹——这哪是什么考场答卷,分明是他平日里给贾兰批改的习作!

\"侄儿这次能够破题破得这般巧妙,全赖三叔上月教导的'三折法'...\"贾兰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学台大人特意召见,说这等文章思路罕见...\"

贾环仔细翻看着文稿,心跳不由得加快。确实,这篇《为政以德》的八股文,每一处转折、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如今看到这些技巧被贾兰运用得如此纯熟,心中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好,很好。\"贾环抚摸着文稿,难得地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不过切记,功名虽好,德行更重。\"

贾兰重重地点头,眼中的崇敬之情几乎要溢出来:\"三叔教诲,侄儿字字铭刻于心。\"

送走贾兰后,贾环重新取出了那块玉佩。月光下,玉面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一幅微缩的山水画。他轻轻摩挲着那些纹路,嘴角浮现出一抹神秘的笑意...

[一个半月后]

\"中了!又中了!\"

荣国府门前鞭炮声响彻云霄,大红绸缎从大门一直挂到仪门。几个小厮抱着成筐的铜钱往人群中撒,引来阵阵欢呼。贾兰以院试第三名的成绩正式成为了秀才,为贾家再添一份荣耀。

这次连贾赦都亲自带着厚礼到李纨院里道贺,还特意拍了拍贾环的肩膀:\"好啊!如今你教导有功,我这个做伯伯的也要表示表示...\"说着命人抬进来两个大樟木箱子,里面装满了绫罗绸缎和珍玩摆设。

贾政更是满面红光,坐在正厅上首不停地捋着胡须:\"我贾家诗礼传家,如今兰儿有此成就,可见祖宗庇佑...\"

王夫人一身大红遍地金的对襟褙子,脸上的笑容比往日真挚得多:\"环哥儿也该下场试试了。今年秋天就有乡试...\"

贾环恭敬地应着,脸上始终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他知道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怀背后是什么——若非贾兰连番高中,他一个庶子又怎会突然变得如此重要?

回到自己的院落,贾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顺儿一边给他打扇,一边抱怨道:\"三爷这半年来只顾着教导兰少爷,自己的功课都耽搁了不少...\"

贾环却只是摇了摇头:\"不急。\"

夜深人静,他将那枚玉佩贴在胸口。在这个世界上,科举功名不过是世俗认可的一条道路。而他...早已找到了另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灵田中的草药生长茂盛,亲水亭边的古琴余音袅袅——那是专属于他的一方净土,远比世间的虚名浮华更加珍贵。

第二天清晨,顺儿给书房换新墨时,发现案上多了一副墨迹未干的对联:

\"不求金榜题名早\"

\"只愿灵田草药丰\"

横批\"自有天地\"四个字力透纸背,似乎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

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