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军火贩子

李长风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复杂,深知产业布局对于自身势力稳固与发展的重要性。他对松江的业务进行了精细划分,让陈婉君负责万国货栈,主营工业品和大宗商品批发。这里不仅有海南精心研制生产的各类织布机等先进机器,还有颇受关注的转轮手枪等民用武器,另外南洋运来的稻米、盐、糖等物资的批发也在此处进行。

而陈美丽掌管的上海百货大楼,则主打百货、布匹以及高端商品和消费品的零售。如此一来,二者的客户群体截然不同,业务互补,互不冲突,也避免了内部竞争。

陈婉君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果敢,迅速将万国货栈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积极拓展业务渠道,与各地商人建立联系,让万国货栈的名声愈发响亮。尤其是转轮手枪的批发业务,吸引了众多江湖豪杰、地方豪强以及一些小股武装势力的目光。他们纷纷派人前来洽谈购买事宜,万国货栈一时间门庭若市。

陈美丽同样不甘示弱,将上海百货大楼经营得有声有色。她精心挑选各类商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从精美的绸缎布匹到昂贵的珠宝首饰,再到日常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上海百货大楼以其优质的商品和良好的服务,迅速在松江乃至周边地区积累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购物的首选之地。

陈美丽在成功运营上海百货大楼后,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眼光与魄力,毅然向娱乐、餐饮和住宿行业进军,接连开设了百乐门、松江酒店和松江大饭店。

百乐门一经开业,便成为松江城最热闹的娱乐场所。华美的灯光、悠扬的音乐,身着华丽服饰的舞女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无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前来消遣。这里夜夜笙歌,纸醉金迷,成为了松江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松江酒店和松江大饭店也各有特色。松江酒店以舒适的住宿环境和贴心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往来松江的商旅。而松江大饭店则主打高端餐饮,汇聚了各地的名厨,烹制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成为了宴请宾客、举办大型活动的首选之地。

这一年,李长风府中喜讯连连,此前尚未生育的四位妾室皆诞下麟儿,为李家的烟火传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如是顺利产下儿子李星岚,小家伙哭声洪亮,一双乌黑的眼睛滴溜溜地转,仿佛对这个新奇的世界充满好奇。阮氏香也不甘落后,诞下李星冉,这孩子长得粉雕玉琢,小小年纪便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王雪堂更是为李长风带来双倍的惊喜,一对双胞胎儿子李星耀和李星辰呱呱坠地。两个小家伙并排躺在襁褓里,肉嘟嘟的小脸,让人忍不住想要捏上一把,他们那无意识的小手小脚舞动着,仿佛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沈婉清生下的李星悠,眉清目秀,安静地依偎在母亲怀中,模样可爱至极。

李府内一片欢腾,张灯结彩,大摆筵席。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道贺,都夸赞李长风福气深厚,子嗣兴旺。李长风看着这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心中满是为人父的喜悦与责任,他暗自下定决心,定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稳繁荣的未来。

洛阳大捷后,那支创造奇迹的海南 500 学生军并未如众人所料,急切地邀功请赏。他们遵照李长风的指令,乘船在黄河两岸四处游历,看似悠然自得地游玩,实则是在默默熟悉中原的地理环境,为日后的军事行动做长远打算。

学生军对战功及封赏的淡然态度,在明军内部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混乱。其他明军见状,仿佛看到了获取功名利禄的绝佳机会,纷纷红了眼,如饿狼般疯狂地冲向战场,收割着农民军的头颅。他们全然不顾战场上的道义与秩序,只为了那能换来封赏的一颗颗首级。

一时间,黄河两岸充斥着血腥与贪婪。一些明军甚至对已经投降的农民军痛下杀手,只为多拿几颗首级。还有些明军为了争抢首级,内部竟发生了冲突,拔刀相向,全然没了同属明军的情谊。

杨嗣昌看着混乱的局面,却并未加以制止。他的请功奏表中,也如众人所愿,以明军各部斩获的首级数量为准。在他看来,这样既能安抚那些渴望封赏的明军将领,又能向朝廷彰显此次战役的“辉煌战果”,至于这背后的混乱与血腥,他并不在意。

随着万国货栈转轮手枪的名声越来越大,其销售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众人的预料。令人震惊的是,竟然连起义的农民军和建奴都派人前来购买。而李长风面对这些特殊的客户,竟是来者不拒。

在李长风心中,这转轮手枪可不单单是一把枪那么简单,其背后所依赖的专用火药和枪弹,才是关键所在。他深知,一旦万国货栈停止向这些客户出售火药和铅弹,那他们手中的转轮手枪,瞬间就会变得和烧火棍没什么两样。

对于起义的农民军而言,转轮手枪在战场上的威力,他们在洛阳之战中已有所见识。拥有这样一件犀利的武器,无疑能在与明军的对抗中增添几分胜算。于是,他们不惜花费重金,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前来万国货栈购买转轮手枪。

而建奴也听闻了转轮手枪的厉害,他们对中原的先进火器向来觊觎已久。此次得知万国货栈有如此神器出售,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同样想尽办法,混入购买者的行列,企图将转轮手枪带回,研究并仿制,以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李长风深知此次火器交易一事非同小可,文官们的弹劾如暴风雨前的乌云,随时可能将他吞噬。为了暂时稳住局面,避免杨嗣昌在其中推波助澜,他思虑再三,决定送给杨嗣昌 20 支转轮手枪,用以武装其亲兵队。

当杨嗣昌看到那一箱崭新的转轮手枪时,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惊喜。在这个火器稀缺的时代,这 20 支转轮手枪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他轻轻拿起一支,仔细端详,感受着枪身的质感,心中对李长风的这一举动十分满意。

“李大人此举,真是雪中送炭呐。”杨嗣昌嘴角微微上扬,对前来送礼的李长风使者说道。他心里明白,有了这 20 支转轮手枪,自己的亲兵队实力将大大提升,在这乱世之中,也多了一份保障。

杨嗣昌当即下令,挑选出 20 名最为精锐的亲兵,专门组建一支火器小队,由他的心腹将领亲自训练,务必让他们熟练掌握转轮手枪的使用技巧。

自洛阳之战后,每当崇祯皇帝下诏要求李长风出兵,战场上总会出现一支特殊的队伍——500 人的海南学生兵。然而,他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在众人眼中,这支队伍就像是来“打酱油”的。

他们既不冲锋陷阵,也不与敌军展开激烈厮杀,只是在战场上悠然穿梭。但实际上,李长风有着更深的谋划,他是让学生兵借此机会熟悉各地的地形。

在某次北方边境与建奴的冲突中,学生兵随着大军抵达战场。当明军与建奴短兵相接,喊杀声震天之时,海南学生兵却沿着战场边缘,看似散漫地游走。他们有的拿着纸笔,悄悄记录着山川走势;有的观察着河流的宽窄与深浅;还有的留意着周边的关隘要道。

“看,那边那座山,如果在此设伏,倒是个不错的地点。”一个学生兵低声对同伴说道。

“嗯,而且这条河,汛期时想必能阻挡敌军骑兵。”同伴点头附和。

而在中原地区镇压起义军的战场上,同样有他们的身影。当明军与起义军陷入苦战,学生兵却像是在进行一场别样的“考察”。他们对战场周边的城镇布局、道路状况了如指掌,看似置身事外,实则在为未来的军事行动积累宝贵的地理情报。

不过,学生兵的这种“奇特”表现,引来了各方的不满与猜疑。明军将领们觉得他们是在浪费兵力,白白消耗军饷,却不做实事。“这李长风派来的到底是什么队伍?大敌当前,他们却在一旁闲逛,成何体统!”一位将领气愤地说道。

起义军和建奴也察觉到了这支队伍的异常,虽然不清楚他们的真实目的,但都对其保持着警惕。“那支奇怪的队伍,似乎一直在观察什么,说不定有什么阴谋。”建奴的探子向首领汇报。

随着一次次出现在各个战场,这 500 人的海南学生军队伍“战场溜达鸡”的名号愈发响亮。起初,不少敌军瞧他们行事“散漫”,以为是一群不堪一击之辈,试图上前挑衅。

然而,当那些敌军真正靠近,学生军便会瞬间露出獠牙。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瞬间形成紧密的战斗阵型。刹那间,枪声大作,如泼天的弹雨般射向敌军。转轮手枪与火铳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让敌军毫无招架之力。

在一次与起义军的遭遇中,一支起义军小队见学生军在战场边缘“闲逛”,以为有机可乘,便呐喊着冲了上去。戚神风一声令下:“准备战斗!”学生军们迅速从看似悠闲的状态切换为战斗模式,手中的火器喷吐出致命的火焰。

“砰砰砰!”“轰轰轰!”枪声响彻山谷,冲在前面的起义军士兵瞬间倒下一片。后面的起义军士兵见状,却并未退缩,依旧疯狂地往前冲。但学生军的火力持续而猛烈,不断有起义军被击中,鲜血溅洒在土地上。

仅仅片刻,这支起义军小队便伤亡惨重,侥幸存活的士兵惊恐地看着眼前这群如同恶魔般的学生军,再也不敢有丝毫轻视,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

类似的场景在不同战场反复上演,渐渐地,再也没有敌军敢轻易招惹这支“战场溜达鸡”的队伍。他们的威名传遍四方,无论是起义军还是建奴,听到“战场溜达鸡”的名号,都不禁心生忌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