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年轻和年长的面孔,心中涌起一丝暖意。
“好。”他只说了一个字,却让在场所有技术员的胸膛都挺了起来。
他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走向第一个样机——双筒人力玉米脱粒机。
那是一台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机器,由两个并列的滚筒和手摇曲柄组成。
几个技术员立刻上前,将一捆带着棒子的玉米放进进料口。
一名技术员摇动曲柄。
随着“哗啦啦”的声音,玉米粒如同瀑布般从机器下方的出口落下,而玉米棒子则从另一侧被吐出。
速度快得惊人。
而且脱得非常干净。
几乎没有残留的玉米粒留在棒子上。
“厂长,这台样机,两人操作,速度能达到每小时一百公斤以上!”负责该项目的技术员激动地汇报道。
“一天工作八小时,就是八百公斤!”
“损耗率我们反复测试了,控制在百分之二以内!”
李怀德站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他是管后勤的,对农村的情况太了解了。
二十个人,一天才脱八十公斤!
这机器,两个人,一天八百公斤!
效率提升了十倍!
损耗还从百分之十五降到了百分之二!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哪里是机器,这简直是变戏法!
郭绍华又走到沼气灶样机前。
那是一个铸铁的双眼灶台,连接着一个简易的沼气储气袋。
技术员打开阀门,用火柴一点。
“噗”的一声轻响,蓝色的火焰立刻在灶眼上跳跃起来,稳定而有力。
“李副厂长您看,这火头比柴火旺多了!”技术员自豪地说,“我们测试了,烧开一锅水的时间比土灶快了将近一半!”
“而且它烧的是沼气,原料是粪便和秸秆,真正变废为宝!”
李怀德弯下腰,仔细看着那蓝色的火焰,又闻了闻,果然没有一点烟味。
他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农村土灶烟熏火燎的场景,以及知青们被烟呛得咳嗽的样子。
这东西,能解决大问题!
最后是抗锈蚀喷雾器。
样机看起来比老式铁皮桶精致许多,表面泛着一层淡淡的光泽。
技术员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样机,按下手柄。
水雾立刻均匀细腻地喷洒出来,范围广,渗透力强。
“厂长,我们采用了最新的电镀锌工艺,耐腐蚀性大大提高,理论寿命能达到五年!”技术员介绍道。
“喷头结构也重新设计了,雾化均匀,药液利用率能提高三十个百分点!”
“还有这个!”他指了指连接处,“我们用了双重密封圈,保证药液绝对不会渗漏,彻底杜绝中毒隐患!”
李怀德接过喷雾器,掂量了一下重量,又试着按了几下,感觉比老式的轻便且顺畅。
他看着眼前这三样其貌不扬,却处处透着巧妙和实用的设备,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
他知道,自己之前犯的错,可能要靠这些“小玩意儿”来弥补了。
而且,它们带来的价值,远超他之前那点糊涂账。
郭绍华一直静静地看着,没有打断技术员们的介绍。
直到他们说完,他才转过身,目光落在李怀德身上。
李怀德此刻脸上的表情,是郭绍华从未见过的激动和敬畏。
“李叔。”郭绍华上前一步,抬手轻轻拍了拍李怀德的肩膀。
“这些小玩意,怎么样?”
李怀德猛地回过神,连连点头,声音带着颤抖:
“好!太好了!”
“简直是……简直是神了!”
他看向郭绍华的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由衷的钦佩。
他知道郭绍华有本事,但没想到,他能带着技术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出这样实用的东西!
而且,每一样都直击农村最迫切的需求!
他激动地说:“厂长,这东西太有用了!太有用了!”
“不过……”他冷静下来一些,眉头微皱,“只是我们自己说好,别人凭什么相信?”
他看向郭绍华,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厂长,我建议,咱们将样品机送到区里或者县里的农机站。”
“让他们做一个详细的检测,给咱们的产品出一份权威的检测报告!”
“有了农机站的报告,咱们再找几个生产大队或者公社,把样品机送过去,让他们找人实际试用几天。”
“让老百姓自己用,自己说好!”
“这样双管齐下,有了权威报告,有了群众口碑,保管订单哗哗来!”
李怀德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产品大卖的场景。
他多年的后勤经验,让他瞬间找到了推广这些产品的最佳路径。
郭绍华听着,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李怀德果然是个能干事的人。
他要的,就是这份能力和主动性。
“好!”郭绍华干脆利落地说道。
“李叔,这些事情,你来决定就好!”
他看着李怀德,语气带着充分的信任和授权。
“怎么送检,找哪个农机站,找哪些大队试用,这些都由你来安排!”
“怎么卖?卖多少钱?也全部由你来决定!”
“厂里这边,我们技术科负责把控质量,生产科负责组织生产。”
“就给一个底价。”
郭绍华顿了顿,眼神变得严肃。
“价格不能低于这个底价!”
“其他的,包括利润分成,都按规矩来!”
“把这些东西,给我扎扎实实地卖出去!”
李怀德听到郭绍华将如此重要的任务完全交给他,而且连定价权都给了他,心头猛地一震。
这哪里是处罚?
这分明是天大的信任和机会!
他知道,这是郭绍华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而且,这个机会沉甸甸的,能让他洗刷掉之前的污点,重新找回在厂里的位置和尊严。
“是!厂长!”他挺直了腰板,声音洪亮,带着前所未有的决心,“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他看向那三台样机,眼中不再只是激动,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动力。
技术科的技术员们也听到了郭绍华和李怀德的对话。
他们知道,自己没日没夜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们研发出来的东西,真的能派上大用场!
而那个“百分之十”,也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车间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热烈而充满干劲。
这一次,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收获和荣耀。
也是为了那份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