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家人团聚

李长风带着两千明军赶到遵化时,整个城池已经陷入一片火海。东门方向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快!\"李长风大喊,\"去李府!\"

他们穿过混乱的街道,沿途到处都是尸体和火光。一个后金士兵正在抢劫一户人家,李长风一刀将其劈倒。

\"救命!\"一个百姓从着火的房子里跑出来。

李长风对身后的士兵说:\"分出一队人,帮助百姓撤离!\"

很快,他们来到李府所在的街道。远远地,李长风就看到一群家丁正用火枪狙击敌人。后金士兵被压制在街角,无法前进。

\"是李府的家丁!\"李长林兴奋地说。

李长风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我们从后面包抄!\"

他们悄悄绕到后金军背后。李长风举起长刀:\"杀!\"

明军如猛虎下山,从背后杀入敌阵。后金军措手不及,很快就被全歼。

\"大公子!\"家丁们认出了李长风,激动地喊道。

李长风冲进李府,只见母亲正抱着四弟李长山,躲在正厅里。

\"母亲!\"李长风跪倒在地。

\"长风!\"李母泪如雨下,\"你可算回来了!\"

长林、长火和乌兰也跟了进来。李母看到乌兰,愣了一下:\"这位是......\"

\"母亲,您忘了?\"李长风介绍道,\"这是乌兰,父亲给我订的娃娃亲,您的儿媳妇。我这次被三爷爷陷害,全靠她搭救!\"

乌兰红着脸行礼:\"见过伯母。\"

李母喜出望外,连忙从手腕上褪下一个翠绿晶莹的玉镯子:\"来,这是我李家的传家宝,只传长门儿媳妇,快戴上去。\"

乌兰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你们的父亲呢?\"李母突然问道。

李长风低下头啜泣着:\"回禀母亲大人,父亲......在喜峰口......战死了......\"

李母身子一晃,差点摔倒。李长风连忙扶住她。

\"母亲,\"李长风哽咽道,\"父亲是为了救大明......\"

\"不,父亲是为了救我,我真该死啊!害死了父亲!\"李长火一头磕在地上嚎啕大哭。

李母擦了擦眼泪:\"你父亲是个英雄。长风、长林、长火你们要记住,李家的人,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在战场上死去是我辽东李家至高无上的殊荣!\"

她转身走进内室,拿出一本兵书:\"这是你父亲留下的《武经总要》,李家的秘密就在里面。关键时刻,它能让我们李家再次飞黄腾达。\"

李长风郑重地接过兵书。

\"大哥,\"一个清秀的少年走过来,\"我是长山。\"

李长风这才注意到四弟。少年虽然年纪不大,但举止文雅,颇有书卷气。

\"长山已经中了秀才,\"李母说,\"将来一定能考中进士,虽然不能像你们一样上阵杀敌,但一样有出息!\"

李长风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李家虽然遭遇劫难,但希望还在。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建奴的喊杀声如滚滚惊雷,震得总兵府的墙壁都瑟瑟发抖。家丁来报时,李长风正眉头紧锁地在指挥家人们撤离。听到建奴围攻总兵府,赵率教战死,家丁四散,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如铁。

此时,赵家的家人跌跌撞撞地冲进李府,扑通一声跪在李长风面前,涕泪横流:“李公子,求您救救赵家,救救赵姑娘啊!总兵府马上就要守不住了!”

李长风的母亲匆匆赶来,神情焦虑:“长风,你必须去。你曾做过对不起赵姑娘的事,如今正是弥补的时候。”

李长风心中一紧,想起过往种种,咬了咬牙,刚要开口答应,一旁的乌兰却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和醋意。她想起李长林说过李长风曾给赵姑娘人工呼吸的事,心中的不满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

“不行!”乌兰大声说道,“你不能去!谁知道你去了会不会又和那赵姑娘有什么牵扯!”

李长风看向乌兰,目光坚定而诚恳:“乌兰,此刻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赵姑娘危在旦夕,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我去只是为了尽一份责任,救人性命。”

乌兰咬着嘴唇,眼中泪光闪烁,但还是别过头去,不再说话。

李长风不再迟疑,迅速点齐府上的精锐家丁,骑马向总兵府疾驰而去。

当他们赶到时,总兵府已被建奴围得水泄不通。多尔衮指挥着建奴们如饿狼般疯狂地冲击着府门,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人间炼狱。

李长风大喝一声:“杀!”率先策马冲入敌群。他的长枪如蛟龙出海,左突右刺,建奴们纷纷倒地。家丁们紧随其后,与建奴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李长风一边战斗,一边寻找着赵姑娘的踪迹。终于,在一间偏房里,他看到了赵总兵的夫人和赵清漪。赵清漪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绝望,但仍紧紧护着母亲。

“赵姑娘!”李长风大喊一声,挥舞长枪,击退了几个逼近的建奴,冲到她们面前。

“淫贼……”赵清漪眼中闪过一丝惊吓和惶恐,很显然她很抗拒面前这个轻薄之徒。

“快跟我走!”李长风不由分说,拉起二人就走,一边警惕地看着周围的敌人。

就在这时,多尔衮发现了他们:\"又是你,李长风!每次都坏我的好事!去死吧!\"

一队建奴呐喊着冲了过来。李长风将赵夫人和赵清漪护在身后,长枪如旋风般舞动,与建奴展开殊死搏斗。

他的身上渐渐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衫,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家丁们也死伤惨重,但仍死死地护住李长风和赵家母女。

赵清漪看到李长风为救自己受伤,眼神开始变得柔和了许多。

恰在这时,援军赶到。

二弟李长林带了一个百人队过来,他此刻又一次被战神附体,打起来相当勇猛。为了给大哥争取时间,减轻压力,他已经在阵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了!

建奴好几员大将围着他打,却动不了他分毫!反而被一一刺下战马。

李长林握紧手中的长枪,死死盯着不远处的多尔衮。这位后金名将骑在一匹高大的黑马上,身披金色铠甲,威风凛凛。

\"来者何人?\"多尔衮用生硬的汉语问道。

\"辽东李家次子,李长林!\"李长林大喝一声,催马冲了上去。

两马相交,枪戟相撞,火花四溅。李长林只觉得虎口发麻,心中暗惊:好大的力气!

多尔衮冷笑一声,手中长戟如蛟龙出海,直取李长林咽喉。李长林连忙低头,长戟擦着他的头盔飞过,带起一串火星。

\"有点意思。\"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再来!\"

两人你来我往,战作一团。李长林的长枪如灵蛇出洞,招招致命;多尔衮的长戟如猛虎下山,势大力沉。

\"当!\"

又是一次硬碰硬的对撞。李长林只觉得手臂发麻,长枪差点脱手。他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必败无疑。

\"看招!\"李长林突然变招,长枪如毒蛇吐信,直刺多尔衮坐骑的眼睛。

多尔衮大惊,连忙勒马躲避。李长林抓住机会,一枪刺向多尔衮肋部。

\"噗!\"

长枪刺入铠甲,鲜血迸溅。多尔衮闷哼一声,反手一戟劈向李长林。

李长林连忙抽枪格挡,但还是被震得手臂发麻。他趁机拉开距离,大口喘着气。

\"好小子,\"多尔衮捂着伤口,\"有两下子,众将官听令,不打了,快撤!\"

终于,在一番苦战之后,李长风、李长林带着赵家母女冲出了总兵府。

总兵府外面还在打,喊杀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恐怖的乐章,总兵府外的战场宛如修罗地狱。李长风率着家丁浴血奋战,长枪挥舞间,鲜血飞溅,建奴的攻势虽猛,但他们亦毫不退缩。

就在李长风拼尽全力,带着赵夫人和赵清漪艰难突围时,他的目光扫到不远处的废墟中,有个身影在苦苦挣扎。那人虽身着华丽服饰,却已沾满尘土与血迹,身旁几个护卫拼死抵抗着建奴的攻击,却也渐渐不支。

李长风心中一动,他深知此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那护卫身上的服饰标志似曾相识,或许此人身份不凡。一念及此,他大喝一声:“随我救人!”带着几名精锐家丁,如猛虎般扑向那片废墟。

长枪连刺,建奴纷纷倒地,李长风冲到那人身前,定睛一看,竟是位太监。虽满脸血污,但那气质和服饰无不彰显着此人身份特殊。

“阁下是?”李长风一边警惕地盯着四周,一边问道。

那人喘着粗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激:“杂家乃司礼监掌印王德化,山海关监军,今日幸得公子相救,不知如何称呼”

李长风心中一震,司礼监王德化,那可是崇祯皇帝的亲信,位高权重。

“见过王公公,我乃辽东李如松长孙李长风,此地不宜久留,我等先突围出去!”李长风说道。

\"原来是故人之后,将门虎子!\"

王德化点了点头,在李长风等人的保护下,艰难地突出了重围。回到李府后,王德化稍作休整,恢复了些气力。

他看向李长风,眼中满是赞赏:“李公子,今日救命之恩,杂家铭记于心。只要你能护送我平安回北京,此前你们失地之责,我一概不追究。不仅如此,还会为你们请功,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李长风心中一喜,失地之责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如今有王德化的承诺,无疑是绝处逢生。

“王公公放心,在下定会竭尽全力护送您回京。”李长风抱拳道。

一旁的赵夫人和赵清漪也面露喜色,若能得到王德化的庇佑,赵家也能免去许多麻烦。

而此时,乌兰虽为李长风等人脱险感到高兴,可听到王德化的承诺,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她害怕李长风加官进爵后,会有更多的诱惑,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但此刻,她也只能将这份担忧藏在心底。

在李府,赵夫人见到了李长风母亲,感激涕零。母亲向赵家解释了当天的误会,李长风是为了救赵姑娘才不得已而为之。赵清漪知道自己冤枉了李长风,又想到他不计前嫌拼死来救自己,不觉间,赵清漪看向李长风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别样的情愫。

而乌兰看到李长风浑身是伤地归来,心中的不满早已被心疼所取代。她急忙上前,眼眶泛红:“你怎么这么傻,伤成这样……”

李长风微微一笑:“没事,人救回来了就好。”

整军片刻,李长风精心筹备,带着王德化、赵夫人和赵清漪踏上了回京之路。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躲避着建奴的追击和各种危险。

而随着路途的推进,李长风与赵清漪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气氛渐渐变得微妙。乌兰看在眼里,心中醋意渐浓,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紧紧跟在李长风身边,宣示着自己的存在。

在这充满未知的归途中,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