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研读《心经注解》,心中困惑渐生,恰遇法正大师前来。
小普忙起身行礼,问道:“大师,您注解中言‘吾等目之所见,囿于一隅,仅窥局部,非为全貌,恐为目之所欺,致误判丛生。’此中深意,弟子实在难解,还望大师赐教。”
法正大师微微颔首,说道:“小普啊,你且想想,我们平日所见,不过是眼前一方天地,恰似管中窥豹,所见并非真实之全部,如此一来,便易被表象迷惑,从而产生诸多错误判断。”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实???
不是有句眼见为实嘛!
或许也对哦,眼睛只能看前面,看不到后面,要是后脑勺有一双透视眼就好啦!
小普若有所思,又道:“那‘待悟空间真意,目之所见诸色,乃至心中所感、所思、所为、所念,皆归无用。心明无惑,则思绪畅达,烦恼尽消,后之诸误不复存焉。’这又作何解?”
法正大师双手合十,耐心解释:“一旦悟透空间的真正奥秘,那世间诸般色相,心中一切感受、想法、行为、念头,皆不再能干扰。心若清明无惑,思绪自会顺畅,烦恼亦会消散,往后便不会再有那些错误。反之,心若迷惑,行为便愚笨,思想亦会邪恶,妄念随之而起,遇物则乱,贪念无尽,此便是生老病死、兴衰循环之序。就如人老了却**强盛,患病却不知根源,误治或不治便走向死亡,死后又重新开始,如此循环,恰似小轮回。若能知晓空间秘密,便可免去这般折腾,无生老病死,无诸烦恼,修行诸环节亦无需经历,不会在小智逐利中陷入轮回。因有生死轮回,所得终会失去。”
小普听后,恍然大悟,不禁叹道:“讲了半天,原来这个世上,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啊!”
法正大师点头,指着经文“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说道:“诸菩萨求大觉悟,仗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心无所羁,无羁则无畏,远诸妄念,终至涅盘妙境。此段之意,便是菩萨依此智慧修行,心无牵挂阻碍,故而无有恐怖,远离错误幻想,最终达到涅盘境界。”
小普追问:“那如何才能真正踏入此境界呢?”
法正大师翻到注解处,诵读道:“通心经前部,明终无所获之理,可入菩提之门,成大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智修行,方向既正,心若空仓,无诸烦恼,心圆无惧,无惧则无恐,安然远诸迷幻,获全新至善之态。涅盘者,辞旧迎新,昨日已逝,今日新始。”
小普沉思片刻,说道:“涅盘于弟子而言,倒也有过经历,只是这经文让弟子理解更深。”
随后看到“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小普疑惑道:“大师,此句又该如何领会?”
法正大师神色肃然,注解道:“三世诸佛,即往昔、现今、来日之佛陀。真悟涅盘要义,方为佛之正途。佛者,洞彻空间本相之菩萨。菩萨者,于轮回悟终无所获且修行向正之人。往昔修行得法,今悟空间,成菩萨,来日必彻成佛。仗般若波罗蜜多智,获至高觉悟,此乃真佛道。成佛方知,未成佛时,皆在一念。三世如梦,归本初态,初态无三世别,入轮回于一念,轮回中念若佛临,轮回外念若佛往。三世皆佛,故为诸佛,遂得无上正等正觉。”
小普听至此处,心内激动难抑,说道:“大师,如此说来,成佛之难,竟系一念?心坚弃念,立地成佛;念存不舍,仍为小普。”
法正大师微笑道:“正是此理。关键便在这一念之间,此念或许便是你今生之难题,解之则消。你此生原有使命,成之乃必由之路,只是这使命为何,不必刻意去猜去思,顺天而行,心若平湖,使命自现。”
小普谢过大师,回到静室继续参悟。不多时,周身佛光闪耀,灵魂出窍步入宿命长河。小普喃喃自语:“今世之果,前世之因。我且往前世而去,看个究竟。”
小普以灵魂之态,仿若拥有上帝视角,看到前世的自己在华夏大地的经历,从呱呱坠地,到寺庙里老去……
他不禁感叹:“眼睛一睁一闭,一生就没了!”
点击弹出菜单